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孝思集》的編纂與版本考述

《地理孝思集》的编纂与版本考述

《地理孝思集》的编纂与版本考述

《地理孝思集》是清代人舒鳳儀編著的一部風水學叢書,包含《玉尺經神文補註》《楊公青囊經註解》《古青囊經注》《羅經解》四部書,共十六卷。這部書的刻印當在康熙四十一年至雍正八年間。目前,該書的幾家收藏機構對它的版本信息描述得不夠準確,因此,文章對該書的作者、卷數、子目、序跋與版本情況重做梳理和討論。

1、《地理孝思集》編著者和編纂緣起

1.1 編著者舒鳳儀

《地理孝思集》的编纂与版本考述

《地理孝思集》的編著者是清人舒鳳儀。鳳儀,字梧岡,號虞廷。安徽貴池人(今池州市貴池區)。生於順治七年(1650),雍正八年(1730)依然在世,卒於何時,未得其詳。乾隆《池州府志》、光緒《貴池縣誌》皆無此人之傳。上述種種得自本書序跋、內封、卷端等。乾隆《池州府志》、光緒《貴池縣誌》皆為其七世祖舒仲誠立傳,雲:“舒仲誠,建文初,以貢授東光縣訓導,升江西萬載知縣。政尚嚴明,頑梗向化,擢監察御史。時成祖親征北庭,仁宗以皇太子監國,仲誠言事忤旨,銜之未幾,出為湖廣按察司副使。仁宗即位,欲以前事罪仲誠。楊士奇諫曰:‘昨有詔悉貸罪臣,今追治仲誠,是明詔不足信於天下矣。’仁宗喜賜士奇白米、彩幣、寶鈔,而貸仲誠。仲誠自殫其職,無懼色,宣德中致仕卒。”[1]

1.2 編纂緣起

題名之“地理”非地理學之地理,而是古代風水學的別稱,“孝思”則謂孝親之思。是書乃作者為其先人選擇安葬之處,而專研風水之學,或註解前人之書,或自撰心得體會,匯為一編,顏之曰《地理孝思集》。舒鳳儀在自序一(按:《地理孝思集》書前有作者的兩篇序文,前者自序一,後者自序二)中交代了編纂此書的原因和經過。

其一是表達孝思之心,“餘是書之刻,非以問世也,不過體祖父之志,知天下仁人孝子皆有是心耳。將所集諸書,盡付梓工,以志予上體前人之孝思,且俾天下之仁人孝子有志斯道者,或可少補其萬一。因名之曰《孝思集》。”

其二是為先人選擇吉穴,“予所以擇地者,非為要福也,求免先骸於水蟻耳。凡子若孫,有能成吾志者,即不愧孝思也。”舒鳳儀祖輩延請高師占卜吉穴未果,“昔餘太祖以先御史仲誠公,葬秋浦齊山,雖石山土壙,而龍脈山斗險,潮水平湖,明堂未免散漫,每一念至,竊嘆歷年既久,莫敢遷移。及餘祖又以先太祖遺骸未獲吉兆,恐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故屢延高師,幾費千金,後於萬羅山上一地,龍局可謂全美。自是凡遇高師,即求往視,僉曰吉穴。而吾祖以為可以妥吾先人矣。及至葬日,開土視之,頑石壘壘,莫可如何,而餘祖遂悶絕倒地,久之乃蘇,後遂患病不起。”

其三是為了完成先祖遺願,舒氏不得遍求地理家書,“予甚痛之,因求地理家書,若《青囊》,若《玉尺》,及四明《原真》,無不細加鑽研,詳為註解。且遍遊名區,複驗古塚,以證之。更思得一高明之士,相與考其得失。及過三楚,入中州,適有紹良張先生者,業此甚精,造請求之。”“餘乃出平日所注三經以質之,而先生遂不禁擊節歎賞,曰:此真可與三經並傳不朽矣。且以《亡魂天度策演周易子癸大中針分經理氣》書一冊,授予。俾共付梨棗以成《地理全書》。”

