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以前的英日同盟可以征服俄國嗎?

遠方的大朋友

在回答這一問題前要先糾正一下這一問題中存在的一些錯誤。1.這樣問是誤解英日同盟的性質。2. 在對這一問題的具體描述中,所說的英日同盟共三次,實際上是不對的,英日同盟只有一次,1905年和1911年只是續訂和展期。從建立、續訂到最後終結,

英日同盟一開始雖然是針對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擴張而建立,但英日雙方只是要遏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對英國來說是要恢復遠東地區的均勢和維護英國的利益;對日本而言則是要對抗俄國,一方面將俄國從遠東地區,尤其是日本所垂涎的中國東北地區驅逐出去,另一方面保證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控制不受俄國干擾,最終實現日本在遠東地區的霸權。在日俄戰爭後,英日雙方的目的也都達到了,俄國在遠東擴張的勢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雖然英日同盟經過了續訂和展期,但英日之間的矛盾與差異也已經顯現出來。1905年的續訂,一方面是英國為了保證印度的安全與日本所做的利益交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強日本在朴茨茅斯談判中的地位。但當俄國吐出其在遠東地區所攫取的利益時,英國則與美國一起給日本施加壓力,不希望俄國過分削弱,導致最終《朴茨茅斯和約》中俄國並沒有賠款。而在這之後,日本利用英日同盟,在遠東地區與美國爭奪。尤其是日本一步步的將列強勢力排除出遠東,這已經不符合英國的利益,遠東地區均勢也被破壞。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還要拉日本對德作戰,因此在1911年,英國與日本就英日同盟再次展期達成協議。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破壞遠東地區均勢,並對英國在遠東的利益造成了重大威脅。所以當美國提出英日同盟已無必要的情況下,英國在華盛頓會議上也就同意終止英日同盟,代之以《四國條約》。
因此,從日俄戰爭後,俄國力量已經被排除出遠東,英日同盟事實上已經失去了與俄國對抗的實質內容。


日本外務省所存《英日同盟協約》(1902)


首先我們看,英日締結同盟的背景和動因。從英國角度來看,第一,英國實力相對衰落,“光輝孤立”政策已經很難再推行下去。第二,英俄世紀大角逐,英俄矛盾成為了列強之間最主要的矛盾。在甲午戰爭前的遠東地區,英國雖然無論是在軍事還是經濟方面都處於優勢地位,但俄國修築的西伯利亞鐵路增強了俄國在遠東的實力,這也相對大大削弱了英國,在東亞的優勢地位。俄國在遠東地區,尤其是在中國和朝鮮地區的迅速擴張(例如,1900年俄國趁義和團運動佔領整個東北地區,並排斥他國),讓英國感到了極大威脅。面對這種局勢,英國必然要調整其遠東的外交政策。而當時在英國面前的選項只有三項,直接與俄國在遠東發生衝突、與俄國達成諒解、或者尋找盟友抗衡俄國。就當時英國所面對的形勢(布爾戰爭表明英國在國際社會中面臨的空前的孤立)來說,直接與俄國發生衝突不可取

,畢竟英國既沒有意願與俄國直接衝突,也沒有能力在陸上徹底擊敗俄國,更不要說征服俄國,畢竟拿破崙的教訓就在眼前。而與俄國的談判又長期沒有實質的進展,所以英國只能積極尋找合適的盟友。最初英國選擇的是德國,但因雙方分歧過大,結盟變得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與日本結盟,遏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則被提上議事日程。


