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距桂林半個小時車程的興安縣,感受靈渠的風采,瞻仰古人的智慧


有人說,陽朔西街商業氣息太濃,西街雖然也是歷史古街,卻是開發得和大多數的旅遊古街一樣,熙攘的人群、喧囂的酒吧,商店林立,似是不再感受到古街的韻味。那如果到桂林就想感受山山水水,那麼這一項被譽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偉大水利工程便是不應錯過。

靈渠修建於秦並六國後,秦始皇為開拓嶺南,統一中國,在廣西桂林興安景內湘江與灕江之間修建的人工運河,用於運載糧餉。公元前214年,靈渠鑿成,打通了南北水上交通,大批糧草由水路運往嶺南,充足的物資供應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當年秦兵便成功攻下嶺南,將嶺南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靈渠全長34公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靈渠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為了能夠達到調節水位、便於航行的目的,靈渠曾有36陡門,“舟入一陡,則復閘陡,伺水積漸進,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來”,陡門是歷史上最早的船閘,有“船閘之祖”之稱,治水巧妙。


大天平與小天平銜接成“人”字形是靈渠上的分水嶺,大小天平的水不深,大人可以游泳,小朋友們喜歡在上面摸魚抓蝦,在上面趟水玩也是清涼愜意的,正適合這炎炎夏日。北有長城南有靈渠,圍繞著靈渠的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坐上小船可看見水清澈見底,靈渠是一個讓人慢慢遊玩慢慢品味的地方,瞻仰歷史的同時,也是一場賞心悅目的生態遊。

從分水壩出來,沿靈渠步入興安水街,渠兩岸是重修的仿古商鋪、仿古木長廊和亭臺,漫步其間,頗有幾分古典的氣息。水街還是很值得一遊一看的,整條街長約1公里,由秦漢建築文化、古橋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幾大部分組成,秦時古風的歷史感撲面而來,清代著名詩人蘇宗經曾賦詩於水街“徑緣橋底入,舟向市中穿,槳腳揮波易,篷窗買酒便”。

水街以它獨特的歷史文化,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此感受另類的休閒方式,水街與中心廣場交會的地方有一古戲臺--天韻閣,是一座徽派建築風格的古戲臺,分上下兩層,上層是唱戲,下層是通道,可供行人過往,旁邊是居民與商鋪,是人們休閒看戲的地方。


在東西走向的水街上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古巷,以青石鋪成的街道,兩邊是明清風格的建築,鱗次櫛比,青瓦白牆,北街裡始建於宋代,曾經的這裡也是商賈雲集,是南來北往商船的中轉站。

北街大概是興安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了,古色古香的古屋裡依然可以看到當地居民生活的氣息,在街上的生意人也透露著老街骨子裡的傳統,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桂北市井風情與人文特色。

如果你說,陽朔西街太商業,千篇一律,那來這裡看看吧,桂林站過來高鐵動車只要半個小時的車程,可能會帶給您不一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