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以前的英日同盟可以征服俄国吗?

远方的大朋友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要先纠正一下这一问题中存在的一些错误。1.这样问是误解英日同盟的性质。2. 在对这一问题的具体描述中,所说的英日同盟共三次,实际上是不对的,英日同盟只有一次,1905年和1911年只是续订和展期。从建立、续订到最后终结,

英日同盟一开始虽然是针对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而建立,但英日双方只是要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对英国来说是要恢复远东地区的均势和维护英国的利益;对日本而言则是要对抗俄国,一方面将俄国从远东地区,尤其是日本所垂涎的中国东北地区驱逐出去,另一方面保证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不受俄国干扰,最终实现日本在远东地区的霸权。在日俄战争后,英日双方的目的也都达到了,俄国在远东扩张的势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虽然英日同盟经过了续订和展期,但英日之间的矛盾与差异也已经显现出来。1905年的续订,一方面是英国为了保证印度的安全与日本所做的利益交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日本在朴茨茅斯谈判中的地位。但当俄国吐出其在远东地区所攫取的利益时,英国则与美国一起给日本施加压力,不希望俄国过分削弱,导致最终《朴茨茅斯和约》中俄国并没有赔款。而在这之后,日本利用英日同盟,在远东地区与美国争夺。尤其是日本一步步的将列强势力排除出远东,这已经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远东地区均势也被破坏。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还要拉日本对德作战,因此在1911年,英国与日本就英日同盟再次展期达成协议。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破坏远东地区均势,并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造成了重大威胁。所以当美国提出英日同盟已无必要的情况下,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也就同意终止英日同盟,代之以《四国条约》。
因此,从日俄战争后,俄国力量已经被排除出远东,英日同盟事实上已经失去了与俄国对抗的实质内容。


日本外务省所存《英日同盟协约》(1902)


首先我们看,英日缔结同盟的背景和动因。从英国角度来看,第一,英国实力相对衰落,“光辉孤立”政策已经很难再推行下去。第二,英俄世纪大角逐,英俄矛盾成为了列强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在甲午战争前的远东地区,英国虽然无论是在军事还是经济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但俄国修筑的西伯利亚铁路增强了俄国在远东的实力,这也相对大大削弱了英国,在东亚的优势地位。俄国在远东地区,尤其是在中国和朝鲜地区的迅速扩张(例如,1900年俄国趁义和团运动占领整个东北地区,并排斥他国),让英国感到了极大威胁。面对这种局势,英国必然要调整其远东的外交政策。而当时在英国面前的选项只有三项,直接与俄国在远东发生冲突、与俄国达成谅解、或者寻找盟友抗衡俄国。就当时英国所面对的形势(布尔战争表明英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的空前的孤立)来说,直接与俄国发生冲突不可取

,毕竟英国既没有意愿与俄国直接冲突,也没有能力在陆上彻底击败俄国,更不要说征服俄国,毕竟拿破仑的教训就在眼前。而与俄国的谈判又长期没有实质的进展,所以英国只能积极寻找合适的盟友。最初英国选择的是德国,但因双方分歧过大,结盟变得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与日本结盟,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则被提上议事日程。


漫画:英国人对英日同盟的认知


而从日本角度来说,当时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俄国的“黄俄罗斯计划”发生了冲突,尤其是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使得日本逐渐将俄国视为远东霸权的头号敌人。而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带头进行“三国干涉还辽”,被当时的日本人认为是“千古未有之大辱”,激发了日本的强烈的民族主义和仇俄情绪。为报三国干涉还辽之仇,日本以俄国为假想敌拼命扩军备战。但这种扩军备战并非为了彻底征服俄国,而是为了击败俄国,取得在远东地区的优势地位,将俄国势力从远东赶出去。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一方面主张各国尽快撤兵,一方面占领中国东北,并进一步控制中国新疆,蒙古和华北地区。这时的日本意识到俄国不仅要从中国东北将日本排除在外,而且日本在朝鲜的既得利益的合法性也将受到挑战,日俄矛盾开始激化。但鉴于三国干涉还辽的教训,

日本开始寻求结盟来对抗俄国,而结盟对象则是与俄国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矛盾的英国,日本与英国结盟的目的是为了对抗俄国,而非联合英国征服俄国。


明治天皇接受英国嘉德勋章(1906年)


从英日关系角度来看,英国和日本本身应该是远东地区的竞争对手,并非是相互最适合的结盟对象。但是

反对俄国在远东的扩张成为了英国和日本共同的利益,正是这一共同导致了英日同盟的建立。1894年《英日通商和航海条例》的签订可以说为英日同盟铺平了道路。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英日接近的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后,英国放弃了一贯支持清王朝政策,转而加强对日本的支持,利用日本对抗俄国。在三国干涉还辽中,英国拒绝参与干涉还辽,所以部分日本人倡议寻求英日同盟。《辛丑条约》签订后英日正式开始了建立同盟的磋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应是两国各自都有所保留,党国还是在1902年1月30日签署了《英日同盟协约》。


