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從泥料判斷壺的價格?

對於泥料的好壞真偽,這些年來壺友們還真是愁白了頭,操碎了心,這些操心當然是必要的!不過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壺友再疑惑這樣的問題“這兩把壺明明用的是同樣的泥料,為什麼價格差那麼大?是不是這個用的好泥,那個用的是差泥?”

不要從泥料判斷壺的價格?

而收藏圈裡也有不少人把紫砂泥料分成三六九等,什麼朱泥最貴,底槽清最好等說法。不同的泥料,就對應不同的價位。

這些說法,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紫砂壺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清代大收藏家吳騫在《陽羨名陶錄》裡,把紫砂壺與錫做的水注做了價格的比較。他說,宜興的紫砂壺以供春為最好,其次是時大彬,陳用卿又差一些。而用錫做的水注,黃元吉做的最好,歸懋德差一點。在當時的市場上,普通紫砂壺與錫水注價格一樣,都賣五六金。看起來紫砂土和錫料價格一樣。

不要從泥料判斷壺的價格?

水注

吳騫解釋道,並不是做這兩樣東西的原料價格相當,因為單講原料,肯定紫砂沒有錫值錢。只有把紫砂做成壺,紫砂價值才被認可。如果同樣是名家作品,紫砂就可以比錫值錢。如果做成神品,紫砂壺就可以與商代的青銅重器相媲美了。

這就好像前不久的紫砂拍賣,影視明星楊子先以近9200萬元的天價攬進一套 “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不久後再度豪擲2.128億元,一口“吃下”38把顧景舟壺。

不要從泥料判斷壺的價格?

是因為顧景舟所用的泥料是天上仙土?當然不是!而他之所以能被尊為紫砂的泰斗,更不是因為使用的泥料非同一般。關鍵的是他的製作技藝,已經到了讓人歎為觀止的地步。

注意:3000元一捆的紫砂泥,一捆泥可以做二三十把,泥的成本也就二三百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