不忘初心 基層黨員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發展特色農業助村民致富

“在安吉,黃杜村一直很有名,以前是因為窮——這裡曾是全縣最貧困的村之一;現在則是因為富——黃杜村成為‘安吉白茶第一村’。”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這樣說。

在黃杜村幾乎每家農戶都種植白茶。199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自引進白茶種植以來,200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7120元,2017年增加到36102元。全村茶園面積從2003年的5200畝發展為2017年的1.2萬畝。2003年村集體固定資產210萬元,2017年村集體固定資產已達到1.2億元。

黃杜村山多地少,為了帶領村民致富,村幹部曾帶領村民種過辣椒、板栗、楊梅、菊花等,但始終沒有實現“富起來”的願望。經多地考察,鑑於黃杜村氣候和土壤(酸性土壤)條件等因素,黃杜村開始引進白茶種植助農增收,實現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除了種植白茶,做茶葉的加工銷售。如今的黃杜村不斷提高種植白茶的附加值,拓寬茶產品的種類(茶食品、茶含片等),還賣起了茶山風景、飲茶文化、茶葉採摘體驗、白茶手工炒制非遺技藝等,從單一種茶賣茶向著三產融合的方向逐步轉變。

據瞭解,黃杜村還積極發揮產業黨建的特色,把黨建和推動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開展“比技術,看誰效益高;比規模,看誰帶動能力強;比奉獻,看誰扶助人員多”為主題的“三比三看”競賽活動,構建黨群致富聯合體,讓產業黨建成為引領群眾致富的“金鑰匙”。

“先富幫後富”,“致富不忘黨恩。目前,黃杜村正大力推進“向貧困山區支援種植5000畝、1500萬株‘白茶一號’茶苗”扶貧項目。

依託美麗鄉村品牌發展美麗經濟

18個差異化的家庭農場,可供遊人採摘、體驗、住宿、餐飲,遊客可坐著觀光小火車觀賞到不同的田園風光。以產業發展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安吉縣魯家村由過去一個“落後村”變成了“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

讓魯家村能有如此變化,是因為探索了一條美麗鄉村建設和經營創新發展之路。以美麗鄉村為品牌,打造了18個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以三個規劃(村莊規劃、產業規劃、旅遊規劃)為載體,成立農業公司負責家庭農場的日常管理,引進旅遊公司負責整個景區的經營發展,培訓公司則負責村民接待遊客禮儀等方面的培訓,形成了“公司+村+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

據魯家村黨委書記朱仁斌介紹,引進社會資本發展美麗鄉村旅遊業,讓魯家村發生了三個變化: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本、村民變股東。村民通過出租土地,創業經營農場,參與景區其他運營服務工作等,收入來源由原來種植銷售農產品的單一性逐步變為多渠道。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村集體資產作價入股49%,與社會工商資本聯合註冊成立相應的項目公司,村民每年還將憑股權得到分紅收入。

魯家村的“新”變化,也吸引了本地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和大學畢業生的“返鄉潮”。回鄉創業經營民宿,做電商銷售農產品,去項目公司參與經營管理工作……都是返鄉年輕人不錯的選擇。隨著景區項目不斷完善,提供的就業機會還會越來越多。經瞭解,每年畢業季魯家村都會舉辦招聘會,為本村的大學畢業生提供一些就業崗位,還要組織這些畢業生參加安吉縣全縣的招聘會。

黨員在魯家村美麗蛻變中發揮了帶頭引領的作用。魯家村共有89名黨員,分成了5個黨小組,都“紮根”在農場項目裡,開展“一對一服務”,形成“項目問題先找黨小組長”的機制。“魯家村景區目前在建項目有100多個,項目進展過程中要耗費大量精力,光靠村幹部推進根本忙不過來,讓黨員到農場中去,帶動身邊的村民支持項目的發展建設,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仁斌說。

據悉,2017年,魯家村集體經濟收入333萬元,經營性收入286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5615元,村集體資產達1.4億元。魯家村還將以美麗鄉村變美麗經濟的經驗,輻射周邊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共同打造“田園魯家”綜合體項目,進一步發揮魯家村美麗鄉村遊的品牌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