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阪泉之战,是五帝时代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双方,是黄帝与炎帝。

炎帝和黄帝,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据《国语·晋语四》所记载,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发祥于姬水。另一个族类发祥于姜水,以姜水成,即姜氏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个古氏族日益繁荣、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儿氏族,发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到达今河北、河南,成为姬、姜两古族的后裔。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炎帝黄帝并肩开拓

《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五帝德》则云:“(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在这方面黄帝表现得更为出色。文献中所记述的熊、罴、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并非猛兽飞禽,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

黄帝对于亲兄弟之间的反目成仇非常吃惊,虽经多方面努力而终不能化解炎帝的怒恨,因而叹息:“贞良而亡,先人余殃。猖獗而活,先人之烈。卑而正如增,高而倚者崩。山有木,其实屯屯。虎狼为猛可揗,昆弟相居,不能相顺。同则不肯,离则不能。伤国之神,神何不来?胡不来相教顺兄弟?兹昆弟之亲,尚何易哉!”

炎帝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并首次将围城的炎帝部族击败。随后,黄帝率熊、罴、貔、貅、貙、虎六部之军,出轩辕之丘,在阪水河谷谷口与炎帝对阵。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排列了星斗七旗,以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等星宿之名,幻变出了一个七星北斗军阵。炎帝率部迎战,全面出击,围住大阵狂攻。双方厮杀,喊声震天。黄帝眼见时机已到,手中大纛一阵挥舞,所部虎部部族为首的的斗魁星阵,忽然幻变形成张口吞噬的虎口,如同刮旋风似地卷向炎帝所部。炎帝见势不妙,赶紧后撤。黄帝并不是要消灭炎帝所部,因而网开一面。让炎帝率众退回营盘。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阪泉之战

黄帝没有急于进攻炎帝,而是将炎帝部族紧紧围住。一围就是三年。黄帝经常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北斗七旗星阵,阵法层出不穷,让炎帝的士兵看得眼花缭乱,没有破解之策。炎帝以为凭借地理屏障能够阻挡黄帝进攻,安心盘踞营中三年不出。黄帝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兵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炎帝阵营,最后活捉了炎帝。

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虽然三战三捷,但还是愿意与炎帝携手共建中华文明。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炎黄如同双阳照耀神州大地

阪泉之战的核心本质,应该是权位之争,属于两兄弟打架的性质。事实上,阪泉之战,亦是部落方国时期双头领导体制,向着更高文明时代的一元领导体制的一个转换。在部落联盟的帝与后双头领导体制中,其掌握军事领导大权的“帝”,取代行政领袖之的“后”(上古时候的后不是女人而是一种职位),最后将帝作为最高领导者。于是,奠定了五帝时代的领导体制的模式,后来的体制也就这么确定了下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进步的一种必然发展。

黄帝奠定五帝时代的政治体制,延续发展成为夏商周,因此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祖先!

那么,之前的逐鹿之战呢?

阪泉之战之前的涿鹿之战,其发生的原因,有着跟以上本质不同的情况。

在五帝时代之前,天下的部族兴起,蓬勃发展,可有的部族是靠掠夺财物发展,可从长远来看,那样的部族没有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一定会走向失败。有熊国的黄帝姬轩辕,由于十分重视道学理论的学习和利用,所以,当别的部落方国重掠夺、轻生产之际,他则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发动全国上下习用干戈,整顿军队,但却振兵而不伐,不去掠夺别人;而在另外一方面,黄帝很有远见的联合了炎帝,一同在熊耳山、龙门山等地焚林垦荒,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黄帝的正妻嫘祖,倡导养蚕,为远古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黄帝联合炎帝发展农业,提高了部族人的活水平,同时也使得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炎黄所领导的方国联盟很快强大起来。于是,周围不少部落的方国(部族)首领,或服其德,或慑于有熊军威,纷纷臣服。蚩尤就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其中的一名臣服的部族首领。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如同黑色风暴的邪恶蚩尤

在部落方国联盟之中,所采用的体制是二元体制,也就是说有两位平起平坐的首领。黄帝姬轩辕是军事首领,称“帝”;炎帝姜榆罔是行政首领,称“后”。如果同时称呼二位首长,应该被称“二帝”或“二后”。

后,从原始社会发展而来,又可称:大人。后是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最高家长,是氏族天然首领。在记载远古事迹的古籍之中,常常看见这样的称谓:后稷,后羿,后夔等。后,不是姓,也不是名,而是职位。远古最高职位。五帝时代之后的夏商周涉及的商族、周族等,称他们的男女祖先,也都称“后~”。这个在《诗经》和《尚书》皆中有例句。