日俄战争

(上:俄国帕拉达号装甲巡洋舰在旅顺港起火沉没;中左:日军跨过鸭绿江;中右:在奉天的俄国军队;下左:死在旅顺的日本人;下右:俄国巡洋舰瓦良格号和炮舰高丽人号)


其次,从英日同盟的内容来看,英日同盟主要是针对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1902年签署的《英日同盟协约》主要有六条:

Article 1
  • The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having mutually recognised the independence of China and Korea, declare themselves to be entirely uninfluenced by aggressive tendencies in either country, having in view, however, their special interests, of which those of Great Britain relate principally to China, whilst Japan,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ests which she possesses in China, is interested in a peculiar degree, politically as well as commercially and industrially in Korea, the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recognise that it will be admissible for either of them to take such measures as may be indispensable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ose interests if threatened either by the aggressive action of any other Power, or by disturbances arising in China or Korea, and necessitating the intervention of either of the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lives and properties of its subjects.
Article 2
  • Declaration of neutrality if either signatory becomes involved in war through Article 1.
Article 3
  • Promise of support if either signatory becomes involved in war with more than one Power.
Article 4
  • Signatories promise not to enter into separate agreements with other Powers to the prejudice of this alliance.
Article 5
  • The signatories promise to communicate frankly and fully with each other when any of the interests affected by this treaty are in jeopardy.
Article 6
  • Treaty to remain in force for five years and then at one years' notice, unless notice was given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year.

这一条约中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在最为关键的,排除了在可能发生的日俄冲突中,第三国干涉的可能性。条约规定虽然英国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但是在因朝鲜半岛导致的俄日冲突中,英国并不承担帮助日本的义务,同样日本也不承担对英国在印度利益的义务。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所绘的反俄漫画


英日同盟的建立,使得日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专心针对俄国进行备战准备。而作为对英日同盟的回应,俄国试图与德国和法国结盟,但德国拒绝参加。因此1902年3月16日,法俄签署了针对英日同盟的协议。而中国和美国强烈反对这一同盟。但不管怎么说,英日同盟就意味法国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无法给予俄国援助,因为法国如果给予俄国援助,就意味着法国要与英国开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在1904年2月5日与俄国断交,日军开始军事行动。最终日俄战争以日本取得优势而告终。注意,在日俄战争日本只是取得优势,即俄国远东地区基本上军队丧失殆尽,海军经对马海战后也相当于全军覆没,但俄国仍然有很强的战争能力。应该说日本根本无力征服俄国,日本的目的也只是要将俄国逼到谈判桌上。同样,对于英国来说,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征服俄国,那样既不符合英国利益,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签订《英日同盟协约》的日本外交官林董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在俄国这场战争不受公众欢迎,另一方面沙俄政府面对的国内的革命威胁,在加上在对马海战后,失去了赢得战争的可能,所以尼古拉二世选择了和平谈判。而日本由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损耗,经济紧张,外债迅速增加,军队后勤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战争如果拖的比较长,俄国可以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进行增援

,因此也接受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斡旋。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进行谈判。最终在1905年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根据这一和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旅顺、大连转让给日本,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在这一条约的签订过程中,虽然在之前英国支持日本与俄国作战,但在日本通过巨大消耗,取得优势后,为了保持远东均势,事实上英国是支持美国的调停的,而美国也希望远东保持均势,所以英美共同向日本施压,最终使得日本放弃战争赔偿要求。


《朴茨茅斯和约》(1905)


英日同盟在1905年和1911年续订和展期了两次。续订和展期的部分原因是英国对日本在南亚的意图怀有疑虑,认为日本看起来可能支持印度民族主义。因此,1905年续订英日同盟时,英国以支持日本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换取日本支持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这样,英国既断绝了俄国在远东和中亚扩张的企图,又加强了日本对俄谈判的地位。


日俄朴茨茅斯谈判


而日俄战争后,美日矛盾成为了远东地区主要矛盾。英日同盟已经成为日本以英国支持反对美国的工具。所以美国提出与英国缔结仲裁条约,英国在与美国谈判仲裁条约时,也与日本进行修订英日同盟的谈判。最终在1911年续订的英日同盟中,问题如果涉及到美国,日本将不能再依靠英国。


日本宣传版画:沙皇的噩梦


应该说,英日同盟的建立,对当时的远东甚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英日双方,都达到了订立这个同盟的最初目的,即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从这一点来说,英日同盟无疑是成功和有效的。注意其目的是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不是征服俄国。不论是对英国还是日本来说,他们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彻底征服俄国。


