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薯都,定西和乌兰察布谁更强?

薯业亦江湖,有江湖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发展。倘若一枝独秀,苦练内功,也难免有独孤求败的孤独。

同为薯都,定西和乌兰察布谁更强?


乌兰察布的崛起,督促薯都定西在危机中奋勇前行。定西是老牌薯都,尽管没有争取官方或相关协会颁发“中国薯都”的牌匾,但业界没人否认定西为“薯都”的事实。相较而言,作为后起之秀的小兄弟乌兰察布,以机械化的勇猛犁耙,为她赢得了“中国薯都”的名号和赞誉。在这方面,定西明显输了一招。

到底孰强孰弱?让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下面薯界从五个方面做一梳理和比较,也请业内方家指正。

一、种植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清朝时,定西就大面积种植洋芋。新中国成立后,洋芋更是定西人的救命薯,近年来,定西提出了“经济薯”的发展战略,将洋芋作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来发展。1974年,国家科委、农业部、中科院等部门的专家经过考察,将乌兰察布定为全国最优秀的马铃薯种植生产区域。

二、种植面积和种植模式

2018年,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01.62万亩。种植模式上以小型机械化为主,传统畜力种植为辅。80%以上为旱作,洮河、渭河、漳河流域的河谷川水区有一定的灌溉。

同为薯都,定西和乌兰察布谁更强?


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年来一直稳定在4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4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接近乌兰察布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0%,占全国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8%左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地区级位居第一。在种植模式上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90%以上采用喷灌或滴灌。

三、种薯繁育

定西市现有种薯企业3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脱毒种薯已在市域内实现全覆盖,还主要销往全省及内蒙古、贵州、河北、安徽、青海等10多个省区,部分原原种还出口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2018年全市建设原种扩繁基地8.003万亩,一级种等良种扩繁基地92万亩;全年计划生产原原种10亿粒以上,其中主食专用品种5亿粒。乌兰察布是全国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基地,有10多家种薯企业在此聚集,繁育出了后旗红、民丰红、铃田99等知名品种。

四、精深加工

定西市有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6家,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2家,加工能力达80万吨,其中精淀粉及其制品加工能力达50万吨、变性淀粉15万吨、全粉及主食产品13万吨、高档休闲食品1万吨、生物质基材1万吨。

在加工方面,乌兰察布的一批靠政府支持的项目,因王、陶先后出事,也颇受牵连。现在的加工情况,非常遗憾薯界没有拿到准确的数据。

五、品牌优势

在品牌建设方面,定西完败乌兰察布。定西现有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产品5个,“临洮马铃薯”成为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马铃薯及其制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6个。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区、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定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定区被命名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定西马铃薯”荣获2015年全国十大魅力农产品荣誉称号。“定西马铃薯”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12月,定西马铃薯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九部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除了“中国薯都”的称号,乌兰察布再没有可以骄傲的品牌了。

最后,特别感谢定西市马铃薯办和乌兰察布民丰公司提供基础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