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問過很多朋友,中國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兒?
大多會毫不猶豫的說一聲:西藏!
是的,我們都向往西藏的山,西藏的水,西藏的一切。 想著去西藏可以得到的那些風景、自由、放逐與行走,等等。
那姐負責任地告訴你:西藏這個地方,去過的、沒去過的、計劃想去的、去了還想去的、沒去過也不打算去的,有這麼一部紀錄片,你一定一定要看,那就是---《極地》。
《極地》用電影一般出品的鏡頭,還有電影般詩意的敘事語言,從普通人的愛與感情出發,展現了西藏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智慧。
看第一集你就會被深深吸引,震撼、敬畏、美好……N多的形容詞等著您,可勁地填充。
也因此,《極地》創造了中國紀錄片的巔峰,豆瓣可是9.5的高分啊!
這部紀錄片,可謂是既大氣磅礴又溫暖細膩,猶如聆聽來自天穹真的聖歌、善的呼喚,猶如仰望美的旗幟獵獵清風。
可以說,每一幀都可以做壁紙,每一幀都是信仰,每一幀都有靈魂……
這世界上就是有些地方,雖然路途遙遠而封閉,但也因此成為了人間秘境,保留了一種讓人嚮往的生活方式,看得人暖洋洋的。
唯一讓人想吐槽的就是,你得時刻預備暫停截圖,比較影響觀影體驗,也是沒誰了!
二.
先來看一個姐妹淘的故事:
白瑪曲珍73歲、次仁曲珍70歲、曲美卓嘎85歲,她們是65年的中國好閨蜜。
腿腳不好,牙齒還灌風,但彼此間自封地綽號為:大公主、二公主、小公主,是不是有股莫名地喜感?
她們臉上,最不缺的是治癒的笑容。只要待在一起,彷彿依舊是三個花季少女般鬥嘴、打趣,盡顯三個女人就是一臺戲地本色:
坐在皮卡上,她們會說“皮卡坐起舒服勒,是移動的沙發”;
爬山採了草藥回來,三個人守著鍋熬製成護膚品,從日出站到日暮,一路拌嘴:
“你老了吧,別加那麼多水,都溢出來了。”
“你已經老暈了。”
“你先管好自己吧,牙都沒了還說我,我說水夠了肯定就夠了,不夠你煮我”;
“小心點,別弄翻了”;
“翻了就翻了,又不是爹死娘嫁人”;
三人走上馬路攔車,白瑪曲珍說“要不我來攔,我長得漂亮”;
三公主攔起車給人塗防曬膏,司機耐著性子塗了兩下,死活要走,她拍了一下司機的腦袋,回頭笑著對姐妹說“這個瘋子不讓塗”;
不知情的人會以為她們三人,可能真的是家境優渥的千金公主呢。有誰知道白瑪自幼家境貧寒,次仁丈夫早逝,卓嘎是孤兒?
看到了吧,女人的強大,不是你的外殼與年齡,而是你的心。
是在失落、悲傷、打擊、孤獨後依舊留存於心的那一點點溫暖和相互依存地愛,讓你滋生出連化妝美顏PS也製造不出的美麗。
當你心裡裝滿了豁達與開闊,就會和身邊走了幾十年互相認識的石頭和草一樣,盛開著對生活充滿希望地靈魂。
防曬膏推銷完了,她們開始在荒草地裡做下來喝茶吃糌粑,翩翩起舞。
“神保佑啊,我們明年還在一起,後年,大後年,再加一年” 。
也許爭不過天與地,一生與苦難做鄰居,只要做個生活的舞者,一年老一年,一秋又一秋,一聚一離別,一生一夢裡,又何懼?
活得開心才是王道啊!她們給怕老的所有女人們,示範了什麼是教科書級別的「歲月沒饒過她們,她們也未曾饒過歲月」。
公主,公主,有誰不想做依然能夠放聲大笑,不忘給美麗的自己敬杯酒的那個公主?
三.
