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只用向前冲?你可能对击剑技术有什么误解!

击剑完整技术包含两部分,一是技术的外形——动作,另一个是技术的内涵——实战意识。在击剑技术训练中,如何从技术外型向技术内涵发展,这是教学与训练的高难过程。先对击剑进攻技术剖析,然后按着分析的技术“结构意图”进行训练,这种方法能够达到从理性上深入浅出,从感情上从简到繁的训练目的,从而加快学员领会和掌握复杂进攻技术的进程。实质上,这也是“分解法”与“完整法”相结合的训练方法。

进攻只用向前冲?你可能对击剑技术有什么误解!

击剑进攻分成简单进攻和复杂进攻。

简单进攻,指单一进攻动作,包括直刺、弓刺、冲刺、单一转移刺等等。

复杂进攻,是由两个以上的动作组成的进攻动作。例如击打刺,击打转移刺,直刺接转移刺等等。 一般较为成熟的运动员在比赛的交锋中,多应用复杂进攻。

1

剖析复杂进攻的技术结构

这里讲的复杂进攻的结构,只是发动一次进攻的综合动作的结构。一次进攻不论由几个动作所组合成,大体上都可以分成三个过程:进攻的发动——进攻的推进——进攻的结束。

当然,在进攻中,有进攻的发动和进攻的结束就构成一次完整的进攻。

例举剖析花剑进攻技术的结钩和各过程的意图。

进攻只用向前冲?你可能对击剑技术有什么误解!

解释各进攻结构(过程)的意图。

1.发动过程——挑引、观察,伺机,所采取进攻前的初步动作。

2.推进过程——伺机所采取的进攻动作(一般称假动作),其目的是使对方出现错误的判断而做出失误的动作,创造击中对方的机会。在推进过程也同样存在观察,伺机以及应变进攻意图。

3.结束过程——由于对方的失误,暴露了有效部位,而及时采用绝对性的一击。

进攻只用向前冲?你可能对击剑技术有什么误解!

2

如何应用击剑进攻技术的结构来进行训练

利用剖析的进攻技术结构来进行训练,参与该训练的对象,应该是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向技术的内涵(实战意识)发展的学员。

01

让学员建立“结构意图”训练的理性概念

教练员要向学员讲清楚击剑进攻技术结构的分析方法以及意义,以及进攻技术结构(过程)的任务、意图和要求。只有建立理性概念,才能使学员在实际操练中不断提高感性体会。

进攻只用向前冲?你可能对击剑技术有什么误解!

02

按着分析的进攻结构意图,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反复实践

(1)教练员带个别课

教练员带个别课是一种主要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教练员带课要循序渐进,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为好。

第一段:教练员要按事先计划好的训练内容,编成1-2个套路(如上表内容)动作训练。最初,教练员要以讲解、示范为主,多用语言指导,让学员领会准备、推进、结束三个过程中的意图,并且通过实际操练体会各过程中的动作意图和有机的连接。学员反复练习,力求不但能领会,并且要熟练。

第二段:学员在上段练习的基础上,教练员示剑信号要有节奏变化,然后逐渐引申到移动距离的节奏变化,从而引导学员进攻的节奏感,距离感和时机感。这段训练时间要安排长些,以便学员对掌握的技术得到充分的巩固。

第三段:教练员带课,逐渐引导学员进入实战,在强化复杂进攻技术的基础上,也要交织防守还击、反攻、抢攻等综合性练习。

(2)个人“模拟”练习

所谓“模拟”练习,就是练习人假设同另一人交锋。练习人根据主观的设想,按着进攻结构意图,做进攻练习。最初,要按规定的套路练习,随着不断提高,再按个人想象去练习。学员通过直观与积极思维方法,不断扩大实战意境。

(3)双人辅助练习

两人结伴,一人辅助另一人练习。一人在练习进攻对方时,另一人故意做假防守干扰来帮助练习。双方必须认真,默契。

(4)双人对抗性练习

当学员基本掌握复杂进攻技术,可以进行对抗练习。但是要指定进攻一方和防守一方。

(5)教学实战

在实战中,强调必须多使用复杂进攻,让学员在复杂、激烈的交锋中,进一步强化。

进攻只用向前冲?你可能对击剑技术有什么误解!

03

在施用“进攻结构意图”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强调击剑基本动作规范化

在进行“结构意图”训练时,学员的精力集中在领会和掌握动作的意图方面,因此忽略了动作的规范化,所以容易产生动作变形。有的学员基本动作粗犷,多是在进入实战意识训练阶段形成的。教练员必须严格要求学员在练习中,注意基本动作的规范化。

(2)要认真贯彻“个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由于学员的智力差异和学不得法等原因,所以在领悟和掌握“进攻结构意图”的过程中,发展会出现不平衡。有的学员进步较慢,教练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的给予个别指导,一旦领悟要领,就会迅速提高;有的学员虽然接受能力强,但是也容易将已经掌握的技术又退化了,因此也要不断强化和巩固。教练员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采用个别对待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进攻只用向前冲?你可能对击剑技术有什么误解!

爱击剑将通过7个“爱击剑粉丝群”实时发布击剑相关资讯及活动。(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粉丝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