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国家层面挖掘帝王墓,本就寥寥,1958年9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棺木被打开

这条被封锁了两年多的消息一经播出,使各国考古界为之哗然。

事情是这样的1956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同郭沫若等人,力主发掘明长陵,消息传出,当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大惊。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他们立即找到副市长吴晗,希望他收回提议:我国目前考古工作技术水平还难以承担这样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文物的保存、复原方面的技术也不过关,这样庞大的发掘和保存,就连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国家也会感到头痛。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负责人

但对主管北京市文化教育工作的吴晗来说,他决心已下,难以改变:全国解放已经多年了,有老一辈专家,又有新一代大学生,从人力物力都有条件胜任这项巨大的工程。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考古人员清理陪葬品

由于明长陵规模过大,没有足够人力物力,郭等就提议从万历皇帝的定陵开始,先积攒经验,为后期长陵挖掘做准备。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定陵现状,风水很好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万历这辈子修定陵花银八百万两,万历三大征才耗银一千一百六十万两(万历三大征指明1573年—1620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被判断墓中珍宝无数,也是招致被掘坟的原因之一,明末崇祯连区区几十万两饷银都拿不出来,可悲可叹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工作人员清理

就这样定陵就这样开始了挖掘工作,他们发现在宝城西南边的砖墙上似乎有一条裂缝,怀疑这里是墓门所在。大家爬到顶上一看,在裂缝的上端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刻着"隧道门"三个字。后来考古队就从这里开始试掘,果然是一条隧道。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墓穴破门

结果也正如反对者所预料的那样,定陵挖开后,大量的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定陵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兵马俑暂停发掘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避免主动发掘的期间考古学家们也没闲着,他们在研发思考,如何避免空气的进去,怎样做好封闭。前段时间兵马俑那边就有喜讯,成功制成了一种喷剂,可以保护兵马俑表面的彩绘。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能看见大红大绿的兵马俑了。

当然也是有所收获的:定陵发掘的一个收获,是发现了明代皇帝在棺材里并不是仰卧平躺的,而是身体侧卧,双腿微曲如睡眠状的"北斗七星"葬式,这是之前没人知道的。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北斗七星葬式

后1958年一座帝王墓的发现——武则天和唐高祖李治的合葬墓乾陵,郭沫若等人立即提议挖掘,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发掘计划》。至于要发掘的原因如下,"毫无疑问,里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贵书籍字画,说不定有武则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石破天惊,这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很快这份报告被送到了周总理的案头,当时明定陵正在发掘,现场问题不断。于是周总理批示:此事留给后人来完成吧。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郭、吴

虽然乾陵没有被发掘,但是乾陵的几个陪葬墓都被考古发掘了。从1960年8月到1972年5月,乾陵附近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陪葬墓被发掘。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郭沫若如果说开定陵是因为无知的话,在知道定陵被糟蹋成那样之后,他还继续上书想马上掘开其余帝陵墓就只能说是心思缜密了。

现如今定陵棺床上摆放的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的复制品,原棺已毁,尸骨无存。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1966年,定陵也没能逃过红卫兵小将的手掌。他们将地面的景物浏览一遍后,兴致盎然地要进地宫,砸烂这几百年封建王朝的老窝。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保存在定陵文物仓库中的万历皇帝及皇后的尸骨被揪出。

明定陵挖掘,郭沫若居功至伟,帝王墓不是那么好“碰”

现状

所幸,当时痛定思痛的郑振铎和夏鼐也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一申请。目前不主动发掘帝王陵也成为了考古界的一个定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