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可你不理解我,也別瞎「以爲」我

《世說新語·德行》

【原文】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戲文】

智慧是精煉過的愚蠢。——羅素

我寧可你不理解我,也別瞎“以為”我

王恭,之前已經說過他的故事,今天來正式介紹一下。王恭,字孝伯,太原晉陽人,妹妹當了孝武帝的皇后,故,他還有個身份叫國舅。

我寧可你不理解我,也別瞎“以為”我

國舅英姿假想圖

國舅家的竹蓆

據說這位王國舅長得不錯,有人誇他作“濯濯如春月柳”,可見是個明淨、清朗的美男子。此人歷官著作郎、丹陽令,出為五州都督前將軍,兗、青二州刺史。

會稽王司馬道子執政,寵信王國寶等小人,時人多避其鋒芒,唯獨王國舅不吃這套,該罵就罵,該鬧就鬧,連司馬道子都為之頭疼。

晉安帝隆安元年,王恭第一次出兵,以王國寶等替罪羊伏誅收場。在這裡我可以放一個響亮的馬後炮,與“反派死於話多”相對的,正派往往死於“想的太多”。

我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殺了走狗,主人也應該得到教訓了吧?不可逼人太甚,不然他拿皇上撒氣怎麼辦?

過多的顧慮必然導致目標的漫漶,而敵人倒是很單純,只想著怎麼弄死你。

隆安二年,王恭再次起兵,此時司馬道子早已策反了劉牢之,於是王國舅兵敗,身死於建康的倪塘。

總的來說這是個好人,只是無甚大用而已。

我寧可你不理解我,也別瞎“以為”我

你這麼美,是抓不到老鼠的

再來說第二個出場人物,王大,王坦之的第四個兒子,學名王忱,字元達,小字佛大。歷任驃騎長史、荊州刺史、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建武將軍等。

有一段時間,桓玄在江陵十分跋扈,王忱就敢當面懟他。難怪,王忱和王恭會成為好朋友,除了姓氏比較硬以外,脾氣也硬。

到了晚年,王忱患上了“大酒兒綜合症”,喝高興了就下河游泳,或者連月不醒,甚至還跑到人家追悼會上裸奔,此皆傳為一時之笑談。

正題來了,話說這一天王恭剛從會稽回來,《晉書》上說王恭是跟著他爹會稽內史王蘊一起回都,好朋友王忱便來探望。

一見面,王忱就看到王恭屁股底下坐著一條六尺長的竹蓆,心想這肯定是從會稽帶回來的高級貨,於是說:“看出你是從東邊回來的了,確實應該有這玩意兒,那啥,給我來一條唄。”

你以為是醃黃瓜呢,說來一條就來一條?王恭沒搭理他,但是等王忱走後,王恭還是把所坐的竹蓆送給了他,而自己只好坐草墊子了。

後來王忱聽說了這件事,十分驚訝的說:“我原以為你有很多,才找你要的。”

王恭答道:“大哥,你還是不瞭解我呀,我王恭做人一向不留多餘的東西。”

我寧可你不理解我,也別瞎“以為”我

小孩子才見什麼要什麼呢

你根本就不認識我,你以為個屁

看到王恭的回答,心底漾起一絲無恥的溫暖,曾幾何時,我也這麼說過:“你還是不瞭解我呀,我啞巢父做人向來是如何如何如何。”

具體如何呢?早就忘光了,因為那既不存在於過去,也沒有印證在將來,僅僅是一時興起,拿來配合語境用的。

後來,我時常提醒自己,再遇到使用此類句式之人,千萬不要當真,但可以試著交往,畢竟他們連這種話都說得出口,可見還處於忽悠界的入門級水平。

真正有殺傷力的,是那些一臉吃驚,做茫然無辜狀,說:“我以為……”的那些人。(參考王忱)

他們都以為了些什麼呢?無非是以為你很閒、以為你不費事、以為你不著急、以為你知道了。

總之,他以為的永遠都是別人,一旦你從對方嘴裡聽到“我以為”三個字,那麼這輪交流你就註定是失敗者。

“我以為”這三個字是真有妙用啊,其妙處在於天然帶有一種“沒多大事”、“情有可原”甚至“雙方都有責任”的語感。熟練掌握這三個字之後,便可以在眾多人際關係中舉重若輕、穿花拂柳、大智若愚了,尤其是在熟人之間更加好用。

事實上,我每次聽到這三個字都會在心裡蹦出一連串問題:

第一,你憑什麼以為?不懂可以問,鼻子底下長嘴是幹什麼使的?解釋不清楚怨我,但是不問就怨你;

第二,你為什麼每次都向著對你有利的方向以為?你怎麼不替別人以為以為?如果在你的慣性思維模式裡,你始終都是獲利方,那根本不叫“以為”,那叫雞賊;

第三,你以為你“以為”完了,就不用負責任了?這事就可以像沒發生過一樣翻篇了?別人就該為你的“以為”導致的不良後果買單了?沒那麼便宜的事!

每次,我在內心咆哮完這些問題後都會感到無比的舒暢,然後擠出一個笑容,說:“沒事。”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