漫畫:英國人對英日同盟的認知


而從日本角度來說,當時日本的“大陸政策”與俄國的“黃俄羅斯計劃”發生了衝突,尤其是西伯利亞鐵路的修建,使得日本逐漸將俄國視為遠東霸權的頭號敵人。而在甲午中日戰爭後,俄國帶頭進行“三國干涉還遼”,被當時的日本人認為是“千古未有之大辱”,激發了日本的強烈的民族主義和仇俄情緒。為報三國干涉還遼之仇,日本以俄國為假想敵拼命擴軍備戰。但這種擴軍備戰並非為了徹底征服俄國,而是為了擊敗俄國,取得在遠東地區的優勢地位,將俄國勢力從遠東趕出去。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俄國一方面主張各國儘快撤兵,一方面佔領中國東北,並進一步控制中國新疆,蒙古和華北地區。這時的日本意識到俄國不僅要從中國東北將日本排除在外,而且日本在朝鮮的既得利益的合法性也將受到挑戰,日俄矛盾開始激化。但鑑於三國干涉還遼的教訓,

日本開始尋求結盟來對抗俄國,而結盟對象則是與俄國在全球範圍內存在矛盾的英國,日本與英國結盟的目的是為了對抗俄國,而非聯合英國征服俄國。


明治天皇接受英國嘉德勳章(1906年)


從英日關係角度來看,英國和日本本身應該是遠東地區的競爭對手,並非是相互最適合的結盟對象。但是

反對俄國在遠東的擴張成為了英國和日本共同的利益,正是這一共同導致了英日同盟的建立。1894年《英日通商和航海條例》的簽訂可以說為英日同盟鋪平了道路。而甲午中日戰爭則是英日接近的轉折點。甲午中日戰爭後,英國放棄了一貫支持清王朝政策,轉而加強對日本的支持,利用日本對抗俄國。在三國干涉還遼中,英國拒絕參與干涉還遼,所以部分日本人倡議尋求英日同盟。《辛丑條約》簽訂後英日正式開始了建立同盟的磋商。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應是兩國各自都有所保留,黨國還是在1902年1月30日簽署了《英日同盟協約》。


日俄戰爭

(上:俄國帕拉達號裝甲巡洋艦在旅順港起火沉沒;中左:日軍跨過鴨綠江;中右:在奉天的俄國軍隊;下左:死在旅順的日本人;下右:俄國巡洋艦瓦良格號和炮艦高麗人號)


其次,從英日同盟的內容來看,英日同盟主要是針對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擴張。1902年簽署的《英日同盟協約》主要有六條:

Article 1
  • The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having mutually recognised the independence of China and Korea, declare themselves to be entirely uninfluenced by aggressive tendencies in either country, having in view, however, their special interests, of which those of Great Britain relate principally to China, whilst Japan,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ests which she possesses in China, is interested in a peculiar degree, politically as well as commercially and industrially in Korea, the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recognise that it will be admissible for either of them to take such measures as may be indispensable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ose interests if threatened either by the aggressive action of any other Power, or by disturbances arising in China or Korea, and necessitating the intervention of either of the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lives and properties of its subjects.
Article 2
  • Declaration of neutrality if either signatory becomes involved in war through Article 1.
Article 3
  • Promise of support if either signatory becomes involved in war with more than one Power.
Article 4
  • Signatories promise not to enter into separate agreements with other Powers to the prejudice of this alliance.
Article 5
  • The signatories promise to communicate frankly and fully with each other when any of the interests affected by this treaty are in jeopardy.
Article 6
  • Treaty to remain in force for five years and then at one years' notice, unless notice was given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year.

這一條約中的第二條和第三條在最為關鍵的,排除了在可能發生的日俄衝突中,第三國干涉的可能性。條約規定雖然英國承認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利益,但是在因朝鮮半島導致的俄日衝突中,英國並不承擔幫助日本的義務,同樣日本也不承擔對英國在印度利益的義務。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人所繪的反俄漫畫


