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爲何沒得好報?

向紓孜

其實這個事情可以總結成漢文帝父子怎麼對付周勃父子。我們知道,周勃是西漢開國功臣,被封於絳侯,八千一百八十戶,在漢初開國功臣排名第四,第一是蕭何,第二是曹參,第三是張敖,其中張敖是張耳的兒子,劉邦的女婿,後來本來是趙王,後來被貶為宣平侯。

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一起誅殺了誅呂,迎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為帝,也就是漢文帝。周勃被封為右丞相,食邑一萬戶,賞賜黃金五千斤。沒多久後,有人就跟他說,你誅了諸呂,迎代王成為皇帝,您也得到了賞賜,如果您還在高位上,那麼就會大難臨頭了。

周勃一聽,心裡也是一驚,就向漢文帝提交了辭職信,漢文帝就準了。再過一年多,丞相陳平死了,漢文帝又讓周勃回來當丞相。再過了十個月,漢文帝說,前些天呀,我讓列侯們都回到自己的封地,您呢就做個表率,也回去吧,周勃於是丞相被貶,回到了封國。

周勃的封國絳縣在河東郡,每次河東的郡守,或者郡尉來巡查絳縣的時候,周勃老擔心自己被殺,所以每次見郡守和郡尉的時候,自己穿著鎧甲,然後讓家人帶著兵器,這樣就有人上書說周勃要謀反。

漢文帝就交給廷尉來審理,獄卒呢老是欺負周勃,周勃就拿出千金給了獄卒,獄卒就教他請公主幫助,因為周勃的大兒子周勝之娶的是公主,周勃又拿了很多財物給薄昭,薄昭是薄太后的弟弟。

薄太后,拿著頭巾扔向漢文帝說,如果周勃想謀反,早在他有北軍的時候就做了,何必現在只有一個小縣的時候做呢?漢文帝說:廷尉那邊查清了,然後就放周勃回家了,漢文帝十一年病逝。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率軍平定,但是因為周亞夫沒有救援被吳楚聯軍圍困的梁國,而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兒子,漢景帝的弟弟,所以周亞夫也得罪了梁王劉武。

公元前152年,周亞夫擔任丞相,漢景帝想要廢黜太子劉榮,周亞夫堅決反對,漢景帝就漸漸疏遠了周亞夫,而且梁王劉武每次入京,都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竇太后自然也會在漢景帝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

竇太后想要封皇后王娡(漢武帝的生母)的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不同意,竇太后很堅持,漢景帝只能說和大臣商量,周亞夫說,漢高祖劉邦訂了規矩,就是不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軍功的不能封侯,王信不封侯。

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個人投降了漢朝,漢景帝十分高興,想封這五人為侯,這樣就能夠鼓勵更多的匈奴人投降漢朝了,周亞夫又反對了,說這些人變節怎麼可以封侯呢。漢景帝說周亞夫太過迂腐,然後那五人最後還是封了侯,周亞夫就託病辭去丞相之職。

後來,漢景帝給周亞夫單獨設宴,但是沒有給他筷子,周亞夫有點不高興,找負責的人要筷子,漢景帝笑著說:這個也能讓你不高興嗎?周亞夫很不樂意的向漢景帝謝罪。漢景帝剛說一聲起來吧,周亞夫立馬就起了,然後直接就走了。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的背景,嘆息說: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輔佐少主呢?

總的來說,周勃與周亞夫之所以被那樣對待,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性格,漢朝的其他的列侯都不會如此,漢文帝怎麼會放心把漢景帝交給周勃,漢景帝怎麼會放心把漢武帝交給周亞夫呢?


歷史簡單說

漢朝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儘管都被封侯,但因為性格上的缺陷,父子倆均以悲劇形式告別了人生。

1、周勃:從草根到封侯

周勃年輕時靠編織“蠶箔”為生,因為會吹樂器,常在一些鄉親的黑白事上吹簫、奏輓歌。另外,周勃身材高大,有力氣,能拉起硬弓。

劉邦起事後周勃以侍從官身份跟隨,立下戰功,獲封五大夫。隨後,在多次攻城戰中,總是第一個殺上城頭,跟隨劉邦打到咸陽,為滅秦立下汗馬功勞。劉邦被封漢王后,周勃也獲封威武侯,跟隨劉邦進駐漢中,以將軍身份平定三秦,在秦地獲得封地。再後來,一路平定天下,滅項羽,勝仗無數,上等功拿到手軟。西漢立國後,獲封絳侯。

周勃的軍旅生涯沒有隨西漢立國而結束,他以將軍身份隨從劉邦征討韓王信,與胡人作戰,降服太原郡六城,攻下樓煩三座城,因戰功最多被晉升為太尉。在陳豨、盧綰叛亂中,又以相國身份參與平叛,一時風光無二,樊噲也只能屈居其下。

周勃在劉邦死後、呂氏專權時擔任太尉,呂后死後與陳平謀劃誅滅呂氏家族。漢文帝即位後被任命為右丞相,人生也達到頂峰,真正的是:人一之下,萬人之上。

2、回封地養老,隨時擔心被殺

周勃當上右丞相不久,有人勸他:“你誅滅呂氏,擁立天子,聲名威震天下。受到豐厚賞賜,身處尊位,如此被寵幸並不能長久,要小心災禍降臨。”

周勃聞言恐懼,請求辭去丞相,漢文帝答應了他。1年後丞相陳平去世,漢文帝重新啟用周勃為丞相。不到1年,被免職並命令去封地養老。

史載:回到封地後,每當地方官員巡視,周勃擔心被殺,就披掛鎧甲,命家人手持武器接待這些官員。

3、1000金換來救命5個字

成驚弓之鳥的周勃很快惹麻煩了,有人上書稱周勃要謀反,漢文帝看到奏書後讓廷尉處理,京城長安的刑獄官就把周勃逮捕審問。

周勃嘴不是一般的笨拙,用現代人的話是“三槓子砸不出一個屁”,老實忠厚。不喜愛文辭學問,後人評價他“厚重少文”,見到儒生、能說會道的遊士就要求他們:有啥事趕快說!意思是,沒事就別嘮了。

面對刑獄官,本來嘴笨的周勃更不會說話了。獄吏就欺凌侮辱他,周勃只好拿出1000金送給獄吏,獄吏才在木簡背後寫了5個字——以公主為證。意思是可以讓公主作證你不是謀反。公主指漢文帝女兒,周勃長子娶了她為妻。

4、感嘆:最尊貴的是監獄小官

請求了公主後,周勃又把所受賞賜送給薄太后之弟薄昭。在定案時,薄昭向薄太后說情,薄太后是漢文帝生母。於是,漢文帝在朝見薄太后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漢文帝扔去,“過去周勃帶著皇帝印璽領兵,那時候不反,現在養老住在小縣城裡,倒要叛亂?”