《極地》一共7集,記錄了21個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最平凡最虔誠的那群人。個個鮮活生動,平凡而謙卑地解釋了藏文化的堅韌與不朽。
在波密夏季的暴雨後,流動電影放映員,今年19歲白瑪和他的馬一起懸索渡江。
夜裡,白瑪為只有8戶人家的村民,放映了一場露天電影《夏洛特煩惱》。 這是白瑪最享受的時刻,他喜歡電影,也喜歡為大家放電影。
他曾經和朋友去過鎮上,城市裡總感覺「好亂好吵」,還是覺得更喜歡雪山、森林,每天都在河水農田裡走一走很舒服。
有些東西伴隨著一些人的生命,已經像呼吸一樣簡單,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流淌在血液裡了。
每年冬季,馱鹽人次仁旺青,便帶著一幫朋友趕牛搭棚地去查卡鹽湖挖鹽。據說,維度越高,鹽湖的鹽越好。可是越往北走,越接近生命的極限。
於是,他們把鹽湖尊稱為「鹽湖女神」。
“馱鹽的苦,就是要經歷死以外的所有艱辛”。 環境太險峻了,生活太不易了,長期的惶恐讓他們在鹽湖上用獨特的鹽語吟唱,用一些古老的儀式,表達對大自然敬畏並感恩。
“鹽很少,我們拿一年食用的就可以了,要不然,後面來的人就沒鹽可取了”。
雪的碗裡 , 盛的是月光。
藏民們的心裡,裝的是胸襟。
還有挖鐵礦的藏刀製作人;認為是自己殺生導致兒子失蹤,從此再不打獵的獵人大佰龍;找動物化石做藥材的醫生……無不如此。
我總覺得西藏,是神用來測試眾生的地方。因為身處苦難,你才會去相信;因為相信,才會滿足感恩;因為感恩,才終究能和心魔和平相處,從而幸福。
一集36分鐘,也就是玩兩把王者榮耀的時間,但這種寧靜又曠遠地真實,卻讓我們在每一集中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生活需要留白,《極地》同樣需要你自己去看,去感悟。
四.
《極地》之所以一問世就賺取了一公升不止的眼淚,只是因為所有地故事都在講述一個議題—— 他們在認認真真地活著。
命運始終不曾給他們一次回眸,他們卻始終在對著命運微笑,就像草芥一樣頑強地執著於這片遼闊的土地,迎風飄揚。
裡面這些人,活得比咱們誰都高興。他們為什麼會快樂?他們為什麼會幸福?
是因為他們執著地在幹所有的事情。熱烈而純粹地活著。快快樂樂地活著。靜心安貧樂道地活著。
於是,我們總感覺片子裡的每件事情都發生在與我們所處的同一個時空之中,卻又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
活著就是修行,活著就是哲理。佛性的生活是無我,看似隨遇而安的灑脫裡,是藏民對於和諧共生這樣一種價值的執著堅守,於平淡之中彰顯偉大。
“他們在這片孤獨的土地上守望著,也創造快樂。人與自然既博弈也交融。”
於是,在西藏這樣惡劣地生存環境中生活,總是會多出一些別樣的哲學智慧,和人最原始的善意。
他們隨口說的話,也都是歷經歲月的磨難打磨出的金句:
“今生為人,是最大的幸運,不奢求下輩子還是人”;
“人活著就要精彩,得讓所有人看到你的厲害,原地不動的生活沒有意思的”;
“在生命的戰場裡,沒有任何可以退縮,可以躲藏的地方”。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曾說: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悅,這就像水如果不加攪動,本性是透明清澈的。所以,記憶中看到地他們,臉上總是有收藏不住的笑容。
這一刻,你終明白,好的故事,原來是自己長出來的。
五
現實像車輪,我們是隻螞蟻。 喧譁、聒噪、世故、煩惱、浮華和忙碌,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安放我們平靜心地出口。
《極地》告訴我們:你的內心不亂,你就不會被外界左右;你不要太仰視,你就會獲取平靜的心。
當我們把對生活的期許放在地平線,滿足生存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活下去的理由,那種蓬勃散發著的生活活力。
套用偈語說,路是向上的梯、渡河的船、前進的路。
希望透過《極地》,我們看到的不是雪山,不是聖湖,不是佛像,不是藏民,看的是通往自己康莊大道的內心。
那顆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充盈。
就好像一抬手就摸得到天,看白雲青山跟嫋嫋的煙,就著人生半壺酒,任孤獨像隻手,摸著你的後背也安然若素。
閱讀更多 娜就醬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