英日同盟的建立,使得日本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專心針對俄國進行備戰準備。而作為對英日同盟的回應,俄國試圖與德國和法國結盟,但德國拒絕參加。因此1902年3月16日,法俄簽署了針對英日同盟的協議。而中國和美國強烈反對這一同盟。但不管怎麼說,英日同盟就意味法國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無法給予俄國援助,因為法國如果給予俄國援助,就意味著法國要與英國開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1904年2月5日與俄國斷交,日軍開始軍事行動。最終日俄戰爭以日本取得優勢而告終。注意,在日俄戰爭日本只是取得優勢,即俄國遠東地區基本上軍隊喪失殆盡,海軍經對馬海戰後也相當於全軍覆沒,但俄國仍然有很強的戰爭能力。應該說日本根本無力征服俄國,日本的目的也只是要將俄國逼到談判桌上。同樣,對於英國來說,其目的也不是為了征服俄國,那樣既不符合英國利益,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簽訂《英日同盟協約》的日本外交官林董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在俄國這場戰爭不受公眾歡迎,另一方面沙俄政府面對的國內的革命威脅,在加上在對馬海戰後,失去了贏得戰爭的可能,所以尼古拉二世選擇了和平談判。而日本由於人力物力的巨大損耗,經濟緊張,外債迅速增加,軍隊後勤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戰爭如果拖的比較長,俄國可以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進行增援

,因此也接受了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斡旋。雙方在美國朴茨茅斯進行談判。最終在1905年簽訂《朴茨茅斯和約》,根據這一和約,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利益,旅順、大連轉讓給日本,南滿鐵路轉讓給日本,庫頁島南部和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在這一條約的簽訂過程中,雖然在之前英國支持日本與俄國作戰,但在日本通過巨大消耗,取得優勢後,為了保持遠東均勢,事實上英國是支持美國的調停的,而美國也希望遠東保持均勢,所以英美共同向日本施壓,最終使得日本放棄戰爭賠償要求。


《朴茨茅斯和約》(1905)


英日同盟在1905年和1911年續訂和展期了兩次。續訂和展期的部分原因是英國對日本在南亞的意圖懷有疑慮,認為日本看起來可能支持印度民族主義。因此,1905年續訂英日同盟時,英國以支持日本對朝鮮的實際控制換取日本支持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這樣,英國既斷絕了俄國在遠東和中亞擴張的企圖,又加強了日本對俄談判的地位。


日俄朴茨茅斯談判


而日俄戰爭後,美日矛盾成為了遠東地區主要矛盾。英日同盟已經成為日本以英國支持反對美國的工具。所以美國提出與英國締結仲裁條約,英國在與美國談判仲裁條約時,也與日本進行修訂英日同盟的談判。最終在1911年續訂的英日同盟中,問題如果涉及到美國,日本將不能再依靠英國。


日本宣傳版畫:沙皇的噩夢


應該說,英日同盟的建立,對當時的遠東甚至整個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英日雙方,都達到了訂立這個同盟的最初目的,即遏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從這一點來說,英日同盟無疑是成功和有效的。注意其目的是遏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而不是征服俄國。不論是對英國還是日本來說,他們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徹底征服俄國。


《笨拙》漫畫: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威望正在喪失


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英國和日本本身的矛盾逐漸顯現,也是其最終為華盛頓體系所取消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在遠東地區追求的是維持均勢和現狀,而日本在日俄戰爭後一直對亞洲大陸進行擴張,英日同盟也成為了日本進行擴張的工具。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中國的野心已經嚴重損害到了英國的利益(二十一條)。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無論是德國還是俄國,都無法在短期內,在遠東對英國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反而是其盟國的日本越來越挑戰英國在遠東的權威和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當美國提出應日同盟已無必要,英國最終選擇了終結英日同盟,但為了不使用日關係惡化,英國推動在華盛頓會議上《四國條約》的通過。《四國條約》的通過標誌著英日同盟的終結。