此前,漢文帝已看到周勃供詞,知道他並不是謀反,就謝罪:“獄吏剛好查清,馬上要放他了。”就赦免周勃,恢復了爵位和封地。周勃無罪出獄後說:我當年率百萬大軍,直到現在才知道,將軍沒有什麼了不起,獄吏才最尊貴!

5、周亞夫:縱紋入口,被預言會餓死

周勃死後,其長子繼承爵位,6年後因與公主感情不和,又殺了人,被廢除封地。1年後,漢文帝把周勃次子周亞夫封為“條侯”,等於接續了周勃的爵位。

周亞夫之前做河內郡守,有個叫許負的人為他看相,說:你3年後封侯,封侯8年任將軍和丞相,位尊權重,沒有一個大臣能和你比。再過9年,你會餓死。

周亞夫笑著說,我哥哥繼承父親爵位,即使他死了,他兒子會接替,我怎麼會封侯?假設我能達到你說的富貴,怎麼又會餓死?許負指著周亞夫嘴說:“你臉上有縱紋入口,這是會餓死的面相。”

6、細柳閱兵,令皇帝折服

漢文帝時匈奴入侵。漢文帝任命劉禮駐軍霸上、任命徐厲駐軍棘門、周亞夫駐軍細柳。漢文帝親自尉勞軍隊,到霸上、棘門時,一路奔馳入營,從將軍到官兵都騎馬迎送。最後到達細柳軍營,營中官兵披甲持鎧,弓弩張開,弓弦拉滿。漢文帝前導車馬來到後,不被准許入營。

前導車馬說:“天子就要到了!”軍門都尉說:“將軍命令說‘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果真,漢文帝到了也不能入營。於是派使者手持符節下詔令:“我要入營慰勞軍隊。”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營門守官對漢文帝車馬說:“將軍令,軍營不準縱馬奔馳。”漢文帝只好拉緊馬的韁繩緩慢行進。

進入營中,周亞夫手持武器拱手行禮:“佩甲將士不能跪拜,允許我以軍禮參見。”漢文帝立刻面容莊重,靠在車馬橫木上向官兵致意。勞軍儀式結束後漢文帝離開軍營說:“這才是真正將軍!我們在霸上和棘門看到的,簡直是兒戲,他們的將軍早晚會被襲擊當俘虜。至於周亞夫,敵人怎麼可能侵犯到他!”1個多月軍情解除,周亞夫被授予中尉。

7、平七國之亂結仇梁王

漢文帝臨死前告誡太子:“發生危急,周亞夫可擔當領兵重任。”漢景帝即位後,就授予周亞夫車騎將軍官職。漢景帝三年發生七國叛亂,周亞夫升為太尉,領兵平叛。他請示漢景帝:楚兵勇猛,很難取勝。我想把梁國放棄,讓他們進攻,我再去斷絕他們的糧道。漢景帝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

此時叛軍進攻梁國,梁國請求援救。周亞夫領兵不救,跑到昌邑,加固城牆不出擊。梁國每天派人求救,周亞夫堅持不出。梁國只好上書漢景帝,漢景帝下詔命周亞夫出兵。但周亞夫不遵從詔令,仍不出兵,只派輕騎兵斷絕了叛軍糧道。最終,斷了軍糧的叛軍被擊敗,吳王劉濞也被越人斬首。此戰3個月,軍中將領公認周亞夫作戰方案是正確的。但梁王和周亞夫卻為此結仇。

在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樑王。梁王叫劉武,是漢文帝的嫡生次子,和漢景帝是同母所生。七國之亂中抵禦吳楚聯軍死守睢陽(今河南商丘),拱衛國都長安,竇太后對他極其寵愛,多次提議“兄終弟及”,意思是漢景帝死了,讓劉武這個弟弟繼位。

8、兩次封侯事件,周亞夫得罪皇帝和太后

周亞夫戰後升為丞相。但後來漢景帝要廢慄太子,周亞夫極力反對,未勸阻成功。漢景帝就此疏遠了他,梁王每次進京也常給竇太后說周亞夫壞話。有一天,竇太后說:“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漢景帝就和周亞夫商議,周亞夫說,當初高皇帝(指劉邦)規定非劉氏不能封王、非有功之人不能封侯,誰不遵守天下人共同征伐。王信雖是皇后哥哥,但沒有功,封他為侯違祖約。耿直的周亞夫由此把竇太后得罪了。

後來,匈奴王唯徐盧等人投降漢朝。漢景帝要封他們為侯,鼓勵其他匈奴人向他們學。周亞夫說,這幾個人背叛君主投降,陛下封他們為侯,“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那麼,還怎麼責備那些不守節操、投降事敵的臣子?漢景帝說:“丞相之意不採用。”並把唯徐盧等人全都封侯。見狀,周亞夫稱病不朝,在家中退養起來。漢景帝只好免去了他的丞相職務。

9、賜肉不給筷子,周亞夫發怒

周亞夫被免職後不久,漢景帝在皇宮召見他,賞賜了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塊肉,沒有切碎,也沒放筷子。周亞夫一看大為不滿,轉頭叫宴席官“給我拿筷子來”。

漢景帝一看就笑著說:“此不足君所乎?”現在這樣還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周亞夫聞聽此言,連忙摘下帽子謝罪。

漢景帝起身時,周亞夫趁機快步走出皇宮。漢景帝目送他出去後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這個人遇事就不滿意,將來不能擔任少主新君的大臣啊!

