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到另一座城市發展時,你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

國椦

頭條是“成精”了吧!昨天(3月10號)剛剛離開東莞來了深圳。

20個月之前,我獨自一個人拉著行李箱,頭也沒回的走出大學校門,坐火車從湖南出發,晚上11點多到了東莞這座全國“聞名”的城市,偌大的城市裡,沒有親戚朋友,沒有容身之所,真正的要完全靠自己的時候了。

好在從小作為“留守兒童”,我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慢慢的也在東莞紮下根來。但當初在大學裡混吃等死,畢業後找的工作自然也不咋的,錢少事也少,啥也學不到,想走又沒有底氣,只好混一些可笑的工作經驗哄哄自己。

在東莞待了20個月之後,終於忍不住要來深圳逛逛了,離開東莞有什麼感受呢?

我並沒用覺得有什麼留戀 或者惆悵的感覺,因為自我第一天到東莞,我就深深的明白,這座城市於我而言就是“他鄉”,我就是這座城市裡最不起眼的一朵“小浪花”,終究只是個“過客”,早晚有一天,我還得再次漂泊。

而且對於我這種從小就獨立生活的人來說,相遇或者分別,在我的生活中再也平常不過了,已經不需要我再去“矯情”一番了。

再說我一個“死宅”,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熟悉過東莞這座城市,如果沒有導航,離開住處5公里我就會迷路,坐車離開東莞的時候路都不認得,有什麼值得我去懷念的呢?


叮噹貓大戰藍胖子

15年時候,我買了張昆明北京的硬座,決定做一個北漂。那時候我還沒畢業,只是聽同學說,北京機會多,適合我們這個專業的人發展。到現在都還很佩服我的自己勇氣,就那麼通過實習,攢了點錢,一股腦就奔北京。說實話,我當時要是想的多一點,可能就不會來北京了。

沒來之前,我不知道北京什麼樣子,我的工作是什麼樣子,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對北京的認知,就是中國的首都,以及故宮、天安門。我從未料想過,我現在的生活,會是這個樣子。

剛到北京,感覺是痛。消費水平很高,花錢很心痛,尤其這錢是之前自己幾個月實習辛辛苦苦攢下來的。找工作很痛,我來的時候,大部分公司校招已經結束,要想走社招的話,自己又沒畢業、沒經驗。一天全城跑面試,只要投簡歷的公司約我面試我就去。花錢如流水,找不到工作的日子,真的很痛,痛到絕望。

再後來,因為運氣,我有點開心。因為雖然校招的公司不多,校招通過率不高,我還是幸運地通過校招進了一家不錯的公司,並且當時工資讓我覺得在做夢(雖然比起大多數校招算低,但是對我沒見過世面的我,有點不敢想)。

現在,應該是痛並快樂著。我喜歡這個城市,因為互聯網的氛圍很好。我努力工作、學習,雖然有時候學不懂很痛苦,工作忙的時候很累,但是這兩年多年獲得的成長,讓我很開心。

對於以前呆的城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懷念。但是怎麼說呢,一個人始終是應該向前看,往上走的。


墨跡天氣

這感覺普法君有過,當年離開重慶到浙江寧波工作。說說當時的感受唄。

1、對陌生城市的好感,蓋過所呆城市的依戀。

普法君1996年到重慶,當兵、工作,慢慢適應了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飲食習慣。

2005年底,當時所在媒體的視覺總監準備到長三角一帶發展,問我願不願意去,工作地點在寧波。

當時自己瞭解了一下,寧波地方不大,但經濟相當活躍,在當時號稱“中國十佳商務城市”。

當時自己年輕,對一座陌生城市充滿莫名其妙的衝動,於是毫不猶豫答應一起去發展。

接下來就是離職,收拾東西走人。

2、新鮮感一過,留戀的依然是舊城

2005年底到寧波後,工作了接近五年。

在這期間,江浙一帶跑了不少地方,確實是,跟川渝一帶粗獷、直爽、耿直的人文相比,這邊人更多流露的是一種婉約、溫潤、小家碧玉般的氣質。

重慶的妹紙耿直的不行,遇到冒火的事情,說話可以張口爆粗。但寧波妹紙嚶嚶喏喏半天就是不罵你,但她們那蔑視的眼神能把你瞬間秒殺。

在寧波呆了幾年,最讓俺接受不了的是一件事:聽不懂地方話,這個真心惱火喲😱😱

試想一下:一群朋友在一起聊天,別人嘻嘻哈哈說半天你卻不知所以然,那種感覺……艾瑪……

這成了我最後又選擇回到重慶的最主要原因,一座城市長時間難以融入地方文化後,很難有歸屬感。

在寧波那幾年,飲食以海鮮為主,俺有點不太適應,總覺得重慶的麻辣鮮香更來勁些,寧波本地的幾個火鍋店去吃了個遍,總覺得味道不是很正宗。

語言不通、飲食一直不太適應,加上重慶還有不少戰友在,最後我還是回了重慶。

但不管如何,在一座城市呆了幾年,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也算是人生中的一次歷練吧。


