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的老街33号有“两间房”

松阳的老街不知从哪天开始,忽然变得越来越年轻了,老街上的人越来越多,老街上卖的小吃也多了起来,这些小吃往往与时令有关,吃着吃着就会吃出一口故乡的味道。

松阳的老街33号有“两间房”

老街的民宿也如雨后春花,以你想像不到的样子,在老街两边一朵一朵地绽开了,从溪滩路往北溯游,就有“今夕何夕”、“茑舍”,上周一家人在佰仙面馆吃了晚饭后在上首冷不丁的遇见一家新开的民宿,名字很古怪“云上平田两间房”,从弄里走进云几步就可见到门额写着“老街33号”。

松阳的老街33号有“两间房”

主人就住在一楼的主房。房子三间两厢二层楼结构,屋内有个小天井,两井两侧厢房的位置,一个作了门厅,另一个作饮茶区,有个小踏踏米,可容两人相坐而饮。主人说,这间房子有130平方米,是徐家的祖宅,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木结构容易腐朽,所以最近它被改造过了,但仍保持着木结构的样子。

松阳的老街33号有“两间房”

我对有历史的物件有莫名的好奇。主人就慢慢地给我讲起了这幢33号房主人的故事。这幢房子是徐宅,百余年前徐宅的祖宅包括33号房及上首三间店面往里一溜千余平方,现在已经分给后代了。

松阳的老街33号有“两间房”

主人姓叶,他的妻子叫徐嫦娣,徐嫦娣的爷爷是个先生,一直在南门教蒙童,徐嫦娣的父亲徐增贵也是个先生,但他不仅教书,而且还会替人写状子,所以家境不错。1942年,年仅21岁的青蒙姑娘潘蒂弟被一顶花轿抬到南门街33号,嫁给了51岁的讼师徐增贵,潘姑娘的家兄替她分析过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嫁给一个青年,被拉去当壮丁的概率非常大,还不如嫁给一个年长的。徐增贵的前妻早在十三前年就因生孩子的时候难产而死,他膝下有一个女儿,再婚后,夫人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都没有带大,第三个孩子在松阳解放那天出生,当市堪头的号角吹起来,人声鼎沸起来的时候,大家才知道,松阳解放了。

而不久前,徐增贵听闻解放军要来松阳,对解放军一无所知的徐增贵们,都曾有过逃日本人的经历,日本人来后,松阳南门人口失之三四,百姓四处奔走。于是徐增贵就将所有的家当放在箱笼里,挑着箱笼带着家人逃到横山村一个叫元德的朋友那里。不曾想,解放军进城后,不仅秋毫无犯,对老百姓还异常客气,还用钱买老百姓家里的米。于是外逃的人一个个被叫了回来,县城渐渐恢复了生机。

徐增贵因病在女儿徐嫦娣出生后去世,丈夫去世后,潘蒂弟到横山村去挑回箱笼,不料,挑回的只有一担空箱笼,里面徐家所有的积蓄都不翼而飞,面对朋友的失信,在缺乏佐证的情况下,徐家只能认命,但家道从此中落。但被人称做徐师母的潘蒂弟带着女儿坚强地生活在南门,且一直活到96岁,直到去年才去世。

潘蒂弟跟街坊一样努力地生活着,帮人洗孩子、洗衣服、捡猪粪卖给乡下人种田、浸豆芽菜、做“寿内”。她像南门的见证人,无数的孩子出生时,都经由她的手将孩子洗出来,一些有钱人家的衣服都经由她的手洗过,一些老人故去,也经由她的手缝过帽子、寿衣、寿被,她在南门迎接着很多孩子的出生,又送走很多街坊。

松阳的老街33号有“两间房”

听了故事,我意犹未尽地上楼参观“云上平田的两间房”,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公共空间,这里摆入了一张大茶几及一溜的茶具,看来,你即使不住这里,也可以邀上朋友在这里喝茶聊天,公共区间两侧各有一间房,东侧的房内有两张床,一张大床,一张靠墙的踏踏米,踏踏米的里侧是壁柜,可以放书摆玩具,还有一张茶几,这样的摆设,自然是让人一边饮茶一边看书,看书的间隙又可将目光投向花窗外的天井及天井上的空旷,一墙之外是市井,一墙之内是你的宇宙,一墙之外是熙攘,一墙之内是宁静。西侧的房间布局相似,只是卫生间外面还放着一只浴缸,它的设计果然很迎合现代人的需求,躺在老街的浴缸里,打开浴缸之上的天窗,关上灯,你可以邂逅一下夏夜的星空,泡在暖暖的水里,闭着眼,至少可以感受到千年松阳的市井气氛,文化底蕴,也是另有一番味道的。

松阳的老街33号有“两间房”

这两间房,值得你带着最爱的家人以及朋友入住,白天在松阳老街、松阳村庄寻找乡愁,夜里在老宅里回味,这是松阳民宿的独特搭配。

松阳的老街33号有“两间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