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有用嗎?沒用,榜樣有用嗎?沒用,那只是在販賣焦慮

整個社會現在最流行的就是在互相販賣著焦慮。現在是高考季,高考一結束販賣焦慮就更多了,比如我今天在今日頭條是刷到這麼一條信息:一位清華735分學霸:給中國父母的8個忠告。

就要講什麼內容:關於分數,享受生活,閱讀經典,潤物無聲,關於粗心,培養孩子的能力,賞識孩子,扶持自信,呵護自尊。

這八條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不然別人也不會去看了。

鼓勵有用嗎?沒用,榜樣有用嗎?沒用,那只是在販賣焦慮

那這則新聞的潛臺詞是什麼?

清華學霸,說明這是學習的成功者,她本身就很有說服力,你點擊進去看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個頭銜,但如果換成一個連三流學校都考不上的學渣給你講8個忠告,那麼會有人看嗎?肯定沒有人看,事實上失敗者的經驗才是更有意義,而我們普遍只關心成功者,因為這新聞很真實的抓住了你焦慮的心裡,因為點進去看的肯定以父母為主,而且是正在為怎麼教育孩子焦慮的父母準備

但問題在哪裡?

看的人覺得有道理,但都忘記清華,能考上的全國才二千多,成為學霸的全國有幾個?狀元只有一個。狀元真的靠父母教出來?有人說過一句話,是天才,不管在哪裡都蓋不住他的光芒。這就是問題的地方。

所有的成功者全都只強調努力,而不會告訴你其他

比如為什麼大家很喜歡聽馬雲的故事,因為馬雲的演講告訴你成功的可能性,他的切入口和引發你的共鳴在哪裡?就是很多次失敗,吃泡麵,白手起家,連應聘肯德基都失敗,給人的感覺馬雲的起點真的實在太低了,比自己的起點還低,所以大家喜歡聽馬雲講,因為覺得能複製他的成功,但如果換成是李澤楷,估計沒有人聽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老爸叫李嘉誠,他的成功有什麼好學,也學不了,給人的感覺是拼爹。

但馬雲並沒有告訴你他一開始就是一個很優秀的人,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能夠留校首先你的成績肯定是優秀,1995年,30歲的馬雲憑著出色的工作表現被評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一個經過七年時間就成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你可能工作了一輩子,在單位連個優都評不上。

鼓勵有用嗎?沒用,榜樣有用嗎?沒用,那只是在販賣焦慮

所以不管是拼自身的優秀程度,還是拼爹具備馬雲這樣條件的,基本上不是坐在臺下或坐在視頻前聽他演講的人。

所有的成功者都會告訴你,他是靠努力才成功,而不是其他,所有的成功者全都否認運氣的重要性,這裡有很深的思想和哲學根源,因為近代思潮中有一個核心的觀點:人定勝天。

在古代,書山有路勤為徑,懸樑刺股等等這些榜樣無不告訴你,只要努力,你一定會成功的。這是約成俗成的潛規則,所以大家都會迴避講運氣,似乎講運氣和懶惰會聯繫在一起,和價值觀相沖突。事實上問題就在這裡,和你條件相同,努力一樣,為什麼馬雲會成功,別人不會。雷軍常說這麼一句話,我比馬雲更努力,我起步比馬雲早,但為什麼還是馬雲更成功,這就是雷軍之問。雷軍28歲就在金山管理層,而馬雲還在大學教書,憑什麼馬雲一定要比雷軍成功,運氣,但根本沒有人去承認。

所以榜樣沒有任何作用,除了販賣焦慮之外,別無用處。

當然樹立自己的理想還是有用的,人無夢想鹹魚也不會翻身,但翻身之後還是鹹魚,如果認識到自己就是鹹魚,那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但你指望翻身就成了活魚,這本身就是一種奢望,而這種奢望恰恰是中國人所希望的,因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下,在商家的驅動下,焦慮成了大家相互販賣的東西。

我下一個定義,這個定義估計是我首創,那就是焦慮是商業活動的核心動力。

只要你打開手機,打開電視,翻開雜誌,他們會告訴你美好的生活方式,小資生活該怎麼過,女人不化妝出門就是對人的不尊重,住大洋房怎麼幸福等等傳遞的信息就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過這樣的生活,這一邏輯就是商業活力的源動力。說這個有些遠,說點近一些。

兩孩子的父母在一起,開口閉口就會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然後就會相互的自然不自然的比較,此時焦慮就形成了,如果周圍的人都很優秀,那麼剩下的二個家長估計會急的沒了任何主見,只要別的優秀的孩子幹什麼,他們肯定會跟風,因為不能掉隊啊,理由非常簡單。所以此時的家長的智商已經降到0,我這只是客氣的說,嚴格來說此時的智商降到了負數。

而校外的輔導機構就完全了利用了這種焦慮,而這個焦慮會疊加,最後形成一個死結誰也解不開,所有人都會捲進來,但大部分人去的目的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求得心安。所以不管你有多少禁止課外輔導等條令,最後都會被消解成無形,因為這是商業領域,教育的手是伸不進來的。

鼓勵有用嗎?沒用,榜樣有用嗎?沒用,那只是在販賣焦慮

焦慮有一天會到達極限,焦慮的極限是什麼?你們猜一猜

焦慮的極限就是絕望。全社會的焦慮絕望的形成就是。。。。。。,而個體的焦慮絕望的標準就是抑鬱,暴躁兩種選一個,為人父母,他們的結果是失望,這只是最好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是傳遞這種絕望到孩子,不放棄,繼續折騰孩子到自己滿意的程度,所以孩子跳樓,自殺,極端等情況的出現,還有放任自流了最後孩子成了受害者。

有飯吃就是盛世,很多人都忘記了有飯吃就是幸福生活了,我這句話現在說出來,一萬人看到,會噴出一萬零一個罵估計還不解氣。因為全體已經被焦慮控制了。

什麼是美好生活?

有飯吃是一個恆定判斷,但美好生活?

什麼是美好的生活,我相信所有人都有答案,而且馬上都能說出來。我覺得有飯吃就是美好生活,你可能認為住上小樓是美好生活,他可能認為周遊世界是美好生活,那怎麼辦?

商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分成兩派,一派就是按商人傳授模式去努力追求,另一派就是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也達不到那個標準,所以才有了佛系青年,佛系青年不是對這種焦慮反抗,而是對這個焦慮達到頂點作過的過激反應。他們比第一派更加的焦慮。

講到這裡相信所有人都明白,榜樣是什麼?鼓勵又是什麼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