普了次法

人是有感情的,從一座城市呆的時間久了,就會心生愛意,對自己所在城市戀戀不捨。但是仍然要走,只能是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眷戀

眷戀是離開一個呆久了的城市最多的心中體會,眷戀這個城市的每個熟悉的角落,眷戀這個城市曾經所有熟悉的人,熟悉的朋友,戀戀不捨的是這裡的人和事,還有留在這個城市裡的情懷。

悲傷

離開就會有悲傷,離別就會有憂傷。悲傷之情溢於言表。將來留下的只有回憶,這裡的城市不會因為自己的離開而改變什麼,自己的生活要繼續,這裡城市仍要繼續。

企盼

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去,充滿了對一個新城市的企盼,思考著如何在一個城市進行新的生活。一切的未知,從頭再來。或者是面對一些不熟悉的人,再去做以前熟悉的事。


本文原創,首發於悟空問答!作者:堂主;登過三輪賣過衣服;曾是媒體傳媒工作者、曾在一家外資企業打工併成為全國銷售冠軍;目前擁有2個公司、自媒體人、善於勵志心態文章的寫作,感謝大家點贊關注!

心態決定一切

唯一的感受就是思念。真的,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如此的想這座城市,總想著自己能夠逃離就是幸福。卻不知走了之後,才發覺自己如此愛它。

這座城市我沒有生活二十多年,但是也有十八年了。我離開的時候真的是悄無聲息的,不帶走任何人,卻帶走了很多想念的。我以為自己會很勇敢,很堅強,不會輕易掉眼淚,卻不知道原來自己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以前在家那會兒,總是在想,自己如何才能快速的逃離這個城市,從小到大,我就想離開,我想的是自己要去外面看看。所以選擇大學的的時候,我一股勁的選擇了外省,連省內都沒有考慮一下,儘管自己的分數比較低,也沒有很多選擇的地方。但是還是選擇了一個遠方,從南邊一路北上,達到最北邊的大學。

我新生報到的時候,特意選擇了最後一天到。一來,我覺得沒必要那麼早去,反正還得待四年。二來,想在家把該訪問的人都訪問完,該做的事情做完再走。我去學校的時候,是我姑姑和姑爺領我去的,他們買的票是當天到當天回去了,早上到了沒多久,幫我收拾了一下寢室,然後晚上吃完飯就走了。

我還記得那天,我悄悄的哭了。離別總是悲傷的,那天,我們一起吃完飯,然後出門之後,他們就打車去火車站了,我就一個人打車回去了。人生地不熟的,又是第一天,連方向都找不著,心裡一股落寞以及孤獨席捲而來。我一個人走在陌生的校園,然後悄悄的掉著眼淚回到了寢室。

在這之前,我從未感受到這種想念,這種想念家。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一個人才外面,會生活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再也沒有了爸媽的安排以及管束,自己想幹嘛就幹嘛。所以義無反顧的選擇離開這座城市,如今才知道自己當時的想法,是多麼的可笑。

從那天以後,我連續一個星期水土不服,每天晚上我都偷偷的想家,我又不敢給爸媽打電話,因為一打電話就想哭。我獨自適應著,熬過來一個月,真的熬不住了。然後利用國家假期,不論怎麼折騰,如何的遠,我也回去了一次,見到了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

離開,是讓你更好的想念這座城市。你會多它有著深深的眷戀,你會想念它,想回去找它,想和它再次生活。


聰聰百科

我算是離開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比較多的人吧,趁機回顧一下當時的一些感受。

我11歲時離開了自己出生長大的伊豆半島,從靜岡縣到山梨縣。那時主要是全家配合父親的工作搬家。我們離開了原來生活的家鄉,但家庭沒有分散,所以,沒有寂寞也沒有悲傷,更多的感受是大家一起努力開始新的生活,適應新的城市。

我18歲時離開了日本這個自己的祖國,來到了完全陌生的中國北京。那是從零開始新的生活,是一個人的離開和抵達,與上一次截然不同。當時全家人陪我到成田機場,乘坐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航班前往北京,記得,在飛機上讀者母親親自遞給我的信,我哭了。感覺很寂寞,很孤單。那一次從東京到北京的空中是我至今最為感到寂寞的時間。