10、買殉葬兵器獲罪,5天不吃飯餓死

此事不久,周亞夫的兒子給父親買了500件殉葬用盔甲盾牌(這個當兒子的腦子進水了,你爹還好好的,沒事瞎折騰)。僱來的搬運工都很累,但周亞夫兒子不給人家工錢。僱工們一怒之下告周亞夫兒子要謀反,最後追究到了周亞夫。

漢景帝把狀告文書交給官吏,官吏按上面的內容責問,周亞夫拒不回答。漢景帝也怒了:“我不任用你了。”下令交給廷尉。廷尉問:“你要造反嗎?”周亞夫說:“我買的都是殉葬用的,怎麼會造反?”

此時的周亞夫未必知道當年父親周勃的那句話:將軍算什麼,最尊貴的是監獄小官。因為此時的獄吏小官說了一句話:“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你縱使不在地上造反,恐怕也是要地下造反吧!

史載:獄吏逮捕周亞夫時,他想自殺,被夫人制止。這時,他被關進監獄,5天不吃飯,絕食,吐血,身死。果然被當年的看相人說中:你會被餓死。


指動濟南

說到西漢名將,首先不可否認其中最被人廣泛所知的必是大將軍---韓信。但在韓信耀眼的光環之下,西漢也不乏諸多名將,例如:周氏父子--周勃、周亞夫

這對父子都先後擔任過西漢的太尉與丞相職位,也都封爵,最值得深思的是,他們父子二人都被誣陷謀反,含冤下獄,但結局大相徑庭:周勃被查明真相而無罪釋放,而周亞夫還沒等到查明真相就因屈辱難忍以致絕食吐血身亡。

周勃

周勃

生年不詳--公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漢高祖時太尉、漢文帝時宰相。於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後受封絳侯,又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曾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漢文帝繼位後,兩度拜相。主要成就:西漢開國元勳,平定諸呂之亂。

早年隨劉邦反秦

周勃,沛郡豐縣人,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他出身貧苦,早年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經常為有喪事的人家做吹鼓手來維持生計,後來又做了拉強弓的勇士。但他自幼習武,弓馬嫻熟,孔武有力。

劉邦剛起兵之時,周勃以中涓的身份跟隨他攻打胡陵,取下方與,之後攻打秦軍。後被劉邦賜五大夫爵位。在楚軍襲擊章邯之時,周勃又立了下等功,接著平定魏地等。攻打齧桑,周勃最先登上城池;在東阿之下打敗秦軍,後奪取甄城;襲取宛朐,俘獲了單父縣令;在雍丘城下進擊李由軍隊。

漢軍攻打開封,周勃的軍隊先到城下的最多。劉邦自沛縣起兵到返回賜縣,共一年零兩個月。楚懷王封沛公為安武侯,任命他為賜郡郡長。沛公拜周勃為虎賁令。後在藍田擊破秦軍,到達咸陽,秦滅。

楚漢相爭 封侯拜將

項羽到達咸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賜周勃為武威侯。周勃跟隨劉邦進入漢中,劉邦拜之為將軍。劉邦平定三秦,到達秦地後,把懷德賜給周勃作食邑。漢軍攻打槐裡、好疇時,周勃立上等功。漢軍進擊趙賁、內史保於咸陽,周勃又立上等功。

漢軍北去攻打漆縣;進擊章平、姚印之軍隊;往西平定沂縣;回軍取下鄖城、頻陽;在廢丘圍攻章邯; 攻破西縣縣丞的軍隊;進擊盜巴軍隊,打敗敵軍;攻打上鄒;往東把守崤關;轉過來進擊項籍;攻打曲逆,周勃立上等功。回軍把守敖倉,追擊項羽。

項羽死後,漢軍乘勢平定楚地泗水和東海郡,共得二十二個縣。後回軍把守雒陽、梁陽。劉邦把鍾離縣賜給周勃和穎陰侯灌嬰,作為他們共有的食邑。周勃以將軍身份跟隨劉邦討伐反叛者燕王臧荼,在易縣城下打敗叛軍。周勃率領士兵在馳道上阻擊叛軍,功勞最多。劉邦賜給周勃列侯的爵位,分剖信符,讓其爵位世代相傳,並把絳縣八千一百八十戶作為周勃的食邑,號稱絳侯。

削平燕王叛亂

燕王反叛,周勃以相國身份取代樊噲率領軍隊,攻下薊縣,俘獲燕王盧綰的大將抵、丞相偃、郡守陘、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滅渾都縣;在上蘭打敗燕王盧綰的軍隊,又在沮陽再擊破盧綰的軍隊。追趕叛軍到達長城,平定上谷十二個縣,右北平郡的十六個縣,遼西、遼東二十九個縣,漁陽郡的二十二個縣。

周勃隨從劉邦共俘獲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和二千石的官吏各三人;另外他還打敗兩支軍隊,攻下三座城池,平定五個郡,七十九個縣,俘獲丞相、大將各一人。

平定諸呂之亂

周勃平定燕國叛亂之後就回軍了,高祖劉邦已經去世,他以列侯身份侍奉漢惠帝劉盈。惠帝六年,任命周勃做太尉。十年後,呂后逝世。呂祿以趙王的身份擔任漢朝上將軍,呂產以呂王的身份擔任漢朝相國,把持漢朝大權。周勃雖居太尉,不得進入軍營之門;陳平雖是丞相,不能處理政務。之後周勃、陳平等秘密謀劃,終於誅滅諸呂,擁立代王劉恆繼位,是為漢文帝。

兩度拜相

漢文帝劉恆即位後,任命周勃為右丞相,賜黃金五千斤,食邑萬戶。約一月後,有人勸周勃:您已誅滅諸呂,擁立代王為皇帝,威震天下,也得到了厚賞,居處尊位,已很受寵信,時間一長災禍難免要降臨您身上。周勃聽後恐懼,也自感危險,遂向文帝請辭,歸還相印。

一年多後,丞相陳平去世,漢文帝又任命周勃為丞相。但沒過一年,漢文帝說:前日我詔令列侯,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國去,有的人還沒有動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國去吧。於是周勃被免去丞相職務,前往封國。

晚年被誣謀反 幾乎喪命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當河東郡守、郡尉巡行各縣到達絳縣,絳侯周勃自己畏懼被誅,經常身披鎧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來見郡守、郡尉。此後有人上書告發周勃想謀反,皇上就把這件事交給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給長安處理,於是捕捉周勃治罪。

周勃恐懼,不知怎樣答辯。獄吏侮辱他,周勃拿千兩黃金送獄吏,獄吏就在牘板背面寫上字示意他說:請公主作證。(公主,是漢文帝的女兒,周勃的長子勝之娶公主為妻,所以獄吏教周勃引用公主作證)。

後周勃給薄昭(薄太后的親弟弟)贈送一些財務,在案件緊急關頭的時候薄昭替他向薄太后進言,薄太后也認為周勃並沒謀反。等到漢文帝臨朝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文帝擲去,說道:絳侯身掛皇帝賜給的印璽,在北軍率領軍隊,那時不反,如今身居一個小縣,反倒要謀反!

