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

蟲兒-飛飛-_

對於糖友們而言,如何吃?吃什麼?都是對控制病情極其重要的事情,很多糖友們會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控制血糖,只要是少吃,吃的越少就對於控糖會有極大的幫助。殊不知,控糖並非是少吃,而是要會吃,科學的吃。

糖尿病人如果進食過少,容易出現低血糖!

對抗高血糖是糖友們需要奮鬥一輩子的事情,需要打持久站。但是糖友們避免出現低血糖,這是分分鐘都不能放鬆警惕的。因為低血糖對於糖尿病人而言,更可怕。如果糖尿病人過度的少進食,特別容易出現低血糖,嚴重的會危機生命。

糖友病人如果進食過少,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對血糖控制更不利。

糖尿病人本來吸收營養物質就比健康人群要低,比如B族維生素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量就高於健康人群。如果在進食過少,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糖尿病人就伴有消瘦的問題,進食過少無異於讓體重下降更快。

糖友要科學飲食,要會吃,而不是吃的越少對控制血糖越有利。

1.糖友科學進食的要點一是要按時吃飯,而且要做好加餐,不要暴飲暴食。建議三餐兩點。細嚼慢嚥不要讓一次吃撐,每餐控制在8分飽。

2.糖友的主食要粗細搭配,粗雜糧和薯類佔到主食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二分之一。其它食物的選擇要選擇低GI的食物,食用後對血糖波動小的食物。

3.蔬菜類色彩豐富,對於葉子蔬菜和瓜茄類蔬菜食用量要保障,也可以適量多食用一些。其它類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澱粉含量高的蔬菜要限制食用量而且食用時要減少主食。

4.水果的食用量要根據自己的血糖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如果血糖穩定,可以在兩餐間食用少量的水果。

5.飲食要清淡,少油少鹽。動物性的食物一是要控制食用量,二是要以瘦肉和白肉為主。豆製品也是糖尿病人補充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此外,糖友們一定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每日安排適量的運動。


錢多多營養師

糖尿病患者,必須十分注意飲食,對於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要注意儘量不吃。但是是不是吃得越少,血糖就控制的越好呢?非也。

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大多腹部比較肥胖,我們稱為蘋果型身材,糖尿病身材。這是因為人體重要的器官全部都在腹部,腹部肥胖的人會容易出現內臟是指超標的現象。內臟脂肪過多,身體代謝糖類所需要的胰島素就需要增多,長此以往,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從而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

所以,糖尿病患者減肥,控制攝入的總能量是必須的。

但是不是吃的越少,控制得越好,血糖就能控制得越好嗎?其實不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時候很容易到底低血糖,表現為頭暈、迷糊、噁心、眼花、乏力等症狀,這比單純的糖尿病患者危險性更大。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不能攝入遊離糖或者生糖指數大的食物。

食用低生糖指數的食物,例如蘋果、豆腐、豆乾、魔芋、鷹嘴豆、脫脂牛奶等

粗細糧配搭,大米白麵的生糖指數是很高的,所以儘量搭配鷹嘴豆、綠豆、蠶豆、燕麥等。

保證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儘量與粗雜糧聯合使用,例如午餐點粗糧陪牛肉、米飯配魚、麵包雞蛋等。

多吃蔬菜,蔬菜中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也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例如芹菜、韭菜、蒜苗、木耳等等。

一日五餐,上午、下午加餐,防止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王興國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最重要的是,低血糖比高血糖更致命,如果不重視低血糖,後果絲毫不比高血糖遜色。輕度的低血糖可能僅僅表現在飢餓感、頭暈、虛弱等症狀上,但由於葡萄糖是供應大腦營養的唯一來源,重度的低血糖可能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導致意識恍惚,抽搐昏厥,甚至昏迷死亡。特別是妊娠期的糖尿病孕媽媽,如果發生低血糖則會影響寶寶健康,嚴重的會引起死胎,後果不堪設想。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控制上,主要是控制攝入食物所產生的總熱量與含熱量較高的脂肪。因此,對於含較多複合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來說,其升血糖的速率相對較慢,在總熱量範圍內適當控制即可,不必過分限制,一般來說,每日主食攝入量至少不低於150克。


糖尿病患者應該提倡膳食均衡,在飲食上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是要定時定量,最好一日五餐,至少要做到少食多餐,主食則要少吃,尤其是精米精面。其次,要保證蔬菜量,其烹飪方式也有要求,儘量清真水煮,忌油炸,少油少鹽無糖。最後,要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在服用藥物方面則要謹遵醫囑,千萬不要擅自停藥。



家庭醫生在線

米飯中含有大量的澱粉,澱粉會被消化為葡萄糖,米飯吃多了,血糖容易升高,但是要是完全不吃米飯或者吃的很少呢?那麼身體缺乏碳水化合物,同樣會使血糖發生異常。那麼究竟糖尿病患者該如何控制飲食呢?

