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出手,馬雲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一則關於央行出手整治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新聞刷屏了,說是終結了第三方支付機構躺著賺利差的時代。

央行規定,從七月份開始,切斷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接聯繫,在中間插入一個網聯,作為對支付寶等機構金融大數據的監管。同時,對備付金進行集中管理,規定到2018年底,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須全部轉移到網聯的“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

央行又出手,馬雲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馬雲起碼少賺百億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網聯是集中化。就好比你買菜以前可以直接到小販那買,兩人算清完事。現在必須去菜市場買,市場有人幫你登記每筆交易。

重點在於備付金集中交存。

備付金,就是在你把錢打入支付機構之後,這筆錢並沒有立刻到商家的賬上,中間有個緩衝期,這期間沉澱下來的資金,就叫備付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淘寶,我們在淘寶付款買了東西之後,這筆錢先進入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就是支付寶,商家接到訂單之後會發貨,但是此時,商家是收不到錢的。直到你確認收貨之後,錢才會到達商家的賬戶。

在確認收貨之前的這段時間,大概10到15天左右,這些錢都會沉澱在支付寶裡。看似沒什麼大不了,但是支付寶國內用戶有5.52億,全球年活躍用戶有8.7億,中間的沉澱資金就多的可怕了。

根據央行的數據,截止到今年四月,支付機構的備付金總規模在一萬億左右。即使按照年化利率5%來計算,也能產生500億的利息收入。

以支付寶的規模而言,少說也有上百億的利息收入,這就是平臺躺著賺錢的方式。

這次央行集中管理備付金,支付寶起碼少賺百億,估計馬雲也不淡定了。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第四方監管

理論上說,如果第三方支付機構出現問題,這些沉澱資金也都會出事,央行直接通過網聯將 這些備付金代為監管,實際是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第四方監管,保障了資金的安全。

但是支付寶已經發展到如此規模,信用過硬,平臺原本的備用金賬戶風險極小,最需要央行出手監管的是押金。

就共享單車而言,至少有上百億的押金沉澱在企業賬戶中,平臺不可能完全不碰這些資金,挪用押金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如果企業在這時候破產,消費者想追回押金是極其困難的,例如,已經死亡的小鳴單車欠款近5000萬元,小藍單車更是高達20億元的押金未退,絕大多數人都選擇認栽了。

押金在本質上與備付金沉澱是一樣的,如果央行出手監管了支付寶,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對企業押金進行監管呢?

共享單車的警鐘已經敲響,期待相關政策早日出臺,保障消費者的押金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