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書法是一種技法,功法高低是能看出來的。

今天就告訴你一個小竅門

就是這一筆,一個人書法功夫的高低即能大體感知到。

當然,這是個竅門,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這筆畫有那麼神奇嗎?是什麼呢?

他就是撇。亦或者說,向左下方伸展的筆畫。

這個答案你可能有點蒙圈

為什麼呀?憑什麼是撇,而不是捺、鉤、點?

嘿嘿,我們來分析一下撇這個神奇的筆畫。

撇是怎麼寫的?

——從右上往左下。

對的,此時你的手在哪裡?

——在右前方啊!

對的,這個時候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是不是筆鋒和筆桿擋住了你的視線?

——咦。好像是滴……

所以嘛,你寫其他筆畫都可以大體看到那一筆畫的線路,而撇,是盲寫。這個時候,心裡就會發虛,你看不到已經寫出來的墨跡狀況,也就無法判斷下一步應該怎麼調整,重一點還是輕一點,直一點還是彎一點。

只有寫得很熟練了,基本不靠視覺——大腦——手的反射弧來寫字了,才算是有一點功力了。——唔……雖然很奇怪的解釋,但好像是有那麼點道理。

一、斜撇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陳忠建老師示範講解歐楷結構主次原則橫畫短、撇畫當主筆

1、順鋒入筆,略帶橫向。2、向右下方切筆(即頓筆),角度與水平線約呈30度。

3、頓筆後的筆鋒是側鋒,側鋒稍向左下拖帶。

4、順時針捻動筆管,調成中鋒。

5、中鋒向左下方緩緩行筆。

6、至末端,提筆出鋒。(出鋒不可過尖,過尖顯得輕浮無力,要做到尖中帶圓,即出鋒的時候不要太過迅速就好,稍緩出鋒,就有尖中帶圓的效果)。

二、平撇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1、順鋒入筆,向右下切筆(即頓筆),切的角度與一般水平線呈45度。

2、頓筆後是側鋒,側鋒向左下稍拖帶。

3、順時針捻動筆管,調成中鋒。

4、中鋒向左下方行筆,行筆的角度一般不宜過大(《九成宮》中平撇撇出的角度在30到45度之間)。

5、至末端,提筆出鋒。注意出鋒不可過尖。

這個動作可不簡單。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長撇,往往有兩種形態,

一是中間似乎略有增粗,這個也不易。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二是結尾處提筆,要飽滿,而不能側鋒,這個更難,因為此時,絕大部分人因為入筆下按,筆鋒已經自然偏側到上輪廓,所以下面就會忽然變細或者下輪廓出現鋸齒狀。

三、豎撇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1、順鋒橫入筆,右下頓筆。

2、頓筆後是側鋒,側鋒向下稍拖帶。

4、中鋒向下行筆,至中部邊提筆邊向左下方行筆寫撇,過渡要自然。

5、至末端,提筆出鋒,尖中帶圓。

四、蘭葉撇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1、順鋒、中鋒輕入筆,寫出尖中帶圓的效果。

2、緩緩向左下方行筆,並緩緩加重行筆力度,由輕到重,中段最重。

3、繼續左下方行筆,同時緩緩提鋒,由重到輕。

4、至末端,提筆出鋒,尖中帶圓。

哇!那怎麼辦?

撇畫入筆後,都有一個轉折,你是否能把鋒穎轉過來,這個動作非常重要!好一點的狼毫筆,比較容易做到,如果是寫楷書、隸書,用筆較慢而且是用羊毫,這個,就有點技術了。

我來介紹幾種常用的技術:

1, 衄挫。這個字念nǜ,也就是揉一揉,抖一抖,挫動一下,目的是把筆鋒的方向調整過來,因為入筆之後,筆鋒是朝10點方向的,接下去,應該讓它朝2點方向。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2, 捻管,尤其是寫小字的時候,順時針略略捻動筆管,筆鋒就會原地轉動過來。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3, 逆鋒,尤其是長撇。逆鋒,鋒受力以後,就很容易轉向運筆方向的對立面,如果不逆鋒,鋒尖就容易偏向上方,最終導致下部輪廓有殘缺鋸齒。

書法功夫高低,就看這一筆!(附動態圖)

說歸說,懂了之後,就需要下功夫練,直到能夠靠手感、而不是靠眼睛把撇寫好。撇能寫好,其他的,都不算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