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男孩剪刀腳擠壓媽媽脖子,這位媽媽從頭到尾不反抗,怎麼想的?

雞蛋殼裡的蝸牛

三歲看到老。這是我們對一個孩子評價最常說的一句話,確實,一個孩子從小啥樣,可以想象出他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這樣的母親就是賤,溺子如殺子,現在孩子都管不了,都是父母的罪過。上樑不正下樑歪,家有小畜生,大人一定好不到哪去,如果真有路過的好心人,如果真批評教育孩子,可能這個媽媽就不讓了。就缺見義勇為的教訓一頓這個崽子就好了。

這樣孩子,如果現在不管,可能以後真就管不了了,趁著還小,趁早吧,哪怕把腿打折,也比將來犯罪被人打死或者把人打死要好。

只有這個孩子將來上刑場了,這個媽媽才知道是自己錯了,這就是老天爺派下來懲罰他們家的惡人。

有一個故事,有必要跟這樣的父母說說,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

有一罪犯臨刑前要求吃母親一口奶,結果在吃奶的過程中,該犯人一口將母親的奶頭咬掉。他對母親說:是你的愛害了我。他責備母親一向溺愛他,時時寵愛,處處護短,不以社會普遍接受的法律、道德標準去教育他,造成他是非不分、為所欲為,以致於淪為階下囚,丟掉性命,悔之晚矣。






韓東言

現在的孩子怎麼啦?暴力、狠毒、無禮,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事件,家庭暴力和校園暴力已經常常發生,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那個男孩既然可以肆無忌憚毫不留情的對自己的媽媽,那麼可想而知將來他也會同樣對帶周圍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令人不僅心寒和震驚。愛孩子,不是沒有限度。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孩子會產生那樣的行為與家庭教育有極大的關係。現在的孩子少,個個在家都跟公主和皇帝似的,有時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做錯了的事,可能大人還不會懲罰和教育他,反而覺得孩子“聰明,有本事”,這樣孩子一點點的在改變,所以說那個男孩對他媽媽的行為,是他媽媽自己造成的後果。因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分不清好壞對錯,他就像一張白紙,你畫什麼他就畫什麼。溺愛,不是愛,我想如果想毀掉一個人,可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他有求必應,百依百順。

還有就是學校教育,我們現在的教育不是德智體全面發展,而是唯分數定高低。不重視思想品德教育,校園暴力屢屢發生,而且手段殘忍狠毒。這是我們應該重視和反思的!我們老祖宗寫的我《三字經、弟子規》,等等,是應該重新讀讀的。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孩子的教育,不僅關乎一個家庭,更關乎一個社會國家,所以應該重視。


木心91882

這媽媽的年齡,看著怎麼像姥姥或者奶奶?難道是老來得子?

我不覺得媽媽可憐,也不覺得孩子可憐,他們的可憐都是自家造成的,我覺得這個熱心的大姐好可憐,好心惹了一身騷。這要是熊孩子再大點兒,沒準兒就得把人打了,那就更冤了!


童書育兒

溺子害子,惜孩害孩。

前半句是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否定,後半句是農村老人對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提醒!

孩子的懵懂和無知,需要家長的誘導和引導!因為他們的年幼對是非對錯還沒有正確的認知和判斷!所以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學前教育)這一段是蝸居在家的,他每天面對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和其他家人親人!作為孩子的父母有權利對孩子的言行舉止進行示範性、說教性、糾正性引導和調教!

模仿是孩子最早的一種學習行為,模仿誰?模仿什麼?怎樣模仿?這三個問題必須予以澄清!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父母就有必要對自己進行嚴格要求,從說話、辦事都必須恆循正確的方式方法:比如你尊重父母,孩子就會尊重你!你孝敬父母孩子就會孝敬你!你關心家人孩子也會學著關心家人!你勤勞付出孩子就會不怕艱苦!你做什麼說什麼樣的話孩子就會跟著你學跟著你做!這就是最早的啟蒙教育!

可惜的是現代家庭由於受父母文化背景和家庭經濟實力(尤其是家庭經濟情況比較好的)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塊做的並不是很好很到位,所以就會培養出蠻狠、任性、放蕩不羈的個性極強的孩子!孩子有什麼要求必須滿足,稍不如意就會哭鬧就會發脾氣!這都和父母的以身作則和家庭教育有關!這裡的溺愛成分就會讓我們的早期家庭教育陷於尷尬的境地!

