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犧牲的讚歌

《國殤》——犧牲的讚歌

《國殤》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什麼著作呢?是一組楚國祭祀所用的樂歌。《九歌》大部分的篇章都是對楚國人敬重的神靈的歌頌,極富激情,極具藝術的感染力。

《國殤》在整部《九歌》中則有點特殊,屈原在這次的創作中把焦點對準了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楚國將士,《國殤》是對這些英靈的祭奠。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

為鬼雄!

《國殤》——犧牲的讚歌

大家看《楚辭》中的作品,尤其是屈原的詩作,很頻繁的會出現“兮”字,這也是楚地作品非常顯著的特點。“兮”是一個語氣詞,相當於“啊”、“呵”,用來增強詩歌的節奏感。

《國殤》這篇作品對戰爭的描寫是很細微的,很有感染力,讓人讀過彷彿就身處慘烈的戰場。“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這句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敵人侵犯我們的陣地,戰車兩側的馬,左邊的死了,右邊的被刀砍傷。“驂”指駕在車前兩側的馬,“殪”是死亡的意思。下面兩句,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響戰鼓。大家看這裡的描寫還比較寫實,再往下看:“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天昏地暗啊威嚴的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屍首棄原野。這個仗打的可謂驚天地泣鬼神,這裡對戰爭氣氛的渲染很成功,很有想象力,連天神都震怒了。所以你看屈原的浪漫主義,即便是寫到戰爭,也要加點誇張和想象進去,這完全是骨子裡帶著的一種創作本能。這麼多楚國將士陣亡,屈原最後有個表示:“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

子魂魄兮為鬼雄!”這些將士實在是英勇又威武,始終保持剛強啊沒人可以侵犯;身體雖然已經死亡啊,但精神不滅,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這一段話其實放在現在就是說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這是對這些犧牲將士的哀悼,以及對他們精神的肯定、讚頌。

《國殤》對人物的刻畫也是比較飽滿的,奮勇的將領,士兵的毫不惜命,面對敵人的侵犯決不妥協。大家看之前的《離騷》和今天的《國殤》,都是有敘事在裡面的,而且已經開始出現對人物的描寫,所以說《楚辭》是對後世的戲劇、小說產生了影響的。

《國殤》——犧牲的讚歌

當然我們在看《國殤》時,也會注意到屈原的情感體現,他不僅僅表達了對英雄們的讚頌,也表達了對戰爭的痛恨、不解。這裡我再說到題目,“殤”是什麼意思?就是還沒有成年就死掉了,對男子講就是還沒有行加冠禮,還沒有到二十歲。這是一層意思,另外“殤”也指死在外面的人。這樣我們就可以體會到屈原的情緒,《國殤》裡是含著惋惜之情的。“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戰士們出征不回,平原漫漫路程遙遠,這一句很有孤獨感,很有對未來的迷茫,對這場戰爭的疑惑,政治間的衝突,卻要這些年輕人來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國殤》要傳達的也有對戰爭的反思在裡面。

我記得高中時的語文課外讀物裡選過這篇作品,其實對於學生來說,《國殤》比《離騷》更易理解,它反映的是戰爭的慘烈與悲傷,更是對犧牲行為的肯定和禮讚。《國殤》在今天仍有它的意義,它所稱讚的、懷念的是英勇的行為,是敢於犧牲的精神。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承受過無數次戰爭的傷痛,在這些戰爭中,尤其是近現代戰爭中為民族獨立犧牲的英雄們都值得我們紀念。《國殤》是一個民族的大殤,象徵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浴火重生,任何時候,我們的民族都需要這樣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