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中國年輕導演在工業化上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同於美國硅谷代表的工業化對於傳統電影產業的衝擊所造成的對立狀態,中國互聯網對於電影產業的影響已經可見一斑,但目前國內互聯網平臺完全擁抱甚至學習傳統的影視企業,這是中美兩國在工業化進程中的不同。

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 淘票票總裁李捷在“工業化之路”的金爵論壇上對於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首先,工業化要解決不確定性問題,如何用更好的能力、預算管理能力、製片管理能力以及類型希望選材,怎樣讓電影更小的解決風險的問題;

第二點是電影從單純依賴票房收入發展到更為廣闊的非票房收入,這是工業化的能力,把單一的擴展成多元化的能力;

第三,電影公司能從以項目為核心成為平臺型的電影公司,它會有有持續生產暴款,能夠把IP和用戶的運營做到一個非常標準化的程度。

李捷:中國年輕導演在工業化上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

以下為論壇對話內容,略作刪減整理:

談工業化談了很長時間,但是事實上可能並沒有人深思中國現在電影行業工業化是什麼定義?這個定義非常重要。中國必將超過美國票房,只是時間問題。實際上在美國電影進程中,工業化對美國電影行業改變非常大。但是中國的電影行業中,互聯網對電影行業改變非常大,這是兩個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美國互聯網公司,好萊塢和硅谷是對立狀態,目前來看是對立狀態。但是在中國大家看到,阿里巴巴也好,騰訊也好,是完全擁抱傳統的專業製作,甚至是學習。

首先大家看到,葉總和劉總代表的是非常優秀的,已經出現了,他們具備了連續的能力。這是工業化特點。同時請來了兩位導演,並沒有請很大牌的導演。我有幸兩部片子全部看過,我驚歎於兩部片子的突破。整個特效技術,以及投入,採用的大量的技術。我認為代表了中國年輕導演在工業化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工業化創作過程中的應用和實踐,而不是學習心態和借鑑心態。當然我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同時請來了未來專家,我們希望談工業化的時候,是從未來看現在。這是第一步。

第二個,我回答自己的問題,阿里怎麼定義電影工業化?阿里作為平臺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看電影有全新視角。首先我們認為電影行業有巨大風險叫不確定風險。不確定性對電影來講有特別的魅力,直到上線才知道每個觀眾是否真的認可他。因為我們認為,首先工業化要解決不確定性問題,如何用更好的能力、預算管理能力、製片管理能力以及類型希望選材,怎樣讓電影更小的解決風險的問題,這是第一我們認為工業化。

第二點,我們的電影什麼時候能夠從單純依賴票房收入,回到更為廣闊的非票房收入,美國很多製片人擁有良好的律師、財務的背景,他們有一系列的方式來擴大收益,這是工業化的能力,把單一的擴展成多元化的能力。電影總體是以項目為核心的能力,希望每一家電影公司成為平臺型的電影公司,它會有有持續生產暴款,能夠把IP和用戶的運營做到一個非常標準化的程度。所以我覺得從我們來講,可能跟在座製作領域的人,以及製片領域的人,對工業化的理解更多借鑑於互聯網平臺的理解,從項目變成平臺的收入,更多從票房收入擴展到非票房收入。

我還是想說工業化的本質是整個行業從業人員轉化的一條路。我們淘票票平臺大家知道是票務平臺,看到我們最大的價值是成為中國觀影用戶的決策平臺。看到大量的用戶選擇看什麼電影、什麼時間看、去哪兒看,跟誰看,這些過程當中已經多多少少受到票務平臺的評分評論影響。認為我們這個平臺最大的價值不是購票,而是一級用戶的分享、評分系統,這是一個。

另外的角度來講,和導演、製片人合作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現在國產電影的導演製片人有兩個不同的方向,有一類導演製片人會把自己定位在內容人,對內容以外所有的東西不感興趣,也不太懂,希望這些事情不要由我來操心,這是一類。也看到另外一類的導演和製片人,他們對新技術的理解和導演,獲取對用戶的分析,以及如何利用互聯網渠道對電影以用戶的認知採用怎樣的手段非常嫻熟。這些引起我的深思,也引起一個永恆的問題。作為一個內容人堅守內容,不關心內容以外的東西是我們倡導的,還是看到更多的年輕導演和製片人,他們已經駕馭了這種平臺能力、互聯網能力,把自己的作品做得更好,沒有答案,只是看到兩個不同的趨向。對我們提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專業化可能是工業化中最大的障礙,製片的專業化、導演的專業化,在未來整個中國的工業化之路會成為非常大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