回到題頭,小孩任性對父母指責呵斥!甚至拳打腳踢!拿老百姓的一句土話就是從小慣的!作為父母我們無權剝奪孩子天真、快樂、幸福的童年生活,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對他們放任不管、任由發展!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用滿足方法取得他們對自己的遵從和服從!恰恰相反寬嚴適度、收放有度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當今社會已經不行時那種“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了,但適當適度的責罰教育還是要有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才能讓他們成為一個勇敢、善良、知書、懂禮快樂的小天使!


冀之筆

大街上這個男孩出手打罵自己的媽媽,用剪刀腳擠壓至快窒息,有人拉開,還跟路人吵架,當媽的從頭到尾不還手不訓教,什麼心態?怎麼當媽的? 格格巫育兒日記為你解讀:

前不久,一名10歲的小男孩,由於自己的母親不給自己買手機,在馬路上對著自己母親連踹了幾腳,之後媽媽仍是不願容許給他買手機,就將媽媽打倒在地上。


後來,周圍一位大姐看不過去,去把男孩給擺開了,雖然男孩被拉走了,可是任然不忘給母親再補一腳。


男孩被大姐擺開之後非常不爽,用手指著大姐大罵起來。大姐頓時也生氣了,跟小男孩爭持起來。


這時母親現已站了起來,看著男孩跟大姐在吵架,她依然沒有作聲阻撓。男孩擺出要跟大姐大幹一場的情勢。



大姐不跟他計較之後,他隨後又持續用手去鎖住母親的脖子,這位母親依然還沒有任何的抵擋動作,任由孩子對著她打罵,乃至還說“你就打死我吧!”


能夠看出,這位母親在整個過程中,一直都是在慫恿小男孩打她。感覺這是一個長期習慣被家暴的母親,所以有人習慣被家暴也是被自己慫恿出來的。

看到這裡,很多媽媽會說,要是我,一巴掌就呼過去了。這孩子太不守規矩了! 10歲的小男孩,如此不尊重媽媽!可見平時家長是如何的驕縱孩子!媽媽在孩子面前毫無威信和尊嚴可言。一般暴躁易怒的孩子,都和家長長期溺愛有關係。什麼都滿足,沒有給孩子定過規矩,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要分清楚界限。

這位母親居然還說“你就打死我吧”,對孩子的行為既沒有管教也沒有反抗,甚至是軟弱的消極應對。我看這樣的行為一般是隔代的長輩才會採用的方法,既不解決問題,還起了很壞的消極作用。

從小就要給孩子定規矩,態度一定要堅定。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先冷處理,不要理孩子,等孩子冷靜下來再處理孩子的情緒。學會和孩子共情。才能慢慢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如果不能給孩子配手機,就要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再慢慢和孩子說明,為什麼不能配手機。對孩子反覆洗腦和進行說服教育。


格格巫育兒日記

大街上,一個十歲的男孩,因為媽媽不給她買手機,對媽媽拳打腳踢,並用剪刀腳擠壓媽媽的脖子,媽媽從頭到尾都沒有反抗。路人拉開時,這個男孩還指著路人破口大罵。(看著媽媽的年齡倒像奶奶)


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可憐的事。孩子囂張跋扈,脾氣暴躁,沒有一個同齡孩子應該有的樣子,這絕對是家庭教育問題。家長對孩子太寵了,不論說是老來得子也好,還是覺得對孩子有很多虧欠也好,這樣寵愛孩子、慣著孩子,只能自食自己釀成的苦果。

慣子如殺子。熊孩子都是寵出來的,慣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無論家庭有什麼樣原因,把孩子慣成這樣,都是一個家庭的不幸。而且孩子這麼大,這個時候想改變他,轉變他,或者指望他再大一些能變好,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或者說不可能的事情了。



也真是應了那句古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我的孩子這樣,怕是早一巴掌給他扇一邊兒去了。


名師育兒

看著這個問題時,我心裡感到特別的悲涼,這是什麼樣的孩子?這是什麼樣的媽媽?這是一個怎樣畸形的家庭?

我忽然想到了著名的心理專家楊鳳池先生所說的:一切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孩子這樣蠻狠不講理,粗暴的對待自己的媽媽,我想與家長對他的溺愛是分不開的。



我們做家長的,有時候對孩子是巴心巴肺,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自己的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提什麼要求都會毫無原則的滿足他。結果真的是養了一些白眼狼,這其實不是孩子的追蹤溯源錯誤就是在錯的家長身上。家長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才導致這樣悲劇的發生。


那麼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樣要求孩子呢?

