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爲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申辦奧運會意義重大

2008年8月8日,舉世矚目的第29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奧林匹克運動與五千多年傳承的燦爛中華文化交相輝映,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考慮舉辦規模、參與人數,還是賽事效果、比賽成績,08年北京奧運會無疑都創造了奧運史上的巔峰。

廣州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申辦奧運會意義重大

隨後的兩屆奧運會也印證了這一看法:受全球經濟波動影響,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裡約奧運會雖然成功舉辦,但遠不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近乎完美的舉辦效果。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任何城市正式提出申辦2032年奧運會請求,這引起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重視。鑑於中國在08年創造的輝煌,巴赫曾在天津全運會期間與中國方面探討申奧的可能性,也曾表示,如果2032年奧運會沒有城市主動申辦,不排除國際奧委會指定某個城市承辦的可能。而巴赫心中的首選便是中國。

由於2020年奧運會在日本東京舉行,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歐洲巴黎舉辦,202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美洛杉磯舉辦。依照慣例,同處亞洲的中國要申辦奧運會,最快時間也恰恰是2032年。因此,2032年奧運會的申辦將會是中國嘗試再試申辦奧運會的良好機遇。

2018年1月12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廣州人大代表、愛奇體育集團董事長雷愛新積極諫言:推動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申辦2032年夏季奧運會。

廣州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申辦奧運會意義重大

粵港澳大灣區的軟硬件綜合實力過硬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廣州、佛山、肇慶(市區和四會)、深圳、東莞、惠州(不含龍門)、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其規劃發展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天然良港及優質路上交通,具有深交所和港交所兩處重要的全國交易中心,製造業發達,高校林立。大灣區內城市公共資源豐富,公共服務發達,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創新能力優異。

申辦奧運會對大灣區的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申辦奧運會將充分體現灣區的經濟活力及綜合能力,讓世界進一步認識中國,瞭解中國的灣區發展。由粵港澳大灣區舉辦一屆展現自由、開放、活力、文化、科技的奧運會,將會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發達、強大、包容、開放的灣區形象的良好契機,從而讓世界人民再次關注中國發展,並聚焦到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力和實力上來。此舉將很好地加快灣區經濟協調發展,促進灣區城市間全方面溝通交流,以聯合辦奧運為契機,促進地區的發展融合,從而進一步擴大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這符合了廣州提出大灣區這一概念的初衷。廣州協同全體灣區城市申辦奧運會,可以拉動粵港澳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的進程,可以將粵港澳地區的城市招牌打出去,大大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國際競爭力,也可以帶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廣。與此同時,奧運會的舉辦將推動全民體育健身運動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還能充份發揮各地優勢,促進灣區各地全民體育健身發展和文化交流,推動香港澳門一國兩制下人民的大團結和大融合,推動民族復興,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粵港澳大灣區聯合申辦2032年夏季奧運會的具體優勢

1.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南部, 是由珠江和東江入海時衝擊沉澱形成的一個三角洲,出海口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粵港澳大灣區是珠江三角洲經濟意義上的概念。 該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溫暖溼潤、空氣質量高,PM2.5 指數常年保持在 50-100 之間, 屬於非常優良的空氣質量。 從地理、環境、氣候看,粵港澳灣區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優良,不需要支付高昂的環境治理成本,是夏季奧運會的最佳舉辦地。

廣州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申辦奧運會意義重大

2. 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經濟增長

2017年7月25日,全球領先的新經濟行業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權威發佈《2017-2018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粵港澳灣區擁有5.65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6765萬人口和13%全國經濟總量。人口數量、土地面積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均在四大灣區首位,GDP總量達到1.38萬億美元,超越舊金山灣區且僅次於紐約灣區。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緊近紐約灣區,以目前快速的增長速度,有望在5年內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

許多專家預測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成為全球GDP第一大國,經過數十載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將獲得更大發展,那時舉辦一屆奧運會,也能足已展現GDP第一大國的風采,將標誌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 高度發的交通設施

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設施完備,擁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等5個大型國際機場。鐵路、公路高度發達,即將開通的廣深港高速將極大地減少,特別行政區與廣深的交通時間。

4. 完備的場館設施

廣州、深圳兩所城市有著充足的辦賽經驗,場館設施豐富,場館運營體系完備。不僅有現代化的賽事專用場館,還有充足的高校場地資源,在大灣區城市群眾舉辦奧運會將極大地降低場館建設成本。而高校學生將成為奧運會所需志願者的重要來源,進一步精簡了舉辦奧運會的成本。

5. 文化相通、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根同源都是廣府民系,同說一種語言,具備深層次文化融合的語言習慣基礎。大灣區內城市可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粵港澳大灣區11城,目前各有各的優勢和特點,港澳的對外背景,廣州的文化和交通,深圳的金融和科技,佛莞的輕製造業,中珠江的旅遊文化資源等。各自的配合和國家政策的統籌一攬子規劃,各自承擔好自己的職能和角色,實現互補互通,去參與全球的競爭,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

奧運會是國際上規模最大的體育賽事,能夠舉辦一屆奧運會不僅能代表國家榮耀,還可提升地區國際知名度,帶動地區經濟發展,促進灣區經濟發展,引領整個國家的經濟、文化水平走向更高的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