漢文帝已看過周勃在獄中的供辭,於是向薄太后謝罪:剛剛已經查清楚了,馬上就放他出獄。於是派使臣手持符節釋放周勃,恢復其爵位和封邑。周勃回到封國後,於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周亞夫

周亞夫

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叛軍,拯救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主要成就:駐軍細柳,保衛長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

繼承爵位,駐軍細柳,保衛長安

有一老婦人許負曾給周亞夫看相,曰:"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果然三年後,周亞夫的哥哥周勝之因殺人罪被剝奪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對漢朝立下戰功,下令推選周勃兒子中最好的來繼承爵位。眾人一致推舉周勃的次子周亞夫,所以漢文帝后二年,襲父爵為絳侯。

公元前158年(漢文帝二十二年),匈奴進犯北部邊境,漢文帝急忙調邊將鎮守防禦。為護衛京師,漢文帝派三路軍隊到長安附近抵禦守衛。宗正劉禮駐守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則守衛細柳。

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文帝親自慰勞軍隊,行至細柳卻不能入營,待周亞夫傳軍令打開營門,文帝才得以進入。又因軍營不準縱馬奔馳,於是皇帝衛隊只能牽馬徐行。後漢文帝對此大為讚賞,誇其治軍嚴明。一個月後,匈奴兵撤退。文帝命三路軍隊撤兵,升周亞夫為中尉,掌管京城兵權,負責京師警衛。

後漢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囑咐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說:以後關鍵時刻可以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將軍。漢文帝去世後,漢景帝即位後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

平定七國之亂,安邦定國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bì)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七國發動叛亂,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漢景帝升周亞夫為太尉,領兵平叛。

此時叛亂軍猛攻梁國,周亞夫沒有直接救援,他向漢景帝提出作戰計劃:楚軍一向剽悍,戰鬥力很強,如果正面決戰,難以取勝。可先暫時放棄梁國,從背後斷其糧道,然後伺機擊潰叛軍。漢景帝則同意了周亞夫的作戰計劃。

由於周亞夫兵行詭道,叛軍最終因缺糧,只好退卻,周亞夫趁機派精兵追擊,取得勝利。叛軍首領劉濞的人頭也被越國人割下送來。經過三個月,叛亂很快被平定,但梁王卻因周亞夫沒有及時救援,和他結仇。周亞夫對七國之亂的平定,維護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可謂居功至偉。

君臣疏遠,猜忌橫生

公元前152年(漢景帝五年),丞相陶青因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開始景帝對他很器重,有一次,漢景帝要廢掉太子劉榮,劉榮乃慄姬所生,但周亞夫反對廢太子,結果導致景帝對他開始疏遠。還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來,都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對他很不利。

後來,又發生了兩件事,導致了周亞夫被誣陷謀反進而絕食而亡的悲劇:

一:皇后兄長封侯之事

當時,竇太后想讓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但景帝不願,藉口說竇太后的侄子在文帝在世之時也沒有封侯。竇太后說則她的哥哥在世時沒有封侯,雖然侄子後來封了侯,但總覺得對不起哥哥,所以勸景帝封王信為侯,景帝只好推脫說要和大臣商量。 在景帝和周亞夫商量時,周亞夫則援引劉邦之規,說非劉姓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為侯,就是違背先祖,景帝聽後也無話可說。

二:匈奴將軍封侯之事

後來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景帝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它匈奴人歸順漢朝,但周亞夫反對: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景帝聽後很不高興,說: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然後將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亞夫託病辭職,景帝批准他的要求。

被誣謀反,悲劇而亡

同樣諷刺的是,周亞夫與他父親一樣,晚年都被誣告謀反,只不過他沒有其父那般幸運,漢文帝查清事實,其父無罪釋放。而周亞夫遇上的不是漢文帝,而是漢景帝。最終周亞夫因無法忍受被誣謀反帶來的屈辱,閉食抗議,不就吐血身亡。

周亞夫年事已高,其子偷偷購買五百甲盾,準備在他去世時發喪使用。但是當時,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甲盾。周亞夫的兒子給傭工期限少,還不想早點給錢,於是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他謀反。事件發生後,景帝派人追查此事。負責調查的人詢問周亞夫,周亞夫不知所為何事,也不知如何回答,負責此案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向景帝報告。

景帝很生氣,將周亞夫交給廷尉審理。廷尉質問周亞夫為何謀反,周亞夫則說兒子買的都是喪葬品,怎麼能是謀反呢?廷尉諷刺他: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於是閉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個人愚見:

縱觀周氏父子兩代---周勃:隨劉邦反秦滅楚,開漢立國;平定諸呂之亂,皇權重回劉氏之手。周亞夫:駐軍細柳,嚴於治軍,護衛長安;平定七國之亂,維護統一安定。父之開漢立國,子為安邦定國,二人都為劉姓漢室江山立下不朽功勳,奈何結局竟如此相似,冠以謀反之名。

對忠誠良將而言,還有什麼比謀反更嚴重的指責呢?有人說,由於其父子二人性格的缺陷與對政治的無知,導致悲劇一再上演。難道他們真的只能拜將,而不能封相嗎?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史詩雜談

周勃的悲劇命運,從他滅諸呂,迎立代王劉恆開始就註定了。

根據漢高主功臣列表來看,周勃的戰功僅次於曹參。

劉邦對周勃是非常看重的,稱他安劉者。

果然周勃沒有辜負劉邦的希望,帶領眾高帝時期大功臣,迎立代王。

此時的天下,蕭何、張良、曹參都不在了。唯一的大功臣就是周勃!