總體來說,英日同盟雖然建立時是針對俄國在遠東的擴張,但並非是為了征服俄國,無論是英國還是日本,既沒有意願,也沒能力征服整個俄國。在日俄戰爭後,俄國被從遠東排除出去,這時英日同盟針對俄國的實質性內容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只是英日兩國基於利益以及國際形勢仍然維持這一同盟,最終在1921年該同盟徹底終結。


hording

英日同盟雖然針對俄羅斯,但從沒想過能征服俄羅斯,他們的目標不是這個,也沒有這個能力。

英國和俄羅斯本來並非世仇,不過在法國被俾斯麥一棒子打懵之後,英國人發現,他在海上的主要對手竟然一閃身變成了俄國人。

有人會說了,英國人對待歐洲大陸的態度就是“離岸平衡手”,很少直接插手,就挑動歐洲大陸各國內鬥就行,怎麼會跟遠在東歐之東的俄國成了海上的對手了呢?因為英國的殖民擴張跟俄國人的領土擴張迎面撞上了,撞上的地方就在阿富汗。1883-1884年,英印當局的部隊和俄軍在阿富汗差點打起來,連帶的在歐洲也劍拔弩張。


對俄國勢力異常警惕的英國首相格拉德斯頓


在海上,俄國也早從克里米亞戰爭開始就把皇家海軍當成頭號假想敵來看待了,雖然面對絕對優勢的皇家海軍俄國海軍的首要任務是保衛自家海岸,不過他們還是發展出了一套商路襲擊戰的戰略。這個戰略並不複雜,就是在英俄兩國翻臉後,俄國海軍的遠洋襲擊艦全部出海消滅滿世界都是的英國商船,上一次有人這麼幹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結局是美國成功的把英國人趕跑自己扯起了新國家的大旗。


為了跟英國人翻臉的時候可以立即開始屠殺英國商船,俄國人連高速武裝商船都準備好了,一訂購就是十多艘,速度快航程遠,是無線電發明前的水面襲擊利器。


直到1883-1884年的阿富汗危機,英國人在全世界跟俄國人懟上了。又過十幾年,英國政府猛然發現,我去,遠東的小日本打垮了清政府之後越來越能幹了,竟然把俄國人列為了頭號假想敵,這個事情很有意思哈。

英日兩國早在日本大量採購英國軍艦期間就早有眉來眼去,只不過當時的日本實力過於弱小,想跟日不落帝國結盟,你小日本也配?


東鄉平八郎證明,在那個時代即便是英國的商船學校也能訓練出合格的海軍軍官。

不過當時間推進到了1902年,向來就以外交毒辣老道著稱的英國政府發現日本以幾十萬陸軍和六艘戰列艦為主力的海軍在遠東還是可以和俄國人一戰的,很好,於是竟然主動向日本伸出了橄欖枝。獨力琢磨如何對付俄國已經快十年的日本一聽這消息,那當然是天上掉餡餅,不過他們還是先自琢磨了半天這餡餅到底是不是誘餌,最後才放下心來跟英國人握了手。


英日結盟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日本的軍力尤其是海軍軍力在英國的大力支持下獲得了飛躍發展,在日俄戰爭中贏得了關鍵的黃海海戰和一邊倒的對馬海戰的勝利,終於讓俄國人吐出了他幾乎已經吞進肚的中國東北(當然了,這一切清政府都只有圍觀的份)。

不過要說英日同盟征服俄國,這似乎就想得太多了。


日本人啃一個俄國固守的旅順要塞都打殘了兩個軍,就他那點部隊怎麼可能協助英國人去徹底征服俄國。

日本的國策也就是把俄國人逼的坐下來談判而已,一場日俄戰爭把俄國人打得鼻青臉腫都沒能要到賠款,想順著西伯利亞大鐵路跑過去征服俄國?最瘋狂的明治時代軍頭也沒敢做這個夢。換成英國也是一樣,英國的軍事力量中陸軍本來就不是核心,之前只有在拿破崙戰爭時代曾經建設過一支龐大的陸軍。但以1810-1815年的英國陸軍,也就是拉上一堆歐洲盟國才能跟拿破崙的法軍較量較量,人家拿破崙的陸軍那麼牛去征服俄羅斯都幾乎全軍覆沒,看到這個結果,相信老練的英國政治家是早有自知之明的。

俄國很難被外敵征服,這個特點跟中國很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