27歲時離開了留學生活了9年的北京,來到了上海。那次離開和抵達倒沒什麼感覺,畢竟是中國國內的搬家和移動,而且,那段時間我也經常到國內不同的地方參加活動,進行演講什麼的,雖然北京和上海給人的感覺和狀態有所不同,我也很享受了復旦大學校園內所生活的時光,但那次搬家和移動確實沒那麼深刻和沉重,而相對輕鬆和自然。

28歲時離開了奮鬥了將近10年的中國,來到了美國波士頓。那次離開和抵達對我來說十分重大和意味深長。無論是離開中國,還是抵達美國,都很深刻和沉重。對於離開中國這件事情,我也沒有感到寂寞或悲傷,但心裡很明白那是重大的,有可能影響整個人生的一件事。對於抵達美國這件事情,畢竟從小“暗戀”的地方,我內心覺得“新的挑戰即將開始”,很有狀態,連自己都能感覺到一種殺氣。不過,與18歲時離開日本的時候有所不同,經過十年的經歷和時光,我也有所成長吧,28歲這一次比10年前更加自信和淡定。

30歲時離開波士頓,來到華盛頓。畢竟是美國國內的搬家和移動,感覺也沒那麼沉重。但波士頓畢竟是生活了2年的地方,也是離開了中國以後來到的第一目的地,所以,離開波士頓還是有所感覺吧。確實有“我要離開了”的感覺。但那次離開很溫暖,畢竟和家人在一起收拾行李,搬走,前往波士頓機場,飛往和抵達華盛頓,然後開始新的生活。

先說到這裡吧。總之,每一次離開和抵達均有不同的意義和感覺,有的沉重,有的輕鬆,有的寂寞,有的淡定。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地離開和抵達的過程。我相信,它是能夠豐富人生,令人成長,挖掘自己的過程。


加藤嘉一

我來自偶然,一顆塵土,在重慶的土地上飄揚了六個春秋。曾走過熱鬧的解放碑,在那裡沿著四個方向,延伸出去不同的風景,欣賞過歷史氣息濃郁的十八梯,徜徉過波瀾壯闊朝天門,遊玩過魔幻欣喜的洪崖洞,那些記憶的種子在重慶的山山水水中交匯,痴迷。不經意間的一座城,不經意間的一個人,說著已呆的足夠久,但離去時,還是忍不住的滿含淚水,隨著列車駛出重慶站,在重慶經歷過的種種夢幻般播放,那些熟悉的場景,在平淡中演繹真情、真性、真切的回憶。

重慶大學城,四年的記憶,從陌生到熟悉,那些零碎的記憶串成我的大學,只屬於我的記憶。曾幾何時,在三春湖畔默默的哭泣,說不清楚是因為第一次在遠離父母,也不清楚是否是第一次感情受挫,哭的一塌糊塗,感謝三春湖的深秋記憶,感謝老師的大愛寬容,那個秋天,在低落中度過,但是也在淚水中銘記。風吹亂了我的頭髮,我仍舊懷念她。三春湖的記憶漸漸模糊,情人坡上的吹著啤酒,訴說著曾經的往事,一個忘我的訴說,一個默默的聆聽,很美好的一個午後,活在記憶中的遠方的你,還好麼?穿著學士服,走在熟悉的校園裡,已經升級為一個看客般看著過往的學弟學妹,他們的身影演繹著我們曾經的故事,只是已失去了搭訕的勇氣,在溼潤的眼眶中,轉身離去。

觀音橋,那座據說有橋的繁華商圈,在旁邊生活了兩年,高興的時候踏著輕快的步子逛一逛觀音橋,周圍都是熱鬧的,沮喪時逛一逛觀音橋,周圍的人也都是愁苦的面容,心裡會平衡些,過節時也會習慣的去逛一逛觀音橋,看著周圍的人成雙成對,自已一個人默默走過,熱鬧是人家的,我什麼都沒有。走吧,走吧,睡一覺,那些惹人煩的節日就那樣過了。離開重慶,離開了熟悉的團隊,曾記得,一起奮戰到午夜,只為了項目上線,曾記得,嚴厲的批評,讓我的成長加速。再見,那些可愛、可敬的夥伴,一直都慶幸,在最無助最一無所有的的年紀可以遇見你們。

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失去的時候才知道曾經的可貴,選擇離開,無助而惆悵,說著再見,也許就是再也不見,那些時光記憶中的人兒,在歲月中熠熠生輝,讓我的心收穫滿滿。重慶,一座記憶中的魔幻的城,一群相識相遇的可愛的人,傻傻的留戀,傻傻的離開,傻傻的在遠方回憶或許你已不曾記得的過往。


