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簡史》——霍金自傳

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

仍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

招商君當然是讀過《時間簡史》的,當然是只看懂了封面的——老實說當時連那個“熵”字都不認識。但是,霍金教授的另一本著作招商君卻是看懂了……其中的30%。

據說,霍金已經沒入星空。讓我們重讀他這本相對好懂一點的作品,當作是一次力所能及的接近,又是一場安靜無聲的目送。

《我的簡史》正如其標題,極盡簡約、平實,惜譯筆略顯滯澀。我們難以判斷本書的簡短是出於謙遜,還是限於體力,但相信讀者仍然會被其中不時流露的風趣所打動。書中提到了他著名的幾次打賭,相對於生平經歷的簡明扼要,我們可以感覺到霍金對此很是津津樂道。那當然了,世上有幾個人是一賭就輸、輸了認罰,偏偏最後還總是能讓對方吃虧的呢?

霍金曾經評論《時間簡史》的一篇批評文章,說:“把我的書和《禪和摩托維修技術》相提並論使我感覺受到相當大的恭維。我希望,正如禪宗,它讓人們覺得,他們不必和偉大智慧與哲學問題無緣。”

他還語帶調侃地總結了自己被宣傳的套路:“……它們傾向於遵循一個老套:……他被禁錮在輪椅上……只能動X根手指(X似乎從1變到3,依評論者讀到哪篇關於我的浮泛文章而定)……”

這是一種溫和的風趣,如厚積的雪層上一抹淺淡的陽光;雪愈冷;光愈暖,正如輪椅越是驚心,輪椅上的微笑越是令人動容:

“在過去的四年,我使用手動的輪椅……它以自行車的慢速行駛,我有時用它來非法攜帶乘客。”

想理解霍金的苦處,其難度恐怕並不亞於理解宇宙弦,因為那滋味甚至令人不敢細想。21歲的名校天才怎樣在疾病的噩耗裡煎熬著,《我的簡史》仍然只有寥寥數語,“我對生活極其厭倦。似乎沒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我出院不久,就做了一個將被處死的夢。我忽然意識到,如果我被緩刑的話,還有很多我能做而值得做的事情。另外一場我做了很多次的夢是,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別人。畢竟,如果我反正都要死,不妨做一些好事。”

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個在死亡陰影籠罩下的青年,因絕望而厭世,因恐懼而噩夢連連,但最終又在夢醒後為自己重塑了意義和價值。

當然,拯救霍金的還有愛情。“儘管我的未來總被烏雲遮蓋,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我享受生活。事情發生根本變化的原因是我和一個名叫簡•王爾德的姑娘訂婚,我是大約在被診斷為ALS病時邂逅了她。這給了我某種生活的動力。”

關於霍金和兩位妻子的婚姻,本書用非常簡明的理科生的方式做了交代。只能說,在這種非同一般的生活裡,沒有人需要被指責和非議。

明明已經是一本非常簡短的人生記錄,其中還至少有一半篇幅講到他的物理學理論,其中最好懂的約摸就是霍金對時間旅行的一個觀點:“我認為時間旅行將永不可能。如果那是可能的,時至今日,我們將備受來自未來的旅客的蹂躪。”此外還有引力波、大爆炸、黑洞、虛時間……是的,全書只有一個公式,他確實是在跟你拉家常。

有人說這本自傳是一位老人對世界的遺言。李叔同著名的遺言是“悲欣交集”,區區四字,其中滋味能讓人品出另一部充滿禪意的《時間簡史》。霍金在本書最後一章“無邊界”裡,則仍然是理科生式的一二三四,歷數他對自己的滿意之處,他去過的國家,歷數自己上過天,潛過海,還向“維珍銀河”預訂了太空飛行。在文章結尾,他說:“活著並從事理論物理研究,使我擁有一個美妙的生涯。

這使人想起本書開篇追溯的童年。隔著七十年時光,霍金回憶了他為之著迷的電動火車,還有後來動手製作的飛機和輪船模型,並分析自己為什麼喜歡它們,是出於瞭解系統如何運行和控制它們的強烈願望。“從我開始攻讀博士學位開始,我對宇宙學的探索滿足了這個需求。

如果你理解宇宙如何運行,在某種程度上,你就控制了它。

對於生活的各種不如意,微笑面對並不是萬能解藥,有時候它頂多讓你成為一個段子手;堅忍甚至也不能使你強大,也許熬到最後成了《活著》裡的徐福貴。

唯有放眼在磨難本身之外,才能讓它渺小起來。霍金凝望的是整個宇宙。就人類目前所知,沒有比它更大的了。

霍金教授讓我們知道人類可以自由到何等地步,連凋萎的肉身都無法禁錮。

我們已經很熟悉他和他的輪椅,但是現在讓我們來記住他年輕健康的樣子。

因為他再也不需要它了。

讀書 | 《我的簡史》——霍金自傳

父親和霍金

讀書 | 《我的簡史》——霍金自傳

母親和霍金

讀書 | 《我的簡史》——霍金自傳

從牛津畢業

讀書 | 《我的簡史》——霍金自傳

和簡結婚


讀書 | 《我的簡史》——霍金自傳

《我的簡史》

作 者:史蒂芬•霍金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7月

本文由“招商觀察”官方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