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分配让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

毕业分配让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

话说当年报考军校,除去真正有情怀的,更看中其“不花钱、包分配”的不知有多少?

那时年少懵懂,很多是被一脑子体制思维的家长撺掇甚至胁迫进来的。

随着思想的日渐成熟,恐怕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而且眼见着到了要“还帐”的时候了。

如今所有大学里面,只有军校还包分配,这是由其为部队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决定的。

然而,可千万别把它当作一种福利。本质上,如果去掉牺牲奉献的光环,它是一种契约关系。吃喝用度都由国家供给,并且让你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那就要服从国家需要、为国效力。这是一个提前支付的人力资源合同,包括所有军人的薪水也是,它暗含了职业化的应有之义,需要有起码的契约精神。

毕业分配,其实就是国家在支配你通过契约让渡出来的人生的选择权

但不管怎样,毕业分配恐怕都是未来许多年内,你能够遇到的相对公平、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拥有一定选择权的好机会了。

因为:

目前的“打分制”恐怕是军旅生涯所能遇到的、相对最公平也最拥有自主权的政策。

毕业分配让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

01

学员综合评定也即“打分制”始于2015年,美其名“阳光分配”。过去特别是流毒时期的毕业分配存在许多问题,根源就是缺少明确的评价和分配标准,而主要是拼爹拼家底、比谁更“不要脸”。

“打分制”出来后,基本实现了公开透明、程序公正,正像一位学员所说:利大于弊,虽然还有漏洞不完善,但还是给了没背景的人努力的机会、和努力的动力

的确,那些学习成绩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员打分靠前,获得了提前挑选去向的机会,而无需一边搞着毕业设计一边研究“厚黑学”、从自己捉襟见肘的津贴里抠出钱来孝敬领导。农村来的老实孩子也不再因为没有背景没有关系而发愁,分数似乎就是最好的背景,排名似乎就是最好的关系!

然而,有两个问题是这些思想单纯的学员们没有考虑到的:

这个打分体制除了学习成绩是“客观题”、有标准答案不易作假外,其他评价项目差不多都是“主观题”,既要自己答得好,“判卷老师”的自由裁量权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而实际上,“客观题”的差距根本就拉不开,反倒是“主观题”的分数成为更具决定性的因素

“主观题”的设置目的,旨在更为全面地激励和考量学员的综合能力。

比如宣传报道针对文字能力,课外活动针对组织能力,担任骨干针对管理能力,队干打分针对......权且叫与人相处的情商力吧!于是,几乎所有“过来人”都会给后面的师弟建议:

一定要在搞好学习和训练的情况下,多培养一些技能比如写写新闻稿;一定要努力当上骨干,尽管可能会比别人辛苦一点但关键时刻总会有回报;一定要与队干部搞好关系,公差要抢着出,私差更要抢着出……

这种设置的最大弊端是功利化,刺激和教唆了一批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戏精

很多学员,在学业外试图通过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获得加分。比如说发表文章和获奖证书是可以花钱买到的;有的学员为了加分不得不去编造一些令人作呕的假新闻;学员之间不得不进行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争,尤其表现在毕业季的民主测评和党支部测评环节,让同学情战友情瞬间瓦解。

扎扎实实学的,老老实实表现的,反而比不过投机钻营的,坏了风气,也失去了大学育人的真正意义。有人说,学校教出这样一些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人才”,部队恐怕又要雪上加霜了

但不管怎么说,利大于弊!这项政策总体一定是好的,只是在具体环节上、操作落实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决不能因噎废食、削足适履回到曾经的老路上去。

不过,打分制面临的第二个矛盾,恐怕就不是打分制本身能够解决的了。

毕业分配让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

02

这个矛盾对应的直接问题是:那些打分排名靠前的学员,都选择去了哪里?

几乎无一例外地,去了大单位大机关、院校和联勤系统、以及他们以为的大单位大机关所在的大城市,都是比较有前景、有实惠的地方。他们有没有错?

当然没有错,物竞天择,人心向善,当然要去更有发展、更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

美国西点军校毕业,优秀毕业生也是挑选去那些提升更快、更有发展后劲的“名牌”部队。既然我军并没有体现出去不同档次部队会有不同进步空间的明显差异,那么大家退而求其次,转而选择更有权力和更实惠更安逸又有什么问题呢?

但那些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往往又只略知皮毛,他们经常会下意识地认为,听起来名头唬人的大单位大机关一定也在大城市。殊不知,大单位也有边远散直的小单位,联勤系统也有山沟里的小仓库,而兰州市某某支局,可能实际位置却在兰州以西一千多公里。

而这些,除非亲自去询问,除非与系(队)领导有非常好的关系,一般是没人告诉的。因为,每年院校都有大量的分配边远艰苦地区的指标完不成。

如果都去了那些好单位好地方,祖国的边疆谁来守卫?

