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將孤島當做自己的「安息之地」,獨自生活29年等待死亡

《魯賓遜漂流記》相信是不少人都知道的一部文學作品,但你想象過,在現代社會中,仍然有著像魯濱遜一樣的人嗎?

這還真的有。在日本,就有一名老人家,獨自在一個小島上生活了近30年,而且因為從來不穿衣服,被偶然發現他的旅行者稱作“裸體隱士”。

老人將孤島當做自己的“安息之地”,獨自生活29年等待死亡

老人在孤島生活29年,因流感被“遣返”文明社會

長崎是老人的姓氏,他從1989年開始就在外離島上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外離島是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的一個小島,由西側的直徑1.5km左右的半圓形的主要部分、和向東延伸約0.5km的半島部分所組成,從面積上來說,算得上是很袖珍了。

近日,日本的警察發現老人身體不適之後,拒絕了老人想要獨自死在島上的請求,強硬地將他帶回了文明社會中。

目前,老人經過醫生檢查,確認只是患了流感。他被帶到石垣市60公里外的政府住宅裡暫住,但是老人的孤島生活可能就此完結了,因為當局為了他的健康,不允許他孤身一人返回島上居住。

老人將孤島當做自己的“安息之地”,獨自生活29年等待死亡

退休後在孤島“避世”,過上裸體生活

這位老人的故事,在2012年首次被公眾知曉。

老人以前從事娛樂行業,退休後就打算遠離“喧囂的塵世”。因此,在近30年前,他在一個連自來水都沒有的小島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基地”。

剛來的第一年,長崎的衣服在一次颱風中被海浪衝走了,自此開始,他就過上了裸體生活。

他覺得,不穿衣服走在正常社會的大街上肯定很不正常,但是在島上就不一樣了,感覺倍兒棒,有那麼點“裸體就是我的制服”的意思。

每天,長崎在陽光下舒展身體,開始自己一天的工作:清理營地。這樣能最大限度避免被昆蟲叮咬。

老人將孤島當做自己的“安息之地”,獨自生活29年等待死亡

小島是他選定的“安息之地”,就想死在這裡

“我不做人類社會想讓我做的事,但我遵循自然世界的法則。人不能打敗自然,因此你必須完全服從它。”老人說道。

對於自己在島上的生活,長崎很滿意,他認為正是因為自己認清了“遵循自然法則”的道理,才能在島上活的這麼滋潤。

他一天光是做飯就四五次,所用的水和米是用家人寄來的錢在附近島上購買的。洗澡洗臉的水是老人用鍋碗瓢盆接著雨水積攢下來的。

這個小島就是他選定的“安息之地”。死在這裡,被無堅不摧的大自然包圍著,就是長崎的最終目標。

年輕人想“隱居”?

一個人真的可以完全脫離人類社會獨自隱居嗎?就拿長崎老爺子來說,他還是與家人保持著聯繫,還會用錢去購買飲用水和食物,生病的時候還是有警察來幫助他。

也許真的如他所說,只是想為自己選一個可以安心迎接死亡的地方,順便遠離喧囂的塵世。

老人將孤島當做自己的“安息之地”,獨自生活29年等待死亡

然而,在我國的都市中,存著隱居想法的年輕人也有一些。

我國某週刊曾經進行過一項調查數據,參與者約有1700多人,絕大部分人是20至40歲之間、住在城市中的年輕人。根據統計,有83%的人有過隱居的念頭。而在被問及要隱居的原因時,社會浮躁、工作壓力大以及人際關係複雜為三個主要的方面。

前幾年,“隱居終南山”還曾上過熱搜榜。一對年輕夫婦隱居終南山,還不忘秀一下自己的“慢生活”:“品茶讀書,採藥看病”的文字,配上倆人在山間的美圖……

對此,網友不乏羨慕之意。然而某主流媒體對此的態度卻截然不同,第一個疑問就是“有沒有行醫資格”?確實,對於這類桃花源隱居的報道,豔羨居多,存在很大誤導性。

有評論說,個人有經濟實力,辭去工作,去山間休個閒、度個假,沒問題;但輿論導向鼓吹這種生活,就滑稽了:那是對真正生活的隔膜。

返璞歸真的生活彌足珍貴,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許,尋找自己心靈的淨土並不需要去哪個山中、島上,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對於內心強大的人,在都市繁華中也能尋到屬於自己的隱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