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以爲包了餃子德軍卻堅持到戰爭結束!揭祕二戰庫爾蘭半島之戰

蘇軍以為包了餃子德軍卻堅持到戰爭結束!揭秘二戰庫爾蘭半島之戰

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戰爭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希特勒又為何會對猶太人如此仇恨?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戰爭中的啟示與實錄......


▼▼▼

蘇軍以為包了餃子德軍卻堅持到戰爭結束!揭秘二戰庫爾蘭半島之戰

1944年的德國顯然是日薄西山,已經連續奮戰了3年之久的德軍猝然發現,自己正在被蘇軍大踏步般的趕出國界。雪上加霜的是,9月中旬芬蘭這個昔日的盟友也選擇了與蘇軍停戰,調轉槍口。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德國高層不得不批准了撤離列寧格勒——這個圍困了900天都沒能打下的“布爾什維克”城周邊,轉而向德國本土的東普魯士方向撤退。

蘇軍以為包了餃子德軍卻堅持到戰爭結束!揭秘二戰庫爾蘭半島之戰

▲蘇軍的大踏步向前給了德國人前所未有的壓力。而由於指揮不當,後路被截,20萬德國軍隊就這樣被圍困在了庫爾蘭半島。他們所能依靠的只能是空運和海運才能撤出這片滿目瘡痍的“熱土”

由於形式變化,原屬北方集團軍群的第16和18集團軍未能從東普魯士的陸上安然撤出。就這樣,將近20萬的德軍和他們的僕從者被圍困在了波羅的海沿岸一處名為庫爾蘭半島的地方。而他們的解脫,要一直等到1945年5月8日。

蘇軍以為包了餃子德軍卻堅持到戰爭結束!揭秘二戰庫爾蘭半島之戰

▲1944年10月時的庫爾蘭橋頭堡局勢圖。希特勒對庫爾蘭半島的守軍始終是抱有一種“棄子”的心態在裡面。他認為,庫爾蘭橋頭堡的存在可以延緩蘇軍對當時德國東普魯士地區的入侵,牽制更多蘇軍來剿滅這隻龐大的武裝部隊。因此,他還特地給這隻陷入重圍的守軍冠以全新的稱號——庫爾蘭集團軍群。

然而,空有個番號卻沒有多少實際的戰鬥骨幹,是德國人在庫爾蘭最為尷尬的事。很多從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方向撤下來的德軍單位要麼是被消滅的只剩下幾百人,要麼就是嚴重缺乏彈藥補給。對此,德軍也從東普魯士和本土調運了部分運輸機來運輸傷員,同時竭力使用位於波羅的海的海軍資源,來將這些老弱病殘調出這塊是非之地。為了給他們戰鬥的決心,彈藥也隨船抵達當時的庫爾蘭橋頭堡港——利帕耶亞。那些原本以為能夠坐船回到德國本土的士兵們一度歡呼雀躍,認為自己可以回家了。但事實上,只有傷員,婦女,兒童以及眾多拖家帶口的納粹高官才有權享受這一待遇。儘管如此,德軍士兵在庫爾蘭半島的作戰中一共擊退了蘇軍5次大規模的攻勢,牢牢的將戰線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直至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

蘇軍以為包了餃子德軍卻堅持到戰爭結束!揭秘二戰庫爾蘭半島之戰

▲德國投降後,庫爾蘭橋頭堡的抵抗也隨之瓦解。然而在蘇軍攝像機的鏡頭中,大多數從庫爾蘭半島走出的德軍士兵眼神中充滿著高傲和鄙夷。因為他們是一直抵抗到最後的戰士

對於庫爾蘭半島的局勢,蘇軍其實也並沒有留下太多兵力。他們只需要維持對當面兩個德國集團軍的壓力即可,在蘇軍眼中,這座面積不大的橋頭堡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戰俘營。然而,蘇軍發起了5次攻勢仍然未能攻破這座“戰俘營”。

蘇軍以為包了餃子德軍卻堅持到戰爭結束!揭秘二戰庫爾蘭半島之戰

蘇軍以為包了餃子德軍卻堅持到戰爭結束!揭秘二戰庫爾蘭半島之戰

▲由於紀念庫爾蘭戰役的袖標。這兩款樣式不同的原因是戰爭末期德軍甚至已經無法用精緻原料生產袖標,只能依賴於各個小加工作坊,所以品相不一。而這款袖標也是二戰中最珍貴的袖標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