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歐班列帶動效應顯現

6月28日,中歐班列(成都)鳴笛啟程,緩緩駛出成都國際鐵路港,標誌著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達2000列,成都成為國內首個實現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2000列的城市。據悉,該班列裝載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發往荷蘭蒂爾堡,預計14天左右到達。

運行僅五年 已拓展至境外16個主要城市

2013年4月26日,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青白江始發,架起快捷暢通的亞歐大陸橋,從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歷史。四川,一躍成為中國內陸開放新高地。

經過五年運行,中歐班列(成都)已織線成網,連接境外16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每天從成都至歐洲間往返的班列不少於3列,已構建以成都為樞紐、聯繫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在這條大通道上不斷延伸。

東向拓展“蓉歐+”鐵路班列貨運通道,依託長江水道和沿江鐵路打通聯結長三角、珠三角等的東向通道,輻射日韓、港澳臺及美洲地區。

西向在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加快成都至西寧鐵路、川藏鐵路等建設,爭取成格鐵路納入國家規劃,開闢經霍爾果斯出境的第二條西向國際物流通道,形成經阿拉山口至蒂爾堡、經霍爾果斯至伊斯坦布爾的泛歐鐵路大通道,打通進出印度洋阿拉伯海最近的鐵海聯運通道。

南向著重打造蓉桂陸海通道,穩定運行經廣西欽州聯通東南亞、澳新、中東的鐵海聯運班列和經廣西憑祥至越南河內的跨境鐵路班列,適時開通經雲南至東盟國家的泛亞班列,依託泛亞西線連接緬甸皎漂港,打造進出印度洋孟加拉灣最近的鐵海聯運通道,形成東中西三大泛亞鐵海聯運大通道。

北向穩定開行經二連浩特直達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有效覆蓋獨聯體國家,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

強化運營模式創新 通道輻射帶動逐步增強

去年以來,成都國際鐵路港創新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提單金融服務,鞏固首張中歐班列提單創新成果,實現國外國內段鐵路運輸的整合,賦予陸路運輸提單物權屬性,以提單質押方式開具信用證進行貿易結算,提供配套物流金融支持,貨物實現“門到門”運輸,“一次委託、一口報價、一單到底、一票結算”。

創新集拼集運組織模式,去年12月成功完成中歐班列(成都)在烏魯木齊去程、回程集拼集運測試。海關監管由“列”變為“節”,內外貿商品集拼集運,有效提升裝載量,降低運行成本。推動艙位共享、代碼共享、資源共享、通關便利,促進和提升中歐班列(成都)重載率。

中歐班列(成都)逐步從開行數量轉向提升班列運營效能,重點圍繞本地貿易產業發展需求,結合大宗物資交易和進出口貨物貿易需求,為客戶提供融入供應鏈的物流、貿易、金融一體化服務。今年先後開行俄羅斯至成都木材運貿一體化班列,打通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至成都的木材貿易通道,為西南木材交易中心的建設提供了保障。根據莫斯科與成都間商貿的需求,開行成都至莫斯科運貿一體化班列,輻射帶動省內攀枝花地區的蔬菜、水果和成都生產的鞋帽、服裝等打開了俄羅斯市場,同時將俄羅斯的糖果、巧克力、紙漿等源源不斷運往中國。

隨著成都國際班列開行規模的擴大,這趟國內開行數量最多、開行頻次最穩定、運輸時效最短的國際班列對產業和貿易的帶動效應逐步發揮,四川省近年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長79.8%,為西部內陸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提供了穩定的國際物流通道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