為了鞏固功臣集團的利益,周勃帶頭提出了迎立代王劉恆的計劃。

而其原因,則讓人可以琢磨。

其一、少帝和他的幾個弟弟,都不是漢惠帝劉盈的親生兒子,是呂后找來的狸貓,等他們長大了,我們就得死翹翹。(請思考,漢惠帝竟然一個兒子都沒有?哪兒去了?漢惠帝活了23歲。這就是後世說的惠帝無子。

其二、不能迎立的人,首先說的是齊王劉襄,這是劉肥的兒子,也是誅諸呂的時候起兵的親王。他的弟弟朱虛侯劉章宿衛長安。

這個人,沒有被周勃擁立為皇帝,為什麼?

其三、可以迎立的人,是代王劉恆,因為這個人溫厚寬忍(琢磨琢磨)他的母親薄夫人,也是溫厚寬忍(薄夫人被劉邦幸過一次,此後就沒怎麼見過劉邦,她的外戚勢力非常之小。)

通過這個計劃,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覺得他們,可以牢牢碾壓,外戚和皇族了。

然而不幸的是,漢文帝劉恆一當上皇帝,就任用了自己的親信。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還坐前殿。

對了還有他的舅舅“壬子,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於代”

為什麼這麼做?很簡單,啊這些大功臣可以私自廢立,我劉恆要是不能掌權,他們覺得不對勁兒,照樣廢了我,可我是誰啊,漢文帝劉恆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清楚了,給周勃丞相當然後罷免,最後陳平去世,漢文帝又讓周勃當丞相,這一次周勃聰敏些就改推辭,所以不久漢文帝就對他說。

前日吾召列侯就國,或頗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

以前我讓各位侯兒回自己的國家,都沒人去!丞相你是我最看重的,你帶個頭唄!

接下來就是周勃戰戰兢兢的時候了。漢文帝派人見他,他都得帶著軍隊。可見周勃是多麼的害怕,而且做的又是多麼的幼稚,這也正應了後人對周勃的評價,“勃為人木強敦厚”(2333333)

然後就被人誣告謀反,做了監獄,最後周勃出監獄的時候感嘆“吾嘗將百萬軍,安知獄吏之貴也!”你可以知道,周勃的權利已經被漢文帝剝奪殆盡!


至於他的兒子周亞夫


我就呵呵了,漢景帝為了讓劉小豬當上皇帝,連自己的親生兒子,劉榮都能搞死。

別說你一個周亞夫了。而周亞夫正是一個不同意廢太子的人!

史書裡面的一個橋段說,漢文帝給周亞夫一大塊豬肉,不切開,不給筷子。周亞夫直接就叫人送上來一個雙。漢景帝看著他笑道:“這莫非不滿足您的需要嗎?”

所以最後漢景帝抓住周亞夫的時候出現了下面的事情

吏簿責亞夫,亞夫不對。上罵之曰:“吾不用也。”

言外之意,你必死無疑!原因就在於為漢武帝掃清障礙物!劉榮(公元前148年死)都被搞了你周亞夫公(元前143年死)還這麼拽??????exm??????

另外周亞夫阻止了漢景帝封他的外戚王信(劉小豬的舅舅)

你看看周亞夫,延續了他爸爸的辦法,以功臣集團對抗外戚和皇族。

以上

目西


目西

周亞夫也是西漢名將,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平叛了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封他為條侯,而且委任給他重任。

讓他當了國相,可是,在他當國相的期間。

他和漢景帝相處的並不和諧,

皇帝和宰相是天下的第一,第二把手。

這兩個人若是鬧矛盾,吃虧的肯定是弱的一方。

當然,兩個人開始時好像都不怎麼弱。

我們來具體看看他們有哪些小摩擦?

第一件事,漢景帝想廢掉長子劉榮的太子之位。

他找國相周亞夫來商議,周亞夫給他的回覆是太子沒有過錯,

是不能輕易廢掉的,

所以,廢太子的事情你連想也別想了。

這讓漢景帝很沒面子,從此,漢景帝就和周亞夫有了隔閡。

第二件事就是匈奴內部鬧矛盾的時候,有些不得志的匈奴首領,

來投靠大漢了,漢景帝的想法是隻要來投靠大漢的匈奴首領,

一律都封為侯,這樣做的話,

就有可能帶動更多的匈奴人來投靠,若是把這件事長久的做下去,

有可能削弱匈奴對抗大漢的力量。

這是關乎到國家安危的大事,皇帝一個人說了不算,

必須要有國相點頭才好辦,這時候漢景帝又把周亞夫找來了。

周亞夫還是不同意,他告訴漢景帝,

你這樣做就是鼓勵讓臣子對自己的主人不忠。

所以,這件事我不同意。

因為這件事漢景帝就更加的惱火了,

既然你事事和我作對,那我就把你趕回去。

官你也別當了,就這樣周亞夫被罷了官回家去養老去了。

周亞夫回家後,一連幾年都沒有得到漢景帝的召見。

時日久了,漢景帝對周亞夫的恨漸漸的淡化了,

畢竟周亞夫也是個人才,他想考驗一下看看這個周亞夫,

能不能輔佐太子劉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若是能就留他。

若是不能就殺了,測驗的結果是,

周亞夫還是以前的臭脾氣,一點都沒改。

這時候漢景帝,下定決心在自己死之前,

一定要把周亞夫給殺了,只要他死了,

就不會有人擋太子劉徹的路了。

漢景帝在等殺周亞夫的機會,這個機會他並沒有等多久。

原因是周亞夫的兒子,為了給父親準備後事。

在周亞夫還沒死的時候,就給他打造了一些隨喪品。

這些隨喪品,很特殊都是戰爭時使用的武器。

畢竟周亞夫是個武將,死後弄一些兵器隨他埋在地下也是比較有面子的。

可是,在那時候私造武器是犯法的。

這件事壞就壞在周亞夫的兒子摳門上,他僱了一些民工,

把打造好的武器抬到了自己家裡,到了給民工結算工資的時候。

周亞夫的兒子把人家的辛苦錢剋扣了,

這些民工就把周亞夫傢俬藏武器,要謀反的事告到了皇帝那裡。

漢景帝派人一查,還真有武器,隨後把周亞夫逮捕到監獄中去了。

獄吏審問周亞夫,你為什麼要謀反?