其四是經過數年積累,終得成功。“不日抵家復登萬羅山巔,反覆四顧,見其龍勢聳拔,砂水環聚,迥異尋常,其中必有吉穴未露。再四審諦於所開之處,距五丈地,果是吉穴,洵不爽也。辛卯冬,遂歸曾祖母暨祖母於茲山焉。迄己酉,又葬吾父吾母於茲山之陽。三代遺骸,幸獲抔土。而予生平苦心,於茲稍慰矣。”“既質高士,不敢私秘,公諸海內,不無補於世也。壬午、庚寅疊年,已付剞劂氏,至分經理氣,選擇正義,適已編次成篇。潛陽老友李容翁鑑閱之下,囑曰:‘工費不給,予何吝焉。’又蒙皖水宦氏任公子見委,為令先君卜吉,餘弗敢辭,乃不惜筋骨之勞,遂為指明吉所,尚未獲葬,預承慷慨以勷厥事,付梓鐫續卷末。倘邀天下後世仁人孝子潛心細閱者,或亦可為天下後世仁人孝子孝思之一助也云爾。池東八十叟梧岡舒鳳儀,書於皖江之對山園書屋。”[2]

2、《地理孝思集》的版本

該書行款,半葉8行,行24字(惟《羅經解》22字),白口,四周單邊,單黑魚尾,版框高20.5釐米、寬13.5釐米,版心題卷數,開本高24釐米、寬15.2釐米。據古籍普查平臺顯示,國家圖書館將該書登記為雍正刻本,河南省圖書館登記為康熙刻本,根據上述種種,再合併以下論據,筆者認為它是清康熙至雍正間皖城法古堂劉季驤刻本。

其一,舒鳳儀自序二言道:“但素注諸經釋義,抑非好逞粗學……既質高士,不敢私秘,公諸海內,不無補於世也。壬午、庚寅疊年,已付剞劂氏。至分經理氣,選擇正義,適已編次成篇。潛陽老友李容翁鑑閱之下,囑曰:‘工費不給,予何吝焉。’又蒙皖水宦氏任公子見委……預承慷慨以勷厥事,付梓鐫續卷末。”[3]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該書的刊刻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素注諸經釋義”部分,在壬午(康熙四十一年,1702)至庚寅(康熙四十九年,1710)間已交付刻工,所以該書開刻時間在康熙四十一年無疑。而“分經理氣,選擇正義,適已編次成篇”部分,為後交付刊刻者,全書刻完應在雍正年間,詳下條。

其二,卷首《四大金龍圖纂》前有一篇《金龍圖纂說》,落款:“時雍正八年歲次庚戌孟夏月,池東八十叟舒鳳儀撰。”[4]是卷首部分刻完應在雍正年間。疑國家圖書館登記為雍正刻本即據該《說》。筆者確定舒鳳儀的生年亦據該落款時間。

其三,《楊公青囊經註解》前有舒鳳儀自序,落款時間為康熙壬午(康熙四十一年,1702)。

其四,《古青囊經註解》前有張紹良序,落款時間為康熙戊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

其五,筆者統計了全書中所有的“玄”“真”二字,玄出現八十餘次,皆避諱;真出現一百餘次,絕大多數不避諱。真有數次避諱者,與該書有小部分刻於雍正年間正合。

其六,《四大金龍圖纂》《玉尺經神文補註》《古青囊經注》《羅經解》卷端皆題“皖城法古堂劉季驤梓行”,因此認為劉季驤是出版者。《東北地區古籍線裝書聯合目錄》登記遼寧省圖書館所藏該書,題清古吳光德堂刻本。這裡刊刻年代籠統地說是清代,不失為一種嚴肅客觀的做法;“光德堂”云云,當據該本二封所題“古吳光德堂梓行”字樣。對於皖城法古堂劉季驤、古吳光德堂與該本的真正關係,筆者懷疑劉季驤是主要出資人,光德堂是刻印機構,推想之詞,未得坐實。

其七,鄭州圖書館藏本有一內封,題“康熙肆拾壹年集,予舍鳳儀梧岡著,《地理羅經指南》。辨諸家錯謬,敘各五行真源。解楊公《青囊》,敘選擇□真源。分坐向針法,穿山透地真源”等文字,河南省圖書館藏本無該頁。該內封文字字體拙劣,風格與全書迥異,疑後人偽造。是故,在判斷該書版本時並未以此為據。

