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發文禁止地方再搞環保「一刀切」;贏創公司將全球裁員1000人

一、泰國今日起禁止進口廢塑料

環境部發文禁止地方再搞環保“一刀切”;贏創公司將全球裁員1000人

據報道,泰國政府將於今日(7月2日)禁止進口廢塑料、使用過的電子電氣設備等廢棄物,馬來西亞也將採取同類措施。泰國港口已經發布卸貨措施。

因為廢塑料的激增,非法進入和不合適的處理,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造成了影響。根據泰國的1992的工廠法,泰國製藥公司建立了4個處理工廠。

泰國海關懷疑有運輸者涉嫌非法運輸廢棄物,扣留了400個集裝箱停在港口。所有者在30日內未申請處理將開啟集裝箱,根據巴塞爾條約進行處理,他們正在檢查是否違反了塞爾條約。

泰國海關部門發言人Chaiyut Kumkun6月29日表示:

目前,曼谷港口共有428個電子垃圾、塑料廢料和廢棄金屬集裝箱,其中100個無人認領。此外,林查班港口有大約1000個電子垃圾、塑料廢料和廢棄金屬集裝箱,其中300個無人認領。

在過去的30天裡,進口商未能申領這些集裝箱,沒有人聲稱他們已經將貨物運往泰國港口,但我們將再給他們15天的時間。

下一步的正常措施是通知所涉及的出口運輸公司,這些公司有責任聯繫進口商並告訴他們在15天內要求提取集裝箱。

除了最後期限之外,集裝箱內的物品可能被扣押、處置或退回。如果被退回,出口公司將不得不承擔運輸成本;如果被處置,運輸公司或進口商將不得不承擔處置產生的費用。

我懷疑進口商沒有出面,因為他們害怕最近對從事非法電子廢物處置的公司進行嚴格地審查和執法。

二、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合併消息坐實!

環境部發文禁止地方再搞環保“一刀切”;贏創公司將全球裁員1000人

6月30日下午國資委在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召開幹部大會,對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進行調整,任總到達退休年齡,安排退休;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黨委書記。國資委黨委委員沈瑩代表國資委黨委宣佈調整通知。會議對任總在過去34年以來為中國化工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感謝!

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從去年起就不斷傳出合併傳聞,但始終未獲官方證實。此次人事任命說明兩家集團的合併已提上日程。

人事安排是兩家公司合併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此次人事任免消息的公佈,寧高寧料將主導兩家集團的合併工作。

1984年,任建新創立中國化工重要前身之一—藍星化學清洗公司,並一步步將藍星和後來的中國化工集團發展為世界500強企業,被稱為“白手起家”的國企掌門人。

從業務構成來看,中化集團涉足領域最廣,涵蓋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等業務,中國化工則以化工品生產為主,目前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等為主的6大業務板塊。

兩大化工巨頭擁有很好的“互補性”。兩者一旦合併,將打造出一家比肩世界最大化工巨頭巴斯夫的化工巨無霸。

三、“回頭看”問責1939人、罰款2.5億

環境部發文禁止地方再搞環保“一刀切”;贏創公司將全球裁員1000人

據生態環境部通報,截至6月25日晚20:00,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6個督察組共收到群眾舉報29245件,受理有效舉報24246件,經梳理合併重複舉報,累計向被督察地方轉辦交辦23087件;各被督察地方完成查處12409件,其中立案處罰2579家,罰款25096萬元;立案偵查208件,拘留235人;約談1065人,問責1939人。

但從各被督察地方報送情況看,廣東群眾舉報辦結率偏低;黑龍江、河南群眾舉報不實問題佔比較高;廣西、寧夏尚無因環境違法犯罪而拘留的人員。這些需要引起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

根據安排,各督察組已陸續進入第三階段督察,梳理情況,整理案卷,並開展必要的補充調查取證。同時,各督察組繼續受理人民群眾生態環境問題信訪舉報,並針對突出問題或重複舉報較多問題開展抽查核實。

四、環境部再發文禁止地方再搞環保“一刀切”

環境部發文禁止地方再搞環保“一刀切”;贏創公司將全球裁員1000人

一些地方為應付檢查而“一刀切”,其實去年以來,不少正規企業就早有抱怨。

去年環保“一刀切”問題,引發輿論廣泛熱議,生態環境部對此也作出過回應。據田為勇介紹,這次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部分地區為應付檢查,也出現把所有企業停下來的現象。

不過,他認為也應正確理解“一刀切”的概念。“如果說那些違法或者沒有治理設施、超標排放的,環境汙染嚴重的企業,我們在開展攻堅行動時,將嚴格依法整治,嚴格執法辦案,特別是對 ‘散亂汙’企業停產整治,這都不能稱為 ‘一刀切’。”田為勇說。

另外,在田為勇看來,強化督查從方案設計上就避免了地方應付檢查的想法。他介紹稱,去年我們開展為期一年的強化督查,一直持續到今年4月份才結束,但我們在今年6月份又開始了新一輪督查,可以說是馬不停蹄、繼續加碼。

“持續開展督查,就打消了地方應付檢查、暫時停一停,等督查走了再恢復生產的念頭。今年是按縣(市、區)派工作組,以縣為中心,

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督查組,臨時停產這種方式已經行不通了。”他表示。

五、吉林化纖擬收購碳纖維資產

環境部發文禁止地方再搞環保“一刀切”;贏創公司將全球裁員1000人

吉林化纖近日公告稱,公司購買吉林市國興新材料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吉林精功碳纖維有限公司18%股權,本次購買金額為3610.4688萬元。標的公司主要從事24K、48K大絲束、低成本碳纖維的研製、銷售。

另外,公司與精功(紹興)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在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方面進行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研製複合碳纖維,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交通運輸、汽車輕量化等領域進行合作,優先考慮軌道交通、風電、運輸槽罐罐體等領域。

六、贏創公司將在2020年前全球裁員1000人

環境部發文禁止地方再搞環保“一刀切”;贏創公司將全球裁員1000人

為實現到2020年永久降低2億歐元成本的目標,德國特種化學品公司贏創宣佈了將在全球範圍內削減1000個工作崗位的決定。

為達到這一目標,該公司決定減少官僚作風,精簡流程,削減行政和銷售費用,以促進公司朝著更加註重績效的企業文化發展,並擁有良好的成本結構。

今年,贏創公司將實現首批5000萬歐元的永久性儲蓄,其中將主要由原材料成本組成。為實現餘下的1.5億歐元的目標,在過去的幾個月裡,該公司對所有的行政支持職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根據贏創公司董事會主席Christian Kullmann的說法,此舉是贏創公司成為一流的特種化學品公司戰略的一部分。

他解釋說:“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三樣東西:平衡的產品組合、領先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種全新的、以業績為導向的企業文化。”

該公司表示,已分析了所有的行政支持功能。該公司強調,作為簡化流程的一部分,這將以一種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實施。勞資關係委員會(Works Council)已就該協議的延期進行了談判,規定在德國於2023年年中之前解僱員工。

贏創公司還將利用自然波動來減少全球管理和銷售的工作崗位數量,將對空缺職位進行審查,考慮是否有必要填補空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