每天攝取的總熱量要根據患者的身高和體重計算:在休息非劇烈體力勞動的狀態時,成人需要的熱量為105-125KJ/ kg,輕體力勞動者125.5-146 KJ/KG,重體力勞動者167KJ/ kg以上。

要均衡分配中的脂肪、碳水化 合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要佔總熱量的50%-60%,提倡粗製米麵和雜糧,蛋白質含量一般不超過15%,成人每天需0.8-1.2g/kg。要忌吃油炸、雞蛋羹等食物,限制飲酒,每天限制食鹽≤6g,嚴格限制各種甜食的攝入,多食粗纖維食物。

要想控制好血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對自身健康行為的管理,所以糖尿病患者對於相關健康管理的認識必不可缺。

參考文獻:

餘婭. 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J]. 飲食保健, 2016, 3(10).

徐英梅. 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 2017, 34(6).


醫學慕課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雖然飯(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是血糖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其攝入量,但是並不等於飯吃的越少越好。

主食吃的過少會導致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長期能量不夠用,不僅會造成慢性營養缺乏,還會導致急性酮血癥或低血糖。酮血癥是指血液中酮體(來自體內脂肪氧化分解)過多,並導致急性症狀,如嘔吐、昏迷等。低血糖則是由於血糖濃度過低,引起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所謂低血糖反應。這些都是很危險的情況,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那麼糖尿病患者主食吃多少合適呢?普通糖尿病患者一天的主食量大約在半斤到八兩之間,這是一個大致的參考量,要根據體重、年齡、活動量等適當調整。如果體型較胖主食就吃的少一點,如果很瘦主食就吃的多一點,如果血糖很高不理想,就選擇少吃一點。

另外,主食粗細搭配降低餐後血糖,吃不同的主食,一餐後血糖水平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吃小米粥比大米粥有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吃玉米麵粥又有比小米粥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吃全麥麵包比普通麵包有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粗細搭配,越雜越好。

主食巧妙搭配降低餐後血糖,主食與魚肉蛋奶豆製品蔬菜等搭配食用也會使餐後血糖下降,比如單獨吃饅頭、米飯或者麵條餐後血糖明顯升高,如果再搭配肉類、魚蝦、蛋類、蔬菜等一起食用,餐後血糖的升高速度會大幅度降低。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想法,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並不是吃得越少,血糖控制得越好,而是要做到合理搭配,合理飲食,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對控制好血糖有幫助。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吃的合理呢?

第一食物要做到多樣化,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吃的食物越複雜,越多越好。

如果單一的這一餐,只吃饅頭,吃點鹹菜,或者是吃一碗飯,吃兩口菜,餐後血糖必定會很高,因為我們吃的只是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當胃腸道很容易升高血糖。

所以在吃的方面,無論是主食還是菜,都要越多越複雜越好。

特別是主食,糖尿病患者推薦餐餐有粗雜糧,粗雜糧的比例佔整個主食的1/3。

第二,在種類多樣的基礎上,要做到合理搭配。最佳的比例是一份飯,兩份菜。菜裡還要有蛋白質。

做菜要少油少鹽,每天有的攝入量要控制在30毫升,也就是做一頓飯一個人一羹匙的油的量。鹽的量要控制到每天小於六克,但是要記住,醬油、大醬都是鹽。

每天蔬菜的數量要保證大於一斤。魚禽肉蛋奶等蛋白質的食物要保證二到三兩。不吃肉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豆製品。

第三,要注意進餐的順序,在糖尿病飲食控制過程中進餐的順序很關鍵。先吃菜,再吃肉再吃飯,然後一口一口吃。

蔬菜和蛋白質食物能夠像柵欄一樣保護胃腸黏膜,不讓容易吸收的主食馬上被吸收,能夠保證餐後血糖不至於那麼高。

第四,放慢吃飯的速度,一定要記住四個字,細嚼慢嚥。

一口飯,最好要在咀嚼20多下以後再咽。


實在愛營養

這是一個偽命題。即使主食(米、面)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多,糖尿病人也不應該就此少吃或者不吃主食。

人一天中的生命活動所提供的能量絕大多數都是由主食提供,吃太少主食會導致身體虛弱,精神不足,容易疲倦,米、面中含有B族維生素,長期過分減少主食的攝入還容易導致B族維生素的缺乏症,還有研究表明,長期缺乏B族維生素社會還會影響情緒,例如會出現焦慮、憂鬱和消極的負面情緒偏多。

雖然糖水化合物、澱粉等等糖類物質對糖尿病人是絕對不利的,但這並不是說主食吃得越少越好。糖友平時也有生活和工作,為了提供足夠能量和維生素,主食還得充足。

可以通過改善糖友平時的主食成分來優化主食,例如用粗雜糧、薯類代替部分精白米麵是很好的做法。這些食材中含有足量膳食纖維,可以起到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而且還有助於豐富食物種類,攝取更多營養成分;另外混合蔬菜一起食用也有很好的平穩血糖效果,蔬菜中同樣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

對於麵點,可以選用全麥、蕎麥、莜麥做的麵食,避免過於精細的麵食,精緻食物由於容易消化,一般都會讓血糖上升過快。

糖友們還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過於油膩和重口味的烹飪方式,多采用蒸煮、清炒方式。


只有營養師知道

飯量減少,控糖降脂,延年益壽

一,在人類追求長壽的道路上,曾經嘗試過各種手段,包括老年人更換年輕血液,包括吃各種補品等等,但都沒有預期效果。

只有一項是確定的,就是減少熱量攝取。

通過動物實驗和人類行為觀察,證實減少攝食,是唯一有效的延壽辦法。

二,為什麼是這樣?