《笨拙》漫画:俄罗斯帝国在日俄战争失败后威望正在丧失


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英国和日本本身的矛盾逐渐显现,也是其最终为华盛顿体系所取消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在远东地区追求的是维持均势和现状,而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一直对亚洲大陆进行扩张,英日同盟也成为了日本进行扩张的工具。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已经严重损害到了英国的利益(二十一条)。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无论是德国还是俄国,都无法在短期内,在远东对英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反而是其盟国的日本越来越挑战英国在远东的权威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当美国提出应日同盟已无必要,英国最终选择了终结英日同盟,但为了不使用日关系恶化,英国推动在华盛顿会议上《四国条约》的通过。《四国条约》的通过标志着英日同盟的终结。

总体来说,英日同盟虽然建立时是针对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但并非是为了征服俄国,无论是英国还是日本,既没有意愿,也没能力征服整个俄国。在日俄战争后,俄国被从远东排除出去,这时英日同盟针对俄国的实质性内容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只是英日两国基于利益以及国际形势仍然维持这一同盟,最终在1921年该同盟彻底终结。


hording

英日同盟虽然针对俄罗斯,但从没想过能征服俄罗斯,他们的目标不是这个,也没有这个能力。

英国和俄罗斯本来并非世仇,不过在法国被俾斯麦一棒子打懵之后,英国人发现,他在海上的主要对手竟然一闪身变成了俄国人。

有人会说了,英国人对待欧洲大陆的态度就是“离岸平衡手”,很少直接插手,就挑动欧洲大陆各国内斗就行,怎么会跟远在东欧之东的俄国成了海上的对手了呢?因为英国的殖民扩张跟俄国人的领土扩张迎面撞上了,撞上的地方就在阿富汗。1883-1884年,英印当局的部队和俄军在阿富汗差点打起来,连带的在欧洲也剑拔弩张。


对俄国势力异常警惕的英国首相格拉德斯顿


在海上,俄国也早从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就把皇家海军当成头号假想敌来看待了,虽然面对绝对优势的皇家海军俄国海军的首要任务是保卫自家海岸,不过他们还是发展出了一套商路袭击战的战略。这个战略并不复杂,就是在英俄两国翻脸后,俄国海军的远洋袭击舰全部出海消灭满世界都是的英国商船,上一次有人这么干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结局是美国成功的把英国人赶跑自己扯起了新国家的大旗。


为了跟英国人翻脸的时候可以立即开始屠杀英国商船,俄国人连高速武装商船都准备好了,一订购就是十多艘,速度快航程远,是无线电发明前的水面袭击利器。


直到1883-1884年的阿富汗危机,英国人在全世界跟俄国人怼上了。又过十几年,英国政府猛然发现,我去,远东的小日本打垮了清政府之后越来越能干了,竟然把俄国人列为了头号假想敌,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哈。

英日两国早在日本大量采购英国军舰期间就早有眉来眼去,只不过当时的日本实力过于弱小,想跟日不落帝国结盟,你小日本也配?


东乡平八郎证明,在那个时代即便是英国的商船学校也能训练出合格的海军军官。

不过当时间推进到了1902年,向来就以外交毒辣老道著称的英国政府发现日本以几十万陆军和六艘战列舰为主力的海军在远东还是可以和俄国人一战的,很好,于是竟然主动向日本伸出了橄榄枝。独力琢磨如何对付俄国已经快十年的日本一听这消息,那当然是天上掉馅饼,不过他们还是先自琢磨了半天这馅饼到底是不是诱饵,最后才放下心来跟英国人握了手。


英日结盟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日本的军力尤其是海军军力在英国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飞跃发展,在日俄战争中赢得了关键的黄海海战和一边倒的对马海战的胜利,终于让俄国人吐出了他几乎已经吞进肚的中国东北(当然了,这一切清政府都只有围观的份)。

不过要说英日同盟征服俄国,这似乎就想得太多了。


日本人啃一个俄国固守的旅顺要塞都打残了两个军,就他那点部队怎么可能协助英国人去彻底征服俄国。

日本的国策也就是把俄国人逼的坐下来谈判而已,一场日俄战争把俄国人打得鼻青脸肿都没能要到赔款,想顺着西伯利亚大铁路跑过去征服俄国?最疯狂的明治时代军头也没敢做这个梦。换成英国也是一样,英国的军事力量中陆军本来就不是核心,之前只有在拿破仑战争时代曾经建设过一支庞大的陆军。但以1810-1815年的英国陆军,也就是拉上一堆欧洲盟国才能跟拿破仑的法军较量较量,人家拿破仑的陆军那么牛去征服俄罗斯都几乎全军覆没,看到这个结果,相信老练的英国政治家是早有自知之明的。

俄国很难被外敌征服,这个特点跟中国很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