周亞夫說,我沒有謀反。

獄吏說道,那你給我解釋解釋兵器是怎麼回事?

周亞夫說,那是我的隨喪品。

獄吏說道,看來你活著沒想謀反,是想死了後在謀反了。

周亞夫一聽這個,氣的就不吃飯了。

最後絕食而死。

還是那句話欲殺之罪何患無辭。


史學達人

相同的特點,相似的結局

周勃和周亞夫做為父子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是一代名將,為了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都沒有什麼文化,不是文化人;都沒有政治方面的敏銳度,喜歡實事求是;不懂得權謀之術,不懂得保護自己,得罪小人以至於惹禍上身。


周勃

扶漢興劉,定國安邦

我們先來說說周勃,從人品上看他是漢高祖劉邦信任的人,漢高祖劉邦就曾經預言以後興漢者必周勃也,他提的是周勃,而不是陳平,這說明他對周勃有充分的信任,並認可他的能力。陳平善出奇謀,而且多次救劉邦於危難之中,但是作為託孤重臣來講,劉邦第一想到的是周勃而不是陳平,他們兩個是最佳的組合,由周勃來主導陳平輔以奇謀,最終陳平和周勃聯手剿滅了諸呂,如果單靠陳平不可能成功,周勃充當了執行人和總司令,正應了劉邦臨終前的話,興劉者必周勃也!


從軍事方面上來看,韓信被殺之後,高祖劉邦手下已經沒有幾個能征慣戰的勇將,以至於在後期,所有的叛亂以及對抗匈奴的戰爭都是有漢高祖劉邦自己親自披掛上陣。不是劉邦自己想上陣,而是朝中確實已經沒有能征慣戰之將。派其他人去不僅不能平定叛亂反而會令朝廷損兵折將,這是劉邦的經驗。

但是劉邦自己本人也不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將領,韓信就曾說過劉邦只能帶十萬兵,而自己多多益善。這點劉邦是認同的。在韓信死後,軍事方面,劉邦最為倚重的就是周勃,從史記述中也可以看出,周勃在大大小小各種戰役中屢戰屢勝,對內對外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劉邦平定內部叛亂對抗匈奴的一把神兵利器。

不通權謀,不通世故

最難能可貴的是周勃這個人沒有野心,一輩子都忠心耿耿,但是但是沒有野心意味著在政治上沒有更高的追求,同時不精於權謀之術,以至於後來被小人所陷害詬病。事情的起因其實很可笑!周勃晚年為了避禍保身,於是主動辭去相國之職回到家裡,不過他又總是擔心有人會謀害自己,於是在接見很多地方官員的時候,就會讓家人們身披鎧甲手持武器,作為軍人出身的周勃他相信,只有槍桿子在手裡才能有安全,可殊不知這點恰恰被別人利用了,有人就到漢文帝那裡去告狀,說周勃蓄意謀反。



周勃立刻就被關到了大牢裡,在晚年享受了一把牢獄之災。獄卒對周勃嚴刑拷問,想從這位哥們身上炸出點油水,周勃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實在,沒什麼心眼兒,就是不明白獄卒的意思。後來獄卒也實在沒有辦法,因為周勃這個人太笨,在獄卒看來他就是個榆木腦袋,不懂得官場的道理,只好在竹簡上寫上了自己的想法。

小吏點撥,免罪保身

獄卒告訴周勃要利用自己兒子娶了公主的優勢,向薄太后求情免罪,看來這個獄卒也是有些見識的,至少比周勃這個曾經的相國強。直到這時周勃才醒悟,急忙叫家人繳納了千金給獄卒,得以免除了皮肉之苦。這個道理周勃不懂,周勃的家裡人也不懂,但是獄卒就懂得這個道理,這說明周勃這個人確實不適合搞政治。

經過薄太后求情,周勃終於被免除了莫須有的罪,但是周勃的兒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會來事,不會趨炎附勢,君子也要能屈能伸指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周勃不明白,他的兒子周亞夫也不明白,只不過周亞夫沒有父親倖運,因為他沒有遇到貴人相助,不過他遇到了一位“神相”。

周亞夫

神相之算,相由心生

說到周亞夫我們很容易就和“七國之亂”、“用兵如神”、“飲宴受辱”、“五日絕食”聯繫在一起,不過在講這些故事之前我要提到一個女人,一個不一樣的女人,號稱“中國古代第一女神相”她的名字叫許負。

許負到底有多神,首先她在十九歲時就被漢高祖劉邦封為鳴雌亭候,原因就是她的看相之能。說起她的老師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黃石公,說到黃石公自然就會想到他的另外一位高徒張良。實際上黃石公是否是許負的老師,這點我不能確定,但是她確實得到了名師指點。她得到了一本書奇書《心器秘旨》,傳說是黃石公贈給許負的,許負修習了之後悟道秦國氣數已盡,便改了自己的名字,她原來並不叫許負而叫許莫負,意思是不要辜負秦始皇對許家的恩德。

天下大勢漢興秦滅是必然,許負看到了這一點,她知道要順勢而為,因此改名為許負她知道自己和許家肯定要辜負始皇帝了,因此改名為許負。

許負不僅有神相之能,還有韜光養晦的本事在天下群雄並起的時候,許負告訴父親暫時不要公然反秦,而是要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謀定而後動。終於她等到了劉邦一行人來到了父親擔任縣令的小縣城,劉邦早就知道許負的大名,因此專程到溫城來拜訪許負。

