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失敗的恆星,質量是木星50倍,在宇宙中扮演矮丑挫的角色

宇宙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星體,它的質量比太陽小得多,卻比木星大30~50倍,這讓它成為了介於最小恆星和最大行星之間的天體,它就是褐矮星。

它們是失敗的恆星,質量是木星50倍,在宇宙中扮演矮醜挫的角色

褐矮星原本有機會演化成為恆星,畢竟它的條件是最接近恆星的,但是它的體積始終不夠恆星大,內部中心溫度也不夠高,不能夠引起長時間的熱核反應。反觀太陽,它終其一生都在內部進行熱核反應,而相反地褐矮星在演化過程中溫度變得越來越低。

它們是失敗的恆星,質量是木星50倍,在宇宙中扮演矮醜挫的角色

1995年,人類發現第一顆褐矮星,當時擁有大範圍觀測能力的紅外巡天望遠鏡發現了褐矮星GI229B,它的表面像木星的大紅斑,所以科學家猜測那裡存在著巨型的風暴系統。在發現褐矮星之初,科學家想要弄清楚它的大小,但是沒能成功,因為褐矮星非常暗淡,科學家想要發現它們並不容易,探測其大小也就更加困難。

它們是失敗的恆星,質量是木星50倍,在宇宙中扮演矮醜挫的角色

後來,有天文學家用了12年的時間發現了兩顆褐矮星,並且花費了300多個晚上,進行了1600多次的測量,才最終計算出這兩顆褐矮星的必要參數。

這兩顆褐矮星位於獵戶座中,它們形成雙星系統。質量比較大的一顆是木星的50多倍,質量較小的一顆也比木星重30多倍。它們的直徑可以達到太陽直徑的50%~70%,但是質量只有太陽的3.5%和5.5%,這就足以讓它們成為“失敗的恆星”。因為其質量過小而無法進行熱核反應成為恆星,讓人們覺得它們像是恆星中的“矮窮矬”。

它們是失敗的恆星,質量是木星50倍,在宇宙中扮演矮醜挫的角色

同時,科學家在這種特殊的天體上發現了巨型風暴的痕跡,其程度可以和木星上的大紅斑風暴相提並論。但是褐矮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天體的溫度會變得越來越低,它上面分佈的氣態鐵分子會被壓縮成液態的鐵雲和鐵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