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丁偉說給李雲龍一個師敢打太原,這句話可行性有多少?

李雲龍即便敢,也拿不下來,因為太原城不是二營長的意大利炮能解決得了的硬骨頭。

抗戰中當然沒有八路軍攻打太原城這樣真實的案例,但把時間推後幾年(權當李雲龍打過太原城的主意是在四十年代初期),確實發生了一場真實而慘烈的太原戰役。對手不是日軍,而是公認比日軍戰力弱上很多的閻錫山的國民革命軍(但有很多日本軍事顧問甚至日本士兵參戰)。

《亮劍》中丁偉說給李雲龍一個師敢打太原,這句話可行性有多少?

太原戰役從1948年10月初打響外圍戰鬥,一直到1949年4月底才解放太原,時間綿延六個多月,進攻一方戰役前期出動了11萬多人,到了後期出動有32萬人,攻城的最後時刻,進攻部隊動用了1300多門火炮,才啃下了守軍只有7萬多人的這塊硬骨頭(戰役前期有12萬餘人)。

《亮劍》中丁偉說給李雲龍一個師敢打太原,這句話可行性有多少?

最終的傷亡情況,進攻方4.5萬人,防守方5萬餘人,另,防守方最後7萬餘人被俘,太原戰役成為進攻方犧牲非常大的一次國內戰役,僅在太原東山要塞群,進攻方就損失了2萬人,可見太原防線之穩固。

《亮劍》中丁偉說給李雲龍一個師敢打太原,這句話可行性有多少?

回到李雲龍打太原城主意的年代,當時的太原是侵華日軍第一軍駐地,第一軍下轄以下三個甲種師團——第六師團、第十四師團,第二十師團,當時的每個日本陸軍師團相當於國軍一個軍、三個師的規模(紙面上國軍要高一些),就此換算下來,駐紮在太原的日軍第一軍可以扛住國軍九個師。但眾所周知,當時的日軍戰力與國軍大概相當於一比五,即,五個國軍的犧牲才能換來一名日寇的死亡。如此換算,日軍的第一軍簡直可以扛住國軍的四十五個師的兵力。

好吧,給咱老李一個師的兵力,他敢按照丁偉所說的那樣,帶上二營長,去打日軍第一軍駐紮的太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