【炎帝2】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炎帝老矣

有熊国疆域的迅速扩大,经常会委派重要官员去治理。因此,黄帝姬轩辕向行政领袖炎帝姜榆罔提出分派正副二卿治理少暤、太暤两地的建议。炎帝派出蚩尤去少昊治理九黎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天津至山东北部的地方。对此,后来的周成王有过这样说法的记录:“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赤帝就是炎帝。这个事件不是杜撰的,而是有史实为依据。

发布命令者和受命执行者,自然是上下级关系。由此可以坐实炎黄与蚩尤之间的关系——黄帝为君,蚩尤为臣。《管子•五行》对此有记载:“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以为当时”,此说,同样证明了蚩尤是黄帝的臣属。

不过,蚩尤却包藏祸心,到了少昊之后,并没有按照炎黄的旨意办事,而是准备发动叛乱,以达到他个人取代炎黄而代之的野心。于是,他就矫称奉炎黄之命,大肆掠夺地方上的民财,用来大造兵器。《尚书·吕刑》是这样记录的:“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行,并制。罔差有辞。”意思是说,蚩尤使用酷刑逼迫九黎部落,威逼他们跟着造反。当然会有其他部族或者方国将消息报告给炎黄,要求制止蚩尤害民行为。

炎帝闻讯,带着部族武装力量去了太昊,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在今陈留县的地方建筑了叫做“空桑”的一座城池,屯兵以治。黄帝此时则留守于有熊国的都城“青丘”。后世史家在叙述地名的时候是有区别的,将河南者记述为“空桑”,山东记述为“穷桑”。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强健黄帝正壮年

姬轩辕是一位军事天才,打仗的天赋很高。他听说蚩尤在少昊“矫虔”奉己及炎帝之命暴敛民财、大造兵器,就开始积极的做好了平叛的战争准备。首先,黄帝派应龙秘密去到于涿鹿最南端的灵山北麓,也就是在灵山河源头“水关”之处筑坝,拦蓄灵山的河水,作为一个秘密手段。这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应龙处南极”,“应龙畜水”的记载。其二,黄帝对可能发生的战争作了预测,因而在阪泉之东、涿鹿山东北的几道沟壑中设下伏兵,以便在诱使蚩尤追逐炎帝误入灵山河谷后,好出其不意地迅速救出炎帝,完成战略部署。其三,黄帝还命非常能干的宰相风后,于青丘东南之鬴山取“斗机”之法,制造指南车以供战时之用,此遗址今名“定车台”。最后,在青丘东北、灵山河谷谷口东侧黄土坡开挖壕沟,以藏伏兵;黄帝打算在蚩尤兵马被误导进灵山河谷后,与青丘同时出兵封锁灵山河谷谷口;倘若战胜,则可在此布以下阵法,就能够成功地阻止蚩尤逃跑。黄帝的布置是要打迁灭战,一战定乾坤。

黄帝对于蚩尤的判断非常准确,对于战争的预测也很到位。蚩尤先是不把炎帝放眼里,当炎帝从太暤率军北上少暤的立足未稳之际,就从九淖发兵南下,直攻空桑,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涿鹿之战的序幕。而炎帝一战即溃,一路逃向涿鹿。蚩尤紧追不舍,也一路率九黎之军追到涿鹿。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涿鹿之战

黄帝的一系列骄兵之计,诱使蚩尤追炎帝的大军进入灵山河谷之后,黄帝埋伏于阪泉之东沟壑中的部族武装齐出,接应炎帝翻越涿鹿山东北的山梁向阪泉方向而去。由于翻山越梁,行军速度就会大减,蚩尤部下之兵又都争相建功,争相向山谷内冲锋,蚩尤想控制也控制不住了。当蚩尤发觉上当后想冲出灵山河谷之时,一切都为时已晚,黄帝指挥着青丘城中及灵山河口东侧壕沟中的伏兵,从东、西两边合拢,早把个灵山河谷封锁严实。涿鹿之战的兵力部署亦就此完成。最后,黄帝果在涿鹿之战中顺利擒杀蚩尤。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黄帝大胜蚩尤

黄帝战胜蚩尤,不是单纯斗勇,而是凭着智慧,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黄帝战蚩尤的起因,是蚩尤利用炎后和黄帝的信任,在其作为“封疆大吏”被派往山东北部治理九黎人居住地方之际,用酷刑逼迫九黎人随他发动武装叛乱,并且对部族联盟的炎后进行疯狂追杀,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一场战争的本质,从有熊国内部来说,是发动叛乱与平息叛乱的斗争。如果说在历史上的意义——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来说,这一场战争,则是坚持文明发展进程与破坏文明发展进程的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反动的斗争。

因而,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两战的内涵完全不同。

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阪泉之战是最高层争夺领导权。

不过,两战也有密切联系:奠定了炎黄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地位。

同时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即“五帝时代”,之后几千年以相同方式传承。

阪泉之战是两兄弟打架,涿鹿之战是平息叛乱,两战意义完全不同!

炎黄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