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侄兒周豐三爲什麼飲彈自殺?

丹囚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周豐三之所以自殺,就是被他禽獸老爸害的。

周豐三的老爸是魯迅的三弟周建人。

而周豐三的媽媽,叫做羽太芳子,是魯迅二弟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的親妹妹。

周建人在1914年,通過自由戀愛和羽太芳子結婚,當時芳子才17歲。

結婚後,羽太芳子和普通日本女人一樣,相夫教子,非常賢惠,連生了4個孩子。

這段時期,周建人很潦倒。他沒有太多才華,結婚後長達7年沒有什麼收入。

在這7年內,羽太芳子任勞任怨,從沒有因為丈夫聊到而抱怨過。

1922年2月,芳子生下兒子周豐三。

讓羽太芳子萬萬沒想到的是,周建人剛剛找到工作,竟然就變了。

最遲1925年,周建人就在上海同往日在紹興的學生王蘊如,在上海同居。

1926年生女兒周曄,1927年生女兒周瑾,1932年生女兒周蕖。

當時納妾並非不可以,但周建人從此對老婆孩子不聞不問,而王蘊如也處處以周夫人自居。

這樣,羽太芳子和孩子們,10多年沒有收到過丈夫和父親的關愛,等於被拋棄了。

周建人只是寄過去一些生活費而已。

到了1937年,周建人認為讓周家承認小三和私生子,帶著這些人去參加魯迅母親80大壽。

壽慶期間,芳子、信子與周建人、王蘊如大吵一場。周建人和芳子的兒子周豐三當然站在自己母親這一邊,指責父親周建人遺棄母親。周作人也於這年2月9日寫信給周建人,指責他遺棄羽太芳子而和王蘊如同居:“王女士在你看得甚高,但別人自只能作妾看,你所說的自由戀愛只能應用於女子能獨立生活之社會里,在中國倒還是上海男女工人搿姘頭勉強可以拉來相比,若在女子靠男人蓄養的社會則仍是蓄妾,無論有什麼理論作根據。”

於是,周豐三就徹底失去了父親,當時他只有14歲。

這樣,到了1941年,周豐三突然偷走叔父警衛的手槍,開槍自殺。

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家庭長期破裂,讓19歲的孩子失去對未來的希望,才自殺的。

無論周建人怎麼辯解,因為他的絕情寡義,逼死了親生兒子是客觀事實。

這種行為,放在哪個國家也是禽獸不如。

而這麼多年,遺棄毫無過錯的妻子和3個孩子,也是客觀事實。退一步說,就算男人喜歡新鮮,不要妻子了,孩子也不能扔掉吧?

不但扔了,周豐三自殺後,從沒有看到周建人對兒子之死有任何的自責、沮喪,似乎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這種父親放在今天,兩個字就可以點評:渣男!


多說一句,周家的人品實在不敢恭維。老二週作人,做了漢奸;老三週建人,又是如此德行;至於魯迅嗎,嘿嘿。。


薩沙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理一理周樹人(魯迅)、周作人以及周豐三之間的人物關係:周樹人是周作人的哥哥,周豐三是前兩人之弟周建人的兒子,故周豐三應稱呼周樹人和周作人大伯、二伯。

周作人及周建人一家,左右坐者為他們的日本妻子

那麼,題目中為何會提到“周豐三刺殺二伯周作人”一說呢?這種說法主要和周作人當年的政治立場有關。早年,周作人赴日本留學,期間還結識了後來的妻子羽太信子。羽太信子雖然後來隨夫一起回到了中國,但據說周作人娶日本妻子的事情頗讓大哥魯迅不滿。

由於周作人對日本文化及生活的熱愛,其在研究日本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期間翻譯過很多日本文學名著。所以,當日本挑起侵略戰爭後,日本軍國主義就藉助周作人“日本女婿”、“日本文化熱愛者”的身份與其展開了文化方面的合作。

這也是後人將周作人視之為“漢奸”的原因之一。1937年北平淪陷後,周作人在1939年開始先後被汪精衛偽政府聘任為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以及教育總署督辦等職務;而這也是周作人淪為“漢奸”的證據之一。

就在周作人被汪偽政府聘任為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同年元旦,一名李姓學生登門拜訪,隨即用攜帶的手槍射殺周作人,慶幸的是子彈僅僅射在了周作人衣服的銅釦上,並無大礙。兇手潛逃後一直未能到案。所以這起謀殺案也就成了懸案。

當時,對於周作人的遇刺,各方也是眾說紛紜。日本人認為這是國民黨一手所為,周作人本人則認為是日本人的行徑。坊間還有一種更加大膽的推測,即:刺殺周作人的兇手正是他的侄子周豐三。理由是周豐三不滿伯父的“漢奸”行為,為保其清白而為之。

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和周建人兩兄弟所娶之妻正是親姐妹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也就是說,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既是周豐三的伯母,也是他的姨媽。而周豐三自殺所用槍支也是周作人警衛的配槍。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