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成「老鐵」!杜特爾特從中國拿到什麼「定心丸」?

7月1日起,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開始了他第三年的總統任期。

杜特爾特上任兩年來,其對華政策與前任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兩年前中菲之間因南海爭端劍拔弩張,兩年後中菲關係親密友好。

輿論發現,杜特爾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中國的信任,並將這種信任落到實處。近期中國軍機兩次降落菲律賓機場就是體現之一。此外,中菲雙方在經濟建設、反恐、打擊毒品等領域都開展了廣泛合作。

中菲關係緣何大幅好轉?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分析,這一方面得益於雙方對於南海問題的妥善處理。杜特爾特上臺後,對南海爭議問題採取擱置態度,這與中方提出的“擱置南海爭議”較為吻合;另一方面,與阿基諾三世不同,杜特爾特放棄對華敵視,從而使中菲關係大幅好轉。

有輿論認為,杜特爾特執政時期,菲律賓的確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剋制,並用積極思維處理南海問題。

據美國媒體報道,今年4月,美國和菲律賓一如既往舉行代號為“肩並肩”的年度軍演。但是,依照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要求,兩軍的年度軍演以人道救援為主題,並避免在南海舉行海上練兵。《菲律賓商報》網站還在6月初援引菲律賓外交部長卡亞塔諾的話說,如果沒有法律障礙的話,菲律賓與中國之間的南海共同勘探工作可能最快將在2019年展開。

有媒體猜測,中菲關係的改善,亦得益於中國給杜特爾特的“定心丸”。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菲律賓經濟在過去數年迅速成長,杜特爾特推出“建設、建設、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打算在3年投入690億美元,希望進一步推動包容性發展。他表示,改善人民生活的夢想正逐步實現。

李金明介紹,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貿往來方面,中國可以給予菲律賓很大幫助,無論是亞投行還是“一帶一路”倡議,都可以幫助菲律賓改善經濟民生。隨著民生的改善,杜特爾特的支持率也逐漸走高,影響力逐步提升。

近年來,中菲經貿投資往來有目共睹。2016年10月,中菲兩國領導人在北京會晤時,雙方就簽署了13項雙邊協議,包括貿易和投資協議。杜特爾特直言,“我需要中國,當前我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中國。”

在境外媒體看來,在領土爭議尚未解決的情況下,中菲成功管控分歧,推動兩國關係友好發展,為其他國家作出了值得學習的表率。雙方冷靜面對問題,以兩國的合作發展為第一要務,展現了外交的務實和靈活,很有啟發意義。如果按照現有模式正常發展下去,中菲關係將前景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