3、《地理孝思集》的內容

3.1 該書自序一與自序二內容相似問題解析

一部書有作者的兩個自序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兩個自序的內容小異而大同,則極為少見,這部《地理孝思集》就屬於這種情況。其自序一有800餘字,自序二有1,300餘字,從內容來看,前者完全就是後者的精簡版。經過調查,筆者認為自序二雖然落款於雍正年間,但它原當撰於康熙年間,原序或許在康熙間已經刻印(全書未刻完,並未行世),然而到了雍正間全書刻完準備面世的時候,發現原序已不能適應當時的情況,就對原序進行了少許修改而成為自序二,並且將自序二縮寫,就有了精簡版的自序一。筆者認為,兩序雖然皆落款“池東八十叟梧岡舒鳳儀”,但精簡自序二者,恐怕已非舒鳳儀本人,為不廢編著者原序計,又將自序二附於自序一之後。這些從自序一避諱“真”字,而自序二不諱,亦可看出端倪。現舉自序二中不諱“真”字例如下:“途中又得《原真(按:不諱)》一書,申明楊公向水,又惜乎陰陽龍水吉凶,理例未詳,豈只耑重於向與水耶,心甚疑之。”“二書相為表裡,龍水坐向,三者悉備,真(按:不諱)度世之津樑。”“喜而不寐,秉燭待且,獨步往觀,忽見一靈陳現,真(按:不諱)可謂吸盡全龍精魄矣。”[5]因此,自序二對於瞭解作者與該書的相關情況並版本的確定都有很大幫助。

3.2 子目與卷數

該書共包含卷首《四大金龍圖纂》一卷、《玉尺經神文補註》十卷、《楊公青囊經註解》二卷、《古青囊經注》一卷、《羅經解》二卷。它包含了四種書,是一部叢書,其卷數合卷首言之凡十六卷。這四部書的名字在原書各處所題不一,比如《玉尺經神文補註》(據卷端),總目作《陳希夷平砂玉尺經補註》,內封作《補註平砂玉尺經》;《楊公青囊經註解》(據內封),卷端作《青囊經註解》,總目作《楊筠松先生青囊經註解》;《古青囊經注》(據卷端),內封作《古青囊經註解》,目錄作《赤松子古青囊經註解》;《羅經解》(據卷端),內封作《法古羅經詳解正義》。令人莫衷一是。筆者在確認這四部書的題名時,以各書正文首卷卷端為準,同時結合其實際內容。《中國叢書綜錄》並未收錄《地理孝思集》,所以關於該書的子目題名有必要進行確認。

3.3 子目四書的作者與子目的關係

子目第二種《楊公青囊經註解》包含:捲上《青囊經》、卷下《青囊奧語釋義》。是書卷端題:唐國師楊筠松先生心法;曾文辿先生述;池東埭水舒鳳儀梧岡氏注。實際上,捲上並非《青囊經》本文,而是曾文辿的《青囊序》;卷下是楊筠松的《青囊奧語》,並舒鳳儀《青囊奧語》注。

子目第三種《古青囊經注》是舒鳳儀所注之《青囊經》,之所以冠以“古”字,乃託古、好古之舉。這裡又有幾個問題,《青囊經》何人所作?楊松筠、曾文辿和該書又是什麼關係?《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晉郭璞《葬書》,提要雲:“葬地之說,莫知其所自來……其術盛傳於東漢以後,其特以是擅名者,則璞為最著。考璞本傳,載璞從河東郭公受《青囊中書》九卷,遂洞天文、五行、卜筮之術。”[7]由此看來,郭璞嘗傳《青囊經》,是較早的傳授者。該書何人所作,已不得而知。《總目》別雲:“《青囊奧語》,舊本題唐楊筠松撰,其序則題筠松弟子曾文辿所作。相傳文辿贛水人。其父求己,先奔江南,節制李司空闢行南康軍事,文遄因得辿松之術。”[8]是楊筠松為解釋《青囊經》而作《青囊奧語》,弟子曾文辿傳乃師之術,併為之作了一篇《青囊序》。筆者主要針對各書卷端所題責任者與各書的直接關係進行考察,至於其中牽涉到的舊題、或偽等情況不做枝蔓。

子目第四種《羅經解》是舒鳳儀對於羅盤這一風水器具的個人闡釋,羅即包羅萬象,經謂經天緯地。

參考文獻:

[1]陸延齡.貴池縣誌[M]//中國地方誌集成·安徽府縣誌輯:第61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340.

[2][3][4][5]舒鳳儀.地理孝思集[M].清康熙至雍正刻本:自序一1-3、自序二4-5、自序二1、自序二1-5.

[6]舒鳳儀.石函平砂玉尺經[M]//增補四庫未收術數類古籍大全:第6集第25冊.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7:398.

[7][8]紀昀.四庫全書總目[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2776-2777,27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