夕陽雨晴

這個問題我很有感觸。我記得當時離開的時候心裡五味雜陳。我大學讀書在一個省會城市,畢業後留在了本科的學校工作,本來對於這座城市已經有了深深的眷戀。想的是紮根於此,可是造化弄人,陰差陽錯自己工作的單位調整,本來想安於那個角色,可是外部變化不允許這樣,於是壯士斷腕決定重新讀書,換個環境。還清楚地記得為了離開而刻苦讀書的那段時光,每天早早去圖書館佔座讀書,為了離開每天可以一碗粥一塊醬豆腐一個饅頭,可以3、5分鐘就把吃一頓飯。可以在別人嘈雜中而安然揹著自己的馬克思。終於在單位結構調整完成的一年後我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我可以欣慰的離開了。

真要離開的時候確有又充滿了恐慌。恐慌的是對於我要來到的城市非常陌生,那個時候可能最好的描述應該是李白的那句“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對於生活工作了六年的城市那份眷戀也逐漸浮上了表面,走之前把自己沒有去過的城市角角落落都走了一遍。在走的那天晚上,我把讀書期間的書信都重新整理一般,很多都化為了灰燼,現在想想其實很可惜。但當時想的是與過去的徹底決裂。我已經厭倦了在這座城市的人和事,我再也不想回到這一段的紛紛擾擾了。

22個小時的硬座載著我來到了現在讀書工作生活的地方,我在這裡讀書工作成家立業,有了外人所羨慕的職業,有著外人所羨慕的光環。但是生活其中我體會到的可能不是光環,而是更多的無奈和慨嘆。每天依然承擔著無盡的壓力和責任,要遭受著無盡的流言蜚語,但是無論如何作為一個丈夫父親,你的角色決定了你不能垮,不能抱怨埋怨而只能是承擔起應該的責任。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如果讓我回顧離開的城市的感受到話,那麼最想說的是。生命於我們只有一次,年輕也僅僅屬於我們的那個特有的歲月,因此一定要抓住那一段時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夢想一定要去拼搏,有夢想就一定去闖,換一個城市、十座城市又如何。拼搏方縣英雄本色。


風物長存

在一個地方呆久了,自然會生出一種感情,也許當自己還在這個地方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感覺,並沒有覺察此地的特別,日子就那樣,人與人之間也是平平常常。

當自己有一天決定離開這座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去的時候,才會突然間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融入了這座城市,要離開了,心中有種莫名的不捨與留戀。往日裡不曾著意的人和物,這一刻突然鮮明起來。若不是非走不可,自己寧願就這樣留下來,從此不再離開。

當要失去了,才覺得美好!當無法挽回了,才知道重要!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只有到了事情跟前的時候,才明白這些,才真正體會到。

我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這種感受,是失落,是傷感,是空洞?一種心神不定的感覺,一種黯然神傷的心情。以為是是失去,卻又不知道失去了什麼,看看什麼東西都帶齊了,卻總感覺有什麼東西遺落。

遺落的是什麼呢?是我的心,我的靈魂,這裡有我的一段生命停留過、跳動過!我曾經在這裡生活,有痛苦有歡樂!


繼超視界

小時候,故鄉是一片無憂無慮的淨土,

它在這頭,我也在這頭,

有家人的呵護,有朋友的陪伴,

快樂,寧靜,祥和,

溫暖,伴隨著每一天。

幾年後,故鄉成了一個僅供停泊的港灣,

它在這頭,我要奔向那頭,

背起書包,提起行囊,走進大學,

朋友的歡笑遠去,父母的叮囑縈繞不斷,

在另一個城市的角落裡,

要自己生活,完成學業,

內心多有不捨,更多是激動和期待。

畢業後,故鄉成了無法觸及的奢望,

它在這頭,我在那頭,

背起行囊,輾轉他鄉,尋找夢想,

遠方的城市似乎很精彩,

內心雖有留戀,卻是更多無奈,

同學把酒暢談,父母叮囑不再,

自此一別,不見熟悉的臉,天涯獨自入眠。

多惆悵,多彷徨,

那陌生的地方是否真有希望。

自此一別,故鄉只有冬,不見春夏秋,

那些熟悉的面龐,何時才能再見。

多少年後,故鄉成了最親近的懷抱,

它在這頭,我也正趕來這頭,

離開了那座繁華的都市,

霓虹喧囂,忙碌奔走,

從此與我告別,

是期待,是喜悅,

還是暴風雨後重歸寧靜的渴望,

內心就是這麼難以言喻。

家人的等待,朋友的呼喚,

似乎早已成為牽動內心的韁繩。

心累了,是該找個地方歇歇了,

故鄉,回來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