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牛市炒股、熊市把錢拿出來做P2P理財就可以了

我一直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中國新世紀、新時代中國民間金融和草根金融的一次偉大實踐。我們藉助科技的手段,包括在座各位的努力,突破了傳統金融的管制和壟斷,在普惠金融、在擴大投資者的投資範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等方面都做了有力探索,而且這些探索還在繼續。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自然是一種創新,所謂創新就是對傳統的一種突破,很簡單,肯定是不破不立,這是一個前提,互聯網金融有過一個野蠻生長的過程,但是經歷三年的清理整頓,依然生生不息、活力四射,說明這個市場的剛需,說明互聯網金融釋放的是金融生產力,監管會越來越規範,無論如何互聯網金融本質是金融,金融就離不開風險控制。從互聯網金融特徵來講,涉足的是一個全國性金融資產,所以監管角色很難劃歸地方金融辦。

當然這種認識有一個過程,既然是金融、既然風控放在首位,既然要備案,一定會過度到牌照管理的階段。如果是牌照管理很難想象這種金融牌照,全國市場金融牌照會由地方政府在那裡發放。

我們市場環境一直在不停的變化,總體來講方向肯定是越來越明確,這也是越來越規範。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包括在座各位企業能夠生存下來,本身就說明我們的質地也是經得起考驗。

我相信市場環境整促到位,各位有一個更加健康、可以成長的空間。

中 央為未來三年制訂了三大戰略,第一大戰略是打贏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戰役。互聯網金融也是其中應有之意,風險控制,因為畢竟有過野蠻生長階段。野蠻生長的不僅僅是互聯網金融,過去十年整個金融業都是過度發育的過程。當然貨幣超發非常嚴重,具體數字不講。

那麼造成一個現象是什麼呢?流動性過剩。前兩年市場比較流行概念是資產化,我們非常拿著錢找不到好的資產。但是這是一種虛假繁榮,我們大家都意識得到這是一種問題,貨幣超發的結果,這種情況當然也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們就看到去槓桿,資產管理的22條新規陸續出臺。實際上總體上來講貨幣就是一個收緊的過程,去槓桿的過程就是這樣,是非常非常艱苦的過程,一定是有相當一部分要付出犧牲的代價,否則完成不了這種過渡。

當然現在有人擔心收縮過度、過快會導致金融風險。這種擔心也不是空穴來風,我們也看到幾個市場現在出現的急劇變化。人民幣連續八天單邊貶值,這種情況非常少見,股市不用講了,宣佈了資產準備金降低以後,跳空高開一路下行,為什麼講是炒股人逃命機會呢?我們選擇美聯儲加息以後不選擇跟隨選擇了定向降準,本身大家覺得有點矛盾?這本身就會造成人民幣貶值。那麼如果我們再考慮到這是為了防止今後加息導致市場資本成本上升、導致資金更加緊張,所以才做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對沖,如果這種判斷是成立的話,那會得出另外一個結果,現在的經濟下行的態勢恐怕要超出我們的預計。

所以說降息本身是為了對沖這種風險。而這種風險顯而易見。

所以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講的話,剛開始降準或者前幾次降準,它是不可能導致市場趨勢逆轉,相反會加速原有趨勢發展。這是投資的常識判斷。

總體來講我們現在發展很多很多的企業,原來宣揚不上市的企業,現在紛紛都開始在香港和美國上市。小米大家知道,小米還沒完美團又要發了,後面是映客,包括拼多多也急急忙忙要在美國上市。為什麼?一方面科技股在美國市場上估值相對處於高位,這個時候市場融資還有空間,還能夠在市場上融到資金,早期投資者變現也有比較大的套現空間。另外說明原來靠燒錢、資金投入支撐起來的新經濟企業,在機構、PE、VC那裡融無可融,一方面估值本身高了不可能降低身價迎和這些PE、VC,另外隨著資金收縮PE、VC手中也沒有餘錢。

水皮:牛市炒股、熊市把錢拿出來做P2P理財就可以了

所以趁著外匯市場還在相對高位趕緊上市,哪怕降低融資額也要上市,哪怕上市之後破發也要上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和跡象,實際上告訴我們延續了將近十年的燒錢經濟時代已經結束了。

接下來恐怕真的是考驗企業有沒有內功、有沒有內力,有沒有合理的盈利模式的時代的到來。所以這個過程當然也會相對痛苦。

昨天有一個做P2P的朋友去找我,我問找我幹什麼呢?要和我合作什麼呢?他說我想和你合作投資者培訓,我們有一個做投資者培訓教育的項目,中國投資者太多了,我們做線上線下培訓,基本投資常識欠缺,我們希望做這麼一個平臺,我說這樣平臺和你們做P2P有什麼重合呢?我們客戶炒股和做P2P都是喜好高風險、高收益的人群,他們同一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