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初想定的國號,不是大明而是這個字,後來被孫中山採用了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歷史中絕無僅有的一位“布衣天子”,同時也是一位在歷史中能夠排前三位的偉大帝王。他所開創的大明王朝,是繼漢唐之後漢人的又一個黃金時期,清朝康熙皇帝曾對朱元璋的評價就是“治隆唐宋”,可見其文治武功之非凡。

朱元璋最初想定的國號,不是大明而是這個字,後來被孫中山採用了

關於明朝這個國號,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是與宗教有關,源頭是從域外傳入中原的明教,因為朱元璋手下有很多的明教教徒;又有人說朱元璋之所以定大明為國號,是表示自己承襲自韓山童、韓林兒父子的“大小明王”之號;還有人說,朱元璋是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朱元璋到底為何以大明為國號,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其實,朱元璋在平定江南,出兵北伐之前,最初想定的國號並不是大明,而是“大中”。根據《明史》記載,“明太祖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故當時錢文中有大中通寶”。也就是說,朱元璋本來屬意“大中”這個國號,但是經過祈天之後,才最終定下了大明國號。

朱元璋最初想定的國號,不是大明而是這個字,後來被孫中山採用了

從朱元璋初定的“大中”國號來看,有中國、中土、中華之意,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等的代稱出現,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按照地域概念來講,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從此可見,在朱元璋心中是,他是繼宋朝之後,代表中華正統,起兵反元,目的是恢復中華故土。這在朱元璋北伐檄文《諭中原檄》中就有所反映——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朱元璋最初想定的國號,不是大明而是這個字,後來被孫中山採用了

雖然朱元璋最後沒用採用“大中”作為國號,可是在後世,他的超級粉絲孫中山先生在推翻清朝之後,沿襲了他的思想,定國號為中華民國。1904年,孫中山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當中旗幟鮮明地率先提出:中國未來新生的共和國當以“中華民國”為國號;只有“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為中華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