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紮根深山30年 巴中「牧」羊人的別樣芳華

陈瑜:扎根深山30年 巴中“牧”羊人的别样芳华

巴中市南江黃羊科學研究所支部書記推廣研究員陳瑜(左2)與科技人員進行屠宰測定

陈瑜:扎根深山30年 巴中“牧”羊人的别样芳华

陳瑜鑑定測定南江黃羊種羊

條件艱苦,年輕小夥紮根大山

87年從某職業中學首屆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後,陳瑜便被派往距離南江縣城70多公里的北極牧場進行放羊、技術指導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在這海拔1300米的大山中的牧場中,有的最多的就是山、樹、羊,這一切讓這個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只覺枯燥無味。“其實牧場上的工作人員也不少,但是牧場幅員面積達6.7萬畝,分佈羊場32個,我們所有人基本上就是分散的,很少呆一起,所以一開始我覺得太無聊了。”

除此之外,交通問題也讓陳瑜頭疼不已。“平時的補給只能到山下的大河鎮去購買,平均每月一次,來回6個多小時,極不方便。”同時,因為北極牧場距陳瑜的老家南江縣雙流鎮有近200公里的距離,剛參加工作那會,陳瑜只能一年半回家一次,平時最能靠寫信。“也想家,但是畢竟還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所以也沒辦法。”於是在這“通訊靠吼、交通靠走、物資匱乏”的深山老林,陳瑜一呆就是30來年。

多年來,陳瑜帶領全場職工開荒種地、搭建羊棚、建植草地、放牧羊群。然而,牧場幅員面積達6.7萬畝,境內溝壑縱橫,分佈羊場32個,到羊場開展科研活動只能步行山路,最近12公里、最遠46公里,走完32個羊場需要1個月時間。特別是在冬季,山上積雪時間長達3個月之久,陳瑜便只有將山羊轉移到河峪,與放牧工人一起住巖洞、睡羊圈、喝雪水、吃冷飯。

陈瑜:扎根深山30年 巴中“牧”羊人的别样芳华

陳瑜為《南江黃羊重要經濟性狀關鍵功能基因的發掘與應用》科研項目採集血樣

潛心攻關,成功解決各類技術難題

儘管面臨艱鉅複雜的自然環境,但陳瑜時刻都不忘學習,在牧場裡,他往往是白天調查研究,晚上便挑燈夜讀。工作期間,陳瑜成功培育南江黃羊新品種、南江黃羊高繁品系、南江黃羊快長品系,填補中國無肉山羊品種的歷史空白,為南江經濟建設和畜牧業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在培育過程中,也曾遇到經費不足、地方偏遠、數據收集困難等問題,然而面對現如今的成果,我只覺得驕傲、欣慰。”

據瞭解,陳瑜針對南江黃羊育種實際,提出肉山羊育種“抓五改、攻五關”“群系繼代、閉鎖繁育、群內分組、組間輪迴”“人、草、羊、草場、羊舍”五位一體的科學論斷,成功運用綜合指數選擇法、BLUP選種、DNA標記、MOEF快速擴繁等新技術,使南江黃羊的育種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不僅如此,陳瑜還經常到全縣各個地方的種羊場、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著力在種羊選擇利用、配種繁殖牧草種植、草料配合、疾病防治、標準化羊場建設等方面全開展技術諮詢與指導,切實解決制約養羊生產中的技術難題。

1997年,經北極牧場調查,品種審定時培育的系祖羊血緣19箇中已有11個血緣無父系、僅保留部分母系,如果不及時恢復就會導致遺傳資源丟失、品種保不住、種畜場垮掉。得知這一情況後,陳瑜便帶領技術團隊花費了3年多時間日夜潛心研究,最終培育出了優秀種公羊56只,及時挽救了南江黃羊這一品牌,也挽救了整個北極牧場。

陈瑜:扎根深山30年 巴中“牧”羊人的别样芳华

陳瑜整理育種資料

授人予漁,積極推廣科學養羊技術

工作中,陳瑜深知“授人魚不如授人予漁”的道理,在他的努力下,培養出企業培養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5人、中級16人、技術員106人,並指導建設國家級肉羊標準化示範場1個、省級肉羊標準化示範場2個、省級重點龍頭1家,發展養羊專業合作社16個、養殖小區40個。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同時陳瑜深知,只有把所學所研的新技術新成果在廣大農村和百姓家中推廣應用,並指導農民科學養羊,才能切實助農增收致富。於是陳瑜探索出家庭羊場流轉草山草坡1000畝、建設標準化羊舍100平方米、飼養繁殖母羊100只、年收入10萬元的“1111”模式;精準貧困戶飼養配種公羊1只、繁殖母羊10只、年穩定收入3萬元的“113”扶貧羊模式。

而為了推廣科學養羊技術,陳瑜深入千家萬戶,進羊圈、摸羊頭、親自指導農戶建圈、種草、選種、選配、育羔、育肥、防疫等技術。先後指導發展家庭羊場389個、精準貧困戶養羊2218戶,僅2017年南江縣就有15個貧困村565戶貧困戶2424貧困人口依靠養羊脫貧摘帽,實現人均收入5640元。在開展送科技下鄉扶貧活動中,培訓農技幹部2000餘人次、農民3萬餘人次,培養養殖能手500餘人、羊經紀人200餘人。

陈瑜:扎根深山30年 巴中“牧”羊人的别样芳华

陳瑜(中)與四川農業大學李利(右)教授一道採集羔羊耳組織進行基因分析

愧對家庭,卻堅定鼓起勁頭接著幹

如今的陳瑜已在黃羊科學研究崗位上工作了30餘年,大大小小的榮譽不計其數,他先後主持和主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8項,獲得市(廳)級及以上科技獎勵12項,更協助大專院校培養研究生23人,其中博士2人;也先後被南表彰為“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農業系統先進個人”、“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然而面對如山榮譽,今年54歲的陳瑜卻笑稱,要鼓起勁頭接著幹!(圖片由巴中市南江黃羊科學研究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