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月大愛精神感動青島,十多天來又有5位捐獻者

■紅十字會

每天接20多個諮詢電話

十多天前,漂亮、可愛、懂事的小九月,永遠離開了我們。4歲多的小九月從患病到離世,僅有短短20天的時間。在沉痛的現實面前,小九月的媽媽馬女士含淚做出一個讓人深受感動的決定:一旦孩子去世了,將她能用的器官捐獻出來,救助其他的病危的患者。雙腎、雙角膜、肝臟、心臟、肺臟,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家人在幾乎所有能用來移植給他人的器官上,都簽上了名字。

6月21日早上7:58分,小九月心臟停止了跳動。經醫生評估後,小九月的雙腎、雙角膜、肝臟符合捐獻條件。在24小時內,小九月捐獻出來的三個器官、兩個角膜成功一直給五人,挽救了五人,同時,小九月也在用另一種方式“存活”著。

經過多家媒體的報道後,小九月的故事迅速在島城、全國、全網傳播。小九月大眼睛、可愛的照片、不幸的命運,家人在悲痛中做出的感人決定,讓市民、網民、讀者們感動不已,甚至很多人是含淚看完的報道。

小九月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也讓不少青島市民對器官遺體角膜捐獻有了進一步瞭解。

小九月大愛精神感動青島,十多天來又有5位捐獻者

(小九月感動全城,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接到不少諮詢捐獻的電話 )

■溫暖常在

這些捐獻者曾感動島城

實際上,這不是青島第一次受到器官捐獻者大愛精神的洗禮。

2011年底青島第一例器官捐獻以來,器官捐獻的大愛精神,成了文明青島的一個名片。近年來,捐獻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發生在島城,在感動著、溫暖著人們。

2014年2月6日,一場車禍讓兩歲的男孩辰辰嚴重受傷昏迷,經過近10天的搶救,最終沒能挽回辰辰的生命,辰辰的父親忍痛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將兒子的器官捐獻出來,讓他以另一種方式 “留下”。辰辰的腎臟、肝臟和眼角膜將在5個人身上延續。辰辰是青島第10例器官捐獻者,也是當時年齡最小的一位。

2016年3月,36歲的平度市民尹先生腦外傷病危,3月31日,經青大附院專家初步診斷,他已經腦死亡。年過六旬的父母悲痛之餘,決定捐贈兒子的角膜、肝、腎等9個器官,“把能捐獻的器官都捐獻了”,實現兒子遺愛人間的心願。回到老家,面對他人的不理解甚至流言蜚語,老父親說,他不後悔。

小九月大愛精神感動青島,十多天來又有5位捐獻者

就在今年3月的一天,李滄居民夏長旭在駕駛校車載20多名孩子回家時,突發腦溢血。陷入昏迷前,他做的最後一件事是,把校車穩穩停靠在路邊,打開車門讓孩子們安全下車。在夏長旭救治無望時,妻子忍痛做出決定:丈夫去世後,將他能用的器官捐獻出來,來給其他患者重生的機會。最終,夏長旭的肝臟讓一位患者重獲新生,角膜讓兩人重見光明。

小九月大愛精神感動青島,十多天來又有5位捐獻者

無論是為我們所知的還是不知的捐獻者們,他們的生命或是剛剛開始,短暫如辰辰、小雪、小九月;或者已經成家立業,如尹朋、夏長旭等,他們家庭破碎,永遠沒有了團聚的可能;而他們離去時,卻給了很多瀕臨破碎的家庭擁有團聚的可能。

■增長迅速

全市捐獻志願者4000餘人

我國每年有器官衰竭病人約150萬人,需要實施器官移植手術的約有30萬人。然而,由於器官捐獻者的數量極為有限,每年實際得以實施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僅有1萬多人,器官需求數量與供體器官數量的比例約為30:1。

2010年初,青島成為全國首批器官捐獻試點城市,並開展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2011年底,青島第1例器官捐獻者完成捐獻;2012年,捐獻者僅有2例;2013年4例捐獻者;2014年,捐獻者數量突破個位數,上升到24例;2015年,中國正式停用死囚器官,在市紅十字會和人體器官協調員們的宣傳和協調下,當年有68例捐獻者完成捐獻。隨後的幾年,捐獻者數量開始迅速上升,2016年捐獻者數量突破百位,達到157例;2017年捐獻者數量達到193例。2018年上半年,捐獻者已有80例。

■專家之聲

推進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

重在健全法律體系完善機制

近年來,器官移植事業在全國都取得了巨大進步。2015年,由中國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參與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已基本建立並初見成效。2015年,我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為2766例,2016年達到4080例,2017年達到5146例。

得知青島4歲女童九月捐獻器官救人的事蹟之後,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很受感動,“青島地處孔孟之鄉山東,又是沿海開放城市,是一箇中西文化交融幷包的地方。青島人的觀念比較開明,器官移植工作在全國都算做得比較好的。捐獻器官去救治別人,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捐獻者及其家屬都令人敬佩。”

“青島市民在器官捐獻與移植方面的認識和文明程度,在國內是比較靠前的,而且捐獻的成功率也很高。”青大附院醫療集團副院長、移植醫學研究所所長、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國內肝移植頂級專家臧運金教授說,目前深圳、天津等地大都通過了有關器官移植的法律條例,鼓勵大家在身後捐獻自己的器官,我們也想用3到5年時間,把青島的影響力做大,推動地方立法規範和支持這項工作。

對於繼續推進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黃潔夫表示,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進一步健全法律體系,完善工作機制。黃潔夫說:“《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出臺於2007年,《條例》中尚未對器官捐獻工作賦予完整的法律論述,使得包括人體器官捐獻者、器官移植接受者、人體器官捐獻的從業人員乃至監管者的合法權益缺乏完備法律的保障。”黃潔夫認為,當務之急是修訂完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成為“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條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