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阪泉之戰,是五帝時代的一場戰爭。戰爭的雙方,是黃帝與炎帝。

炎帝和黃帝,是華夏集團內部兩個同源共祖的遠緣親屬部落。據《國語·晉語四》所記載,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發祥於姬水。另一個族類發祥於姜水,以姜水成,即姜氏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這兩個古氏族日益繁榮、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兒氏族,發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發展,開闢新的生存空間,到達今河北、河南,成為姬、姜兩古族的後裔。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炎帝黃帝並肩開拓

《列子·黃帝》曰:“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大戴禮·五帝德》則雲:“(黃帝)與赤帝(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行其志。”從上述文獻記載來看,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為了取得這次戰爭勝利,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他們不僅調動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聯合了其他部落作為盟軍,在這方面黃帝表現得更為出色。文獻中所記述的熊、羆、豹、貙、虎和雕、鶡、鷹、鳶並非猛獸飛禽,而是各部落圖騰的名稱。

黃帝對於親兄弟之間的反目成仇非常吃驚,雖經多方面努力而終不能化解炎帝的怒恨,因而嘆息:“貞良而亡,先人餘殃。猖獗而活,先人之烈。卑而正如增,高而倚者崩。山有木,其實屯屯。虎狼為猛可揗,昆弟相居,不能相順。同則不肯,離則不能。傷國之神,神何不來?胡不來相教順兄弟?茲昆弟之親,尚何易哉!”

炎帝先發制人,以火圍攻,使得軒轅城外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應龍用水熄滅火焰,並首次將圍城的炎帝部族擊敗。隨後,黃帝率熊、羆、貔、貅、貙、虎六部之軍,出軒轅之丘,在阪水河谷谷口與炎帝對陣。黃帝作為六部統帥也持一面類似“大纛”之旗,排列了星斗七旗,以開陽、玉衡、天權、天璣、天璇、天樞等星宿之名,幻變出了一個七星北斗軍陣。炎帝率部迎戰,全面出擊,圍住大陣狂攻。雙方廝殺,喊聲震天。黃帝眼見時機已到,手中大纛一陣揮舞,所部虎部部族為首的的斗魁星陣,忽然幻變形成張口吞噬的虎口,如同刮旋風似地卷向炎帝所部。炎帝見勢不妙,趕緊後撤。黃帝並不是要消滅炎帝所部,因而網開一面。讓炎帝率眾退回營盤。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阪泉之戰

黃帝沒有急於進攻炎帝,而是將炎帝部族緊緊圍住。一圍就是三年。黃帝經常在炎帝營外擺陣練兵,千變萬化的北斗七旗星陣,陣法層出不窮,讓炎帝的士兵看得眼花繚亂,沒有破解之策。炎帝以為憑藉地理屏障能夠阻擋黃帝進攻,安心盤踞營中三年不出。黃帝一邊以星斗七旗戰法練兵做掩護,一邊派人兵日夜掘進,早將洞穴挖到炎帝營的後方。忽一日,黃帝兵將突然竄出,偷襲炎帝陣營,最後活捉了炎帝。

黃帝仰慕炎帝的醫藥和農耕技術,雖然三戰三捷,但還是願意與炎帝攜手共建中華文明。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炎黃如同雙陽照耀神州大地

阪泉之戰的核心本質,應該是權位之爭,屬於兩兄弟打架的性質。事實上,阪泉之戰,亦是部落方國時期雙頭領導體制,向著更高文明時代的一元領導體制的一個轉換。在部落聯盟的帝與後雙頭領導體制中,其掌握軍事領導大權的“帝”,取代行政領袖之的“後”(上古時候的後不是女人而是一種職位),最後將帝作為最高領導者。於是,奠定了五帝時代的領導體制的模式,後來的體制也就這麼確定了下來。這應該是中國歷史進步的一種必然發展。

黃帝奠定五帝時代的政治體制,延續發展成為夏商周,因此黃帝成為中華民族祖先!

那麼,之前的逐鹿之戰呢?

阪泉之戰之前的涿鹿之戰,其發生的原因,有著跟以上本質不同的情況。

在五帝時代之前,天下的部族興起,蓬勃發展,可有的部族是靠掠奪財物發展,可從長遠來看,那樣的部族沒有發展的可持續性,最後一定會走向失敗。有熊國的黃帝姬軒轅,由於十分重視道學理論的學習和利用,所以,當別的部落方國重掠奪、輕生產之際,他則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發動全國上下習用干戈,整頓軍隊,但卻振兵而不伐,不去掠奪別人;而在另外一方面,黃帝很有遠見的聯合了炎帝,一同在熊耳山、龍門山等地焚林墾荒,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黃帝的正妻嫘祖,倡導養蠶,為遠古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黃帝聯合炎帝發展農業,提高了部族人的活水平,同時也使得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炎黃所領導的方國聯盟很快強大起來。於是,周圍不少部落的方國(部族)首領,或服其德,或懾於有熊軍威,紛紛臣服。蚩尤就在這個時候成為了其中的一名臣服的部族首領。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如同黑色風暴的邪惡蚩尤

在部落方國聯盟之中,所採用的體制是二元體制,也就是說有兩位平起平坐的首領。黃帝姬軒轅是軍事首領,稱“帝”;炎帝姜榆罔是行政首領,稱“後”。如果同時稱呼二位首長,應該被稱“二帝”或“二後”。

後,從原始社會發展而來,又可稱:大人。後是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最高家長,是氏族天然首領。在記載遠古事蹟的古籍之中,常常看見這樣的稱謂:后稷,后羿,後夔等。後,不是姓,也不是名,而是職位。遠古最高職位。五帝時代之後的夏商周涉及的商族、周族等,稱他們的男女祖先,也都稱“後~”。這個在《詩經》和《尚書》皆中有例句。