原來,人體就剛需來說,每天需要攝取的熱量僅僅1400千卡左右,需要的蛋白質僅僅100克左右,需要的脂肪50克左右。

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太多人沒有管住嘴,吃進太多食物。

攝取大量食物,就要消化。過量攝取,就是胃腸道系統的沉重負擔。這就等於減少了胃腸供血一樣,胃腸道進入氧化應激狀態。

這個應激,就產生巨大危害。這是多食傷身的生理學依據。

三,而糖尿病,就是來自常年反覆氧化應激傷害的結果

最經常的應激傷害,非飲酒和暴飲暴食莫屬!

一個戒酒成功的人,是阻斷了一個應激傷害。如果繼續過量飲食,他還是處在不斷應激當中,機體還是不能獲得很好調理。

所以,減少飯量,對於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此。

四,兩個例子證明

一個是在80年代之前,我國總體糖尿病發病率只有不到0,6%,現在的朝鮮,幾乎見不到二型糖尿病人。這都是總體熱量攝取偏少的直接結果!

另一個例子,做胃改流手術後,將食物攝取後繞過十二指腸直接進入空腸,減少了各種營養吸收,結果為了減肥的手術,意外治好了二型糖尿病。

這兩個證據,一個是人處於半飢餓狀態,一個是強制人為控制熱量攝取,都控制了糖尿病,足以提醒我們,少吃飯,對於控糖會是立竿見影的結果。

尤其要指出,這裡的少吃控糖,不是因為攝取糖類少,降低了血糖,血糖可能一點都不降低!而根本機制是少吃杜絕了由於吃帶來的機體氧化應激傷害。從而給了機體調控血糖的機會。


春雷滾滾2

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長期如此,尤其是老年人,對健康損害很大,對於糖尿病的控制也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會增加老年人營養不良、骨折、貧血、猝死、壽命減少等的發生率。

簡單言之:糖尿病人控制飲食的目的

1、保護胰腺功能,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纖維膳食會讓負責分泌胰島素和各種消化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的胰腺非常疲憊,長期如此會讓胰腺罷工或停擺,造成代謝異常。

2、控制體重,因為大部分糖尿病發病都與肥胖有關,過多的脂肪也會讓患者身體出現胰島素抵抗(即任性的脂肪細胞不聽從胰島素的指揮,不讓血糖進入細胞轉化成能量,從而導致血液中胰島素很多,但血糖依然降不下來)。同時肥胖也會誘發多種其他疾病,如血脂異常、痛風、冠心病等,即使不得糖尿病也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增高猝死的發生率!所以超重、肥胖者要逐漸減輕體重(每月3斤左右)至正常體重範圍。

3、保持機體活力,所謂保持機體活力,是告訴患者在飲食有所控制的前提下,讓身體的各種機能,如免疫力、代謝能力、運動能力、精力等得到保持,也就是少吃的最低限度是保證身體正常運轉。

而能量足夠、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等充足則是機體保持活力的根本,如果沒有鈣,你會手腳無力、抽筋、肌肉疼痛;如果沒有鐵,你會發冷、掉頭髮、精力無法集中、甚至出現精神異常;如果沒有鉀、鎂等元素,你的心臟也會發生問題;如果沒有各種維生素,你的免疫力、皮膚、骨骼、消化系統等都無法正常運轉!所以飲食要合理,但營養要均衡,這才是控制飲食的關鍵所在!

以下是瑋瑋自制的糖尿病食午餐食譜一份(600千卡),各位小夥伴可以參考一下,四菜一湯標準不低,但營養滿分、口味也不差,希望能幫到大家!

湯品:二冬湯:冬瓜15克、冬筍15克、蔥、薑片、胡椒粉

葷菜:豆豉蒸鯧魚:鯧魚75克、蔥絲、蒜末、豆豉

素菜:香菇油菜:油菜100克、香菇50克、蒜蓉醬

主食:豆麵窩窩頭:玉米粉100克、大豆粉30克、小蘇打

涼菜1:拌紫甘藍:紫甘藍40克、胡蘿蔔5克、青椒5克、沙拉汁、果醋

涼菜2:酸辣瓜條:黃瓜50克、紅尖椒10、大蒜白醋、紅油、麻油


營養瑋瑋道來

有關係,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需要控制在八成飽,多食用蔬菜,少吃麵食和米飯,低糖、低脂、低熱量飲食。在食用土豆、藕、山藥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時要注意減少相應的主食量。忌酒。一定要加強體育鍛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