劉邦一行人來到溫城天色已晚,他們便把軍隊駐紮在城外,一行人來到城下,說是聽說縣令招募賢人要來應徵。許負剛好在陪同大哥尋城,聽到來的人聲音洪亮,便叫人打開城門。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劉邦,她很久都沒有說話,因為她知道眼前的人有帝王之像,其他人也都是將相之才。她不會看錯的,許負全家都歸順了劉邦,她還給周勃之子周亞夫看相,做出了三年封侯,八年拜相,九年餓死的預言,這一回她又算對了。

平亂之功,統軍之能

周亞夫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封侯,如果不是哥哥犯了事,自己的郡守乾的還挺好,可能這輩子就能平平安安的度過了。不過哥哥犯了事,自己被封為侯爵了,剛好又趕上了“七國之亂”。周亞夫的機會來了,周亞夫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周亞夫的軍事才能是得到過漢文帝高度讚譽的,起因是漢文帝去周亞夫駐守的地方犒勞三軍,可是到了門口前導人員被擋在了門外不讓進去。漢文帝以為是他們不知道皇帝來了,於是讓人拿了自己的旨意去,結果還是不讓進。漢文帝問看門的士兵為什麼?士兵回答道我們只聽從周將軍的命令,鐵一樣的軍規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漢文帝沒有生氣反而高度表揚了周亞夫,並在自己臨終前告訴漢景帝如果爆發戰爭的話,周亞夫是可以依靠的人。

漢景帝記住了老爸的話,因為不久因為削藩發生了“七國之亂”,差一點就要了漢景帝的名。還好有周亞夫在,周亞夫採取了避其鋒芒、丟卒保帥、堅守不出、斷其糧道的策略一舉平定了叛亂。

飲宴受辱,不食而亡

不過他也為此得罪了兩個人,一個是漢景帝,因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儘管事實證明周亞夫是對的,漢景帝就是瞎指揮,但是皇帝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戰爭結束了就到了秋後算賬的時候了。第二個是梁王就是竇太后的小兒子,為了大局周亞夫一直沒有發兵救梁王,導致梁王差點被殺,因此他一直懷恨在心不斷的通過母親說周亞夫的壞話,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周勃是最早追隨劉邦起兵的人,他在楚漢爭霸中立下赫赫戰功, 特別是在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重地,然後率軍投入成皋主要戰場作戰,和項羽展開了正面爭奪戰,後攻取曲逆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功勳卓越。劉邦建立漢朝後,他被封為絳侯。後來,又因為討平韓信叛亂有功,被提升為太尉。漢文帝即位,周勃因為誅滅呂氏有功,而被封為丞相,賜給黃金五千斤,食邑一萬戶。

後來,因為功勞震主,周勃引起了漢文帝的犯忌,於是被漢文帝用種種藉口免去丞相職務,周勃被下放到封國。而在在封國,周勃處處提心吊膽,害怕有刺殺對自己不利,結果時時穿盔戴甲。於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誣告他要造反。漢文帝一聽事態嚴重,派人把他抓了起來。結果在獄中,心高氣傲的周勃卻一直不肯低頭,就在這個關鍵節骨眼上,在薄太后的幫助下,周勃才洗清冤枉。回到封國不久,鬱鬱寡歡的他病逝。

周勃死後,他的大兒子周勝繼承了爵位。然而,周勝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在權力寶座上屁股還沒坐熱,就犯了事被免了職。念及周勃的功績,漢文帝封周勃的二兒子周亞夫為條侯。

周亞夫遺傳了父親幾乎所有的優點,他能征善戰,用兵如神。

漢文帝六年,不安分的匈奴再一次入漢朝境內“打穀草”,一時間邊塞風雲四起。文帝也不是等閒的主,他馬上從朝中精選出三位將軍,在京畿附近的灞上、棘門、細柳一帶結營駐守,構建起了“品字形”防禦體系。

結果漢文帝來細柳調研時,卻吃了閉門羹。

而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舉的人就是細柳營的“營長”周亞夫。但見細柳營劍拔弩張,嚴陣以待,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文帝想進去都被士兵攔住了,他自報身份,營衛卻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等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文帝最後沒轍了,只好取出代表身份的符節交給營衛,讓其代為通報。

周亞夫這才傳令開門。到了內營,只見周亞夫身穿鎧甲,手持佩劍出來相迎。見了文帝也是稍微欠了欠腰,說道:“臣以軍禮接駕,望陛下勿怪。”

文帝見狀大為感動,在表達慰問之情後,立即打道回府。他剛退出營帳,細柳營立馬關閉營門,又進入“一級嚴守”狀態。文帝忍不住感嘆道:“這才是真將軍啊!”

後來,匈奴被逼撤軍,各路人馬依次撤回後,文帝對周亞夫賞識有加,視他為國家棟梁。再後來,文帝突然染疾,病入膏肓之際,給景帝留下了“天下有變,可用周亞夫為將”之言,順利幫助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

周亞夫達到仕途的頂端、權力的高峰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不可抗拒的衰退。他過度插手皇家內事,本意是為了大漢江山著想,但實際上卻犯了皇家大忌:皇家的事你不要亂說,說來說去也說不明白,皇家的事你不要亂插,插來插去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比如說周亞夫插手皇家的事就不是明智之舉,在立儲之事上,周亞夫的態度很明確,堅決反對廢長立幼。早在漢景帝對劉榮下達廢太子書時,他便是反對最為激烈的人,但當時鐵了心的漢景帝採取的是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沒給他們多費口舌的機會。而固執的周亞夫卻還是“固爭之”。最後,景帝盛怒之下,開始對他疏遠。


周亞夫多次不識時務,和漢景帝對著幹。長此以往,漢景帝和周亞夫徹底決裂了。

後心高氣傲的周亞夫索性以身體有恙為由,請求辭職,在家安心養病。

漢景帝順水推舟,藉機撤了他丞相的職務,最終,周亞夫因絕食,被活活餓死,誠為悲也。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周勃為劉邦同鄉,從劉邦於沛縣舉兵反秦,前後征戰三十餘年。

先是滅秦,後又平定三秦,再是打敗項羽,助劉邦奪得天下,多有戰功。漢王朝建立後,周勃又隨從劉邦剿滅反叛的諸侯王,有燕王臧荼、韓王信、代國陳豨,戰績顯著,官拜太尉,封絳侯。

