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善待野草」體現生態理念的進步

暮春初夏,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一片片金燦燦的小野花引人駐足。可能絕大多數遊客都沒想到,這些漂亮的小黃花並不是公園刻意栽植的,而是100%天然生長的。從2018年起,這類野花野草首次被納入園林部門自然撫育範圍,曾經的“雜花雜草”不再被一拔了之。(5月14日《北京日報》)

中公分析

[綜合分析]

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主動改變理念,“善待野草”,從過去的一除了之到現在的主動撫育和保護,體現出的實際上是生態文明的一種進步,值得肯定。

中國過去是農業社會,傳統農耕文明影響巨大,野草野花向來被視為莊稼、果樹等農作物的天敵,被視為農業生產的破壞者,所以農民會想方設法對其“斬草除根”。尤其是隨著除草劑等高效農藥的發明,農業生產可以說基本擺脫了野草的侵擾。儘管我們現在正處於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階段,尤其是在城鎮地區,農耕文明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但是屬於農耕文明時代的“野草有害”理念,卻仍舊根深蒂固。

在城市綠化、公園植被等方面,仍舊秉持了見到野草必除之的原則,而只留下人工栽種或培育的花花草草。為此,絕大多數公園、植物園等不但有專門的園林綠化人員負責清理雜花野草,而且還會不定時地組織學生等志願者幫忙,開展拔草活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不管是田野還是公園,野生的花花草草才能夠代表春天、代表大自然,也更有生機和活力。而人工侍弄的花草雖然嬌豔,雖然好看,但更像是一種“人造春天”和“人造自然”,讓人覺得不自然,這就像塑料花和真花給人的感覺不同。一些植物、生物學專家學者認為,包括野草野花在內的地被植物,是城市林地、公園綠地的底色,和人工栽植的花草相比,自然生髮的野花野草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不但能豐富城市植物的種類,還能為各種昆蟲提供棲息地,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甚至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對策措施]

更多地方政府、更多地方園林部門要接受“善待野草”的理念,讓野花野草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為我們呈現一個真正的春天和自然。

申論熱點:“善待野草”體現生態理念的進步

文/玉溪中公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