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辛亥革命之後,是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而非立憲派的人物?

問心問得幾回真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獨立,1911年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上有許多王朝都定都於此,清代南京還是兩江總督駐地,是江南富庶之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時各省代表聞此喜訊,非常高興,他們決定立即組織中央政府,定都南京,以便號召天下。

當時獨立各省領導人及頭面人物以立憲派人士為主,派系林立,江浙、湖南等地的代表屬意同盟會領導人之一黃興,而湖北等地的代表則有意推舉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各省代表在上海集會,對於新政府領導人人選爭論不休。

就在這時,同盟會領導人、在海內外擁有崇高威望革命先驅孫中山聞訊回國,孫中山歸來讓領導人人選問題迎刃而解。

據資料記載,武昌起義爆發時,孫中山正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家中國餐館打工,聽說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後,馬上回國。途中在華盛頓、巴黎和倫敦稍作停留,意圖舉借外債,但沒有成功。1912年12月21日,孫中山抵達香港,廣東都督胡漢民來香港迎接,並彙報了當時國內複雜的政治、軍事情況,以北方局勢複雜為由勸阻孫中山切莫北上。但孫中山提出必須北上以便掌握主動,12月25日,孫中山與胡漢民抵達滬上。由於孫中山的崇高威望,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東、廣西、遼寧等17省代表投票選舉總統,孫中山以16票的絕對優勢當選,黃興得1票;隨後黎元洪以全票當選為副總統。

孫中山當選後,一直與孫不睦的章太炎發牢騷說:“(大總統)論功應屬黃興,論才應屬宋教仁,論德應屬汪精衛。”且不說章太炎的話是否正確,但如果論革命歷史、海內外聲望及建國原理,這些人都不及孫中山,所以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當選大總統是理所當然的事。

再說一句不算題外的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黃興被任命為陸軍部長。臨時政府不設總理,陸軍部長是首席部長,黃興其實是以此身份主持臨時政府日常工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