【炎帝2】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炎帝老矣

有熊國疆域的迅速擴大,經常會委派重要官員去治理。因此,黃帝姬軒轅向行政領袖炎帝姜榆罔提出分派正副二卿治理少暤、太暤兩地的建議。炎帝派出蚩尤去少昊治理九黎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現在天津至山東北部的地方。對此,後來的周成王有過這樣說法的記錄:“昔天之初,誕作二後,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於少昊”。赤帝就是炎帝。這個事件不是杜撰的,而是有史實為依據。

發佈命令者和受命執行者,自然是上下級關係。由此可以坐實炎黃與蚩尤之間的關係——黃帝為君,蚩尤為臣。《管子•五行》對此有記載:“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以為當時”,此說,同樣證明了蚩尤是黃帝的臣屬。

不過,蚩尤卻包藏禍心,到了少昊之後,並沒有按照炎黃的旨意辦事,而是準備發動叛亂,以達到他個人取代炎黃而代之的野心。於是,他就矯稱奉炎黃之命,大肆掠奪地方上的民財,用來大造兵器。《尚書·呂刑》是這樣記錄的:“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越茲麗行,並制。罔差有辭。”意思是說,蚩尤使用酷刑逼迫九黎部落,威逼他們跟著造反。當然會有其他部族或者方國將消息報告給炎黃,要求制止蚩尤害民行為。

炎帝聞訊,帶著部族武裝力量去了太昊,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在今陳留縣的地方建築了叫做“空桑”的一座城池,屯兵以治。黃帝此時則留守於有熊國的都城“青丘”。後世史家在敘述地名的時候是有區別的,將河南者記述為“空桑”,山東記述為“窮桑”。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強健黃帝正壯年

姬軒轅是一位軍事天才,打仗的天賦很高。他聽說蚩尤在少昊“矯虔”奉己及炎帝之命暴斂民財、大造兵器,就開始積極的做好了平叛的戰爭準備。首先,黃帝派應龍秘密去到於涿鹿最南端的靈山北麓,也就是在靈山河源頭“水關”之處築壩,攔蓄靈山的河水,作為一個秘密手段。這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應龍處南極”,“應龍畜水”的記載。其二,黃帝對可能發生的戰爭作了預測,因而在阪泉之東、涿鹿山東北的幾道溝壑中設下伏兵,以便在誘使蚩尤追逐炎帝誤入靈山河谷後,好出其不意地迅速救出炎帝,完成戰略部署。其三,黃帝還命非常能幹的宰相風后,於青丘東南之鬴山取“鬥機”之法,製造指南車以供戰時之用,此遺址今名“定車臺”。最後,在青丘東北、靈山河谷谷口東側黃土坡開挖壕溝,以藏伏兵;黃帝打算在蚩尤兵馬被誤導進靈山河谷後,與青丘同時出兵封鎖靈山河谷谷口;倘若戰勝,則可在此布以下陣法,就能夠成功地阻止蚩尤逃跑。黃帝的佈置是要打遷滅戰,一戰定乾坤。

黃帝對於蚩尤的判斷非常準確,對於戰爭的預測也很到位。蚩尤先是不把炎帝放眼裡,當炎帝從太暤率軍北上少暤的立足未穩之際,就從九淖發兵南下,直攻空桑,揭開了中國歷史上涿鹿之戰的序幕。而炎帝一戰即潰,一路逃向涿鹿。蚩尤緊追不捨,也一路率九黎之軍追到涿鹿。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涿鹿之戰

黃帝的一系列驕兵之計,誘使蚩尤追炎帝的大軍進入靈山河谷之後,黃帝埋伏於阪泉之東溝壑中的部族武裝齊出,接應炎帝翻越涿鹿山東北的山樑向阪泉方向而去。由於翻山越梁,行軍速度就會大減,蚩尤部下之兵又都爭相建功,爭相向山谷內衝鋒,蚩尤想控制也控制不住了。當蚩尤發覺上當後想衝出靈山河谷之時,一切都為時已晚,黃帝指揮著青丘城中及靈山河口東側壕溝中的伏兵,從東、西兩邊合攏,早把個靈山河谷封鎖嚴實。涿鹿之戰的兵力部署亦就此完成。最後,黃帝果在涿鹿之戰中順利擒殺蚩尤。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黃帝大勝蚩尤

黃帝戰勝蚩尤,不是單純鬥勇,而是憑著智慧,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黃帝戰蚩尤的起因,是蚩尤利用炎後和黃帝的信任,在其作為“封疆大吏”被派往山東北部治理九黎人居住地方之際,用酷刑逼迫九黎人隨他發動武裝叛亂,並且對部族聯盟的炎後進行瘋狂追殺,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一場戰爭的本質,從有熊國內部來說,是發動叛亂與平息叛亂的鬥爭。如果說在歷史上的意義——從中華文明發展史的角度來說,這一場戰爭,則是堅持文明發展進程與破壞文明發展進程的先進與落後、進步與反動的鬥爭。

因而,阪泉之戰與涿鹿之戰,兩戰的內涵完全不同。

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阪泉之戰是最高層爭奪領導權。

不過,兩戰也有密切聯繫:奠定了炎黃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地位。

同時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即“五帝時代”,之後幾千年以相同方式傳承。

阪泉之戰是兩兄弟打架,涿鹿之戰是平息叛亂,兩戰意義完全不同!

炎黃是中華文明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