劉邦死後,他歷事惠帝、呂后二朝。呂后去世後,諸呂專權,劉氏危在旦夕。他與丞相陳平合謀,誅平諸呂,迎立漢文帝,保住了劉氏江山。文帝時,官拜丞相,受賞五千金,食邑萬戶。周勃可謂功高蓋世,位極人臣,是劉漢王朝的大功臣。

然而,他親身經歷了漢初劉邦濫殺功臣諸王的血腥場景後,深恐功高蓋主將禍及自身,不久便辭相歸印,回封地絳縣(今山西侯馬市東)養老。由於面對過太多的殺戮,絳侯已是心存畏懼,家居見客也時常要陳兵列甲。每當郡守、郡尉等官員下來巡視,周勃更是穿上戎裝,令家丁手握武器來接見他們,於是好事者上書告周勃想要謀反。

文帝命廷尉審理此案,將絳侯逮捕入獄。面對獄吏的折辱,周勃不知所措,只有送千金以賄賂,獄吏這才指點迷津,讓周勃求救於公主與太后。周勃便以重禮買通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薄昭為此向薄太后說情。

一天,文帝上朝,薄太后對文帝說:“想那絳侯在誅滅諸呂時,曾掌管皇帝印璽,統領精銳的北軍,他不在那時造反,如今養老居一縣,反而會造反嗎?”一句話點醒了文帝。周勃這才得以出獄,恢復了爵位與食邑。

周勃死於文帝之一年,初長子周勝襲絳侯,後因故被削奪爵位。文帝選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封為條侯,接續絳侯之後。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立了大功,升任丞相,卻因為“見死不救”而得罪梁王劉武。梁王時常在景帝面前說條侯壞話。

周亞夫又多次牴觸景帝的旨意,如景帝要廢黜太子劉榮,改立寵妃王夫人之子劉徹(即日後的漢武帝),條侯卻認為不應輕易更換儲君。

再如竇太后提出要封王皇后(即王夫人)的兄長王信為侯,以賞外戚。景帝找周亞夫商議,亞夫搬出高祖“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盟約,景帝只得作罷,這樣亞夫又得罪了竇太后。

不久,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歸降,景帝想封他們爵位以鼓勵後來者。但條侯認為若封賞背叛主人的臣子,又如何來指責失節的人呢?景帝不以為然,開始疏遠周亞夫,並封徐盧等人為侯。

周亞夫於是稱病不上朝,最後因病免去其丞相之職。景帝目送亞夫離開的背影,喃喃地說:“這心中不滿的人,不能做少主的臣子。”

幾年後,兒子為亞夫買了一批皇家儀仗使用的盔甲盾牌,共五百套,以用作陪葬。家中傭工由於不滿所給報酬,便告發他家盜買皇家器物,並說是準備作亂,事情牽連周亞夫。景帝將案子交給廷尉審理,有關官吏按訴狀責問周亞夫,周亞夫竟一言不發。廷尉將此事彙報給景帝,景帝說了句“我不用也。”言外之意是你們儘管審,這人我不會再用了。隨後周亞夫就被關進監獄,廷尉審問道:“你想造反嗎?”亞夫回答:“我買的是陪葬品,為什麼問造反呢?”獄吏說:“你即使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想要在地下造反吧。”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於是主審官逼供,獄吏虐待,無以復加。

條侯原本被捕時就想自殺,但被夫人勸止,此時見法官獄吏如此誣賴逼供,便絕食抗議,以表清白,五天以後竟吐血而死。

周亞夫一生忠於漢王朝,對於漢景帝更是輔佐有力,但他的耿直得罪了皇帝、皇后、太后、梁王等一批皇族,將自己陷於危境之中而不知。以致忠臣的一次小小的犯錯,便得到了被誣謀反入獄的回報。


古道犀風

周勃周亞夫這對父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悲劇性的一對父子,他們對於西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可是他們都遭到了皇帝的懷疑,沒有得到該有的殊榮,通俗點說就是好心沒好報。那麼,這對父子是如何落得沒好報的下場?

周勃落得這樣的下場,在於他做人謹慎,謹小慎微,常常恐懼朝廷責難他,所以某些行為不恰當,當他退休回封地時,每當河東郡守、郡尉巡行各縣到達絳縣,絳侯周勃自己畏懼被誅,經常披著鎧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來見郡守、郡尉。周勃這樣的做法自然是被人告訴給了皇帝,皇上就把這件事交給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給長安處理,於是周勃被逮捕了,幸虧薄太后替他求情,他才得以脫離苦海。周勃還是出於自保才會這樣,但是弄巧成拙,反而招致了牢獄之災。


周亞夫下場可比他爸慘多了,活活被景帝逼死。周亞夫可以說是拯救漢室的人,平定了七國之亂,但是他得罪了太多人,處理人際關係不當,導致了他的悲催結局。竇太后想讓皇后的兄長封侯,可他卻說漢高祖劉邦說過劉邦說過,不是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為侯,就是違背了先祖的誓約,周亞夫這一說可得罪了漢景帝。後來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漢景帝想要嘉獎他們,可是周亞夫再一次不給漢景帝面子,第一個展出來反對,說:“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這再一次惹得漢景帝不高興,所以在後面有人告周亞夫狀時,漢景帝絲毫沒有念及周亞夫的功勞,反而是從重處罰,周亞夫自尊心本來就強,對漢景帝的做法自然是不滿。

周勃周亞夫這對父子沒能落得個好下場,在於他們倆父子都不會迎合皇帝的心意,不懂得明哲保身。


歷史百家爭鳴

1.家天下。七國之亂也是自家人。天生的血緣帶來的天然信任。最高領導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親人都殺,何況你還是手下。

2.皇帝。唯我獨尊,搏皇帝的面子。“咋的,讓你跪著你還不服”。可以忍你一時不代表可以忍你一世。今天你有用,你橫著,我慣的。哪天你沒用了,還讓我想起你,你就可以躺著了。

3.分封本來就是漢朝為了創立才走的倒車。所以推恩令才能有市場啊。說明,劉邦的後人們,也認識到分封的問題了。除了後面的貫徹有問題,導致了列侯遍地。否則所有侯都得消失,所有王全部推恩掉,全部和劉備一起賣草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