故而,军校学员的毕业分配,在某种程度上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空心化的当下

毕业分配让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

03

在业务术语里,学员分配归口于调配,叫“计划分配”,一个计划,说明了一切。

于是,在实行打分制分配两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排名靠前的学员通过自主选择,去了大单位、大机关、大城市和联勤系统的实惠单位。他们要么智商优秀,要么情商突出。

这下,地处西部的、边疆的、以及小远散直分布较多的单位就不满意了:

你们院校,把好学员都分到好地方去了,我们这些地方本来就没人愿意来,分来的好多还是淘汰下来的“次品”,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再这样搞,就去总部机关告你们去……

总部机关也担心,学员分配的不平衡会影响国防大局,就给院校施加压力:你们要统筹,既要给自主权,又要抓住主动权……

然后,大家就看到临近毕业,很多学校都在要求学员们必须“主动”撰写“戍边申请书”了。上有“政治是否合格”的帽子、下有“支部评定打分”的框框做约束,写了申请书的不一定真去戍边,不写的倒可能被发配去戍边,所以差不多也就人人就范。

我们那个时候,主动申请戍边的学员,除了可以立三等功,还可以提前一年定职定级。不过后来都取消见习期了,那点利好不复存在。而且其中同样存在腐败,有背景有关系的学员,到边疆享受了提前定级、在基层镀了两三年金之后就调去了大城市大机关,什么都没耽误。反倒是苦了那些真正立志报国的老实人,在边疆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献了青春献子孙

倘若明文规定:主动去戍边的高定一级,满几年之后就可以在全军范围内自由挑选第二岗位,是不是就能给人鼓励至少是安慰呢?这种政策并不存在操作困难,也早有前车,当年驻港部队役满的军官就可以在全军“点菜”安排的。

所以,这种抢着去好地方好单位、少人无人去戍边的状况,根本原因也不是“打分制”,而是:

“一选定终身”的分配制度不公平、全军交流任职制度不到位。

其实好多人还轮不上“选”,说是“一分定终身”更为准确。它更像是旧时一个姑娘蒙面嫁入大宅门,不但对那个终身要厮守的男人所知无几,从此也几乎再没有逃出的力量,除非被厌弃而休掉。幸福也罢,悲摧也好,全靠运气。

毕业分配让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

04

更多学员所不知道的是,

当学校进行完第一次分配之后,到了具体的单位还会有第二次分配,这第二次分配才会直接决定和影响起步头三脚,所以往往也是更重要的。

作为过来人,我建议毕业学员可以事先联系一下已在部队的师兄们,对所去单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能够联络到负责学员分配的人事部门领导就再好不过,也许他不能让你少奋斗三年,但一定可以让你少走些弯路

当前毕业分配“一分定终身”的制度,使得个人的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有人可能在军旅生涯一直顺利、该有的都有了,就因为分配的单位比较大、所在城市位置好、资源比较多;

而有的人被分到天高地远,信息闭塞再加上集体无意识,就可能纵使百般努力也无法跳出泥沼,运气的成分大过个人努力的成分,这是不公平的。

这样的制度,既不利于选拔人才,不要说“锥在囊中、日久必现”,同样是锥在囊中,把囊背在屁股上和把囊揣在裤裆里,哪个锥先被注意是显而易见的;也不利于思想稳定,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凭什么二代三代就去大城市大机关,而老百姓的孩子就要终老边疆、三十多岁还扛着上尉军衔且一身是病

更不利于提高整个军队的人员素质。常在机关的,容易不知兵、不懂打仗,只会把“五多”登峰造极;总在基层的,视野就狭窄,专业被荒废、志向被磨平。

这样的单向单一的军官队伍,是打不了胜仗的。

毕业分配让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

05

解决办法,就是推行任职交流、轮岗制度,把人才队伍盘活。

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把全军几十万军官的任职经历搞清楚,并不是件多难的事情。把全国的战区划分为几类服役地区,然后规定职业生涯中必须在几类地区中服够几年兵役才能够得到晋升,也并不是件复杂的事情。在这方面,美军就有很好的规定,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试着推行、边做边改。

但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并不难的事情,却是迟迟都推不出来、推不起来?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利益羁绊。制定政策的人,倘没有足够的利益,是舍不得向自己开刀的。

毕业分配让个人成长进步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太多偶然性!

那就附加上相应的利益!

比如说,毕业学员主动申请去戍边的,各项考核合格的可以高定一衔、直接任命为上尉呢,但你必须在艰苦地区服役满5年或者是几年,然后可以在全军最好的地区随意挑选第二任职岗位。大机关的干部想提升,必须下到次一类或者次二类地区的部队去任职,你不想去、恋栈位置和安逸,那对不起,就一个军衔干到老吧!

这种操作,真的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吗?说一千道一万,最大的困难恐怕还是在上边,在脑子里。

不过,世界终究还是属于年轻人的。未来只会越来越好,我们都在与时间赛跑。

当那些阻碍进步的人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我会看到你们最意气风发的神情,和最充满信心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