第一,對孩子愛而不溺。孩子都是自己生的,誰不愛呢?但是這個愛要有度。不能無底線的滿足他的要求。如果你超越這個底線,有一天孩子就會打翻天印,然後我們家長就自然自食苦果。

第二,要做到嚴中有愛。有的家長又走向了極端,對孩子不是寵愛,是過分的苛刻,稍微犯一點錯就嚴加懲罰。出發點是好的,想把孩子培養成完美型的人物,但是世上哪有完美的人物呢?人非聖賢哪,孰能無過?那麼面對孩子,犯了一點點小錯,我們有時可以稍稍的孩子,原諒他一點,孩子那麼要求上進,他知道自己的錯,他自然會改正。如果我們太過苛刻,孩子會漸漸疏遠我們,到時候就是我們親的孩子,也與我們不親了,那是多麼的悲哀。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在我們身上發生,我們對孩子要寬嚴適度,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各位讀者有什麼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將與你們互動,謝謝。


睿心媽媽

這個媽媽很悲哀,這個孩子更可憐,溺愛留下的後遺症,未來要怎樣才能痊癒?

都說“慣子不如殺死”,是寵溺過度,還是媽媽活的太“窩囊”,兩種都有。面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一絲掙扎,十歲的孩子就能對媽媽下如比之狠手,二十三十歲這個孩子還會做出怎樣的事?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不光是錦衣玉食的生活,父母還要教會孩子做人。這名10歲的男孩就因媽媽不給買手機,就對母親舉腳相向,而這位媽媽卻絲毫不反抗,是不敢還是不忍?只有這個糊塗的母親自己才知道。


為人父母寵愛子女可以理解,但寵溺要有度,不能容許孩子任性妄為。10歲也許在你眼裡還小,但在別人眼是孩子的品質差、缺乏家教。


小孩就像一棵小樹苗,你若不去管,任它風吹雨打,再好的樹苗也不可能長直,更不能熬到長高長壯之時。想讓一棵小樹長直,需要定期扶它一把;想要你的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合格地做好父母角色。


尼木子

十歲男孩剪刀腳擠壓媽媽脖子,這位媽媽從頭到尾不反抗,顯然這位媽媽已經被這個逆子的暴行所嚇住!

根據這個男孩的種種表現,顯然在他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沒有好好教育,過分的溺愛孩子,使他不能夠明白基本的做人道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孩子必然會越來越任性,而家長一開始沒有管好,那麼這個孩子必然會越來越任性,甚至會出現本題中那樣的不僅要毆打自己的母親,直至要用剪刀腳置母親於死地。在大庭廣眾之下尚且如此,在家裡這個媽媽也一定備受欺凌。

而這個小孩暴打完母親以後,又去和拉架的路人吵架,可見其三觀依然盡毀。其家長必須將其送入攻讀學校等機構進行教育。

否則,這樣的孩子如果去傷害別的小朋友,就會釀成嚴重後果。而又因為即使他殺人也不用負刑事責任,必然會使他變本加厲,成長為一個殺人狂魔也極有可能。


地震博士

哎!這臭小子,搏擊動作很專業啊,反天了你!孩子他爹呢?幹嘛去了?!

玩MMA的朋友都知道,這種鎖喉動作,力度稍微到位一點,幾秒鐘就可讓他人窒息,好在這臭小子力氣不大,要不然有他媽受的了……

真的應了那句話:慣子如殺子,不禁為這家庭嘆息一下……

首先,臭小子這毛病肯定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



孩子就是父母家教的直觀體現。不知夫妻倆有沒有家暴的壞習慣,或者是從小就有忽略孩子心理健康、動輒批評打罵的行為。

這些壞習慣會在孩子的腦子裡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什麼事情,沒有拳頭解決不了的。

夫妻間打架、打孩子的“爛章法”,會讓這小子慢慢產生模仿到:你們打我,我幹嘛不反抗?

還有一點,就是夫妻二人對於孩子過於嬌慣,捧在手裡怕涼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說一家長不說二,孩子往東家長不往西。

長期以往形成的條件反射般的壞習慣,等他長大了再改就難了,那時候不是說家長想扳就能扳回來的,你想發點火,他的火氣比你還要大。

其次,對孩子適當的懲罰很有必要



孩子對父母動手這個習慣,鬧著玩可以,一旦較了真,必須對這種行為予以懲罰性的滅殺。

因為,就像文中這位母親,一旦逆來順受後,以後社會上又多了一個人渣,今天他可以打父母,明天就可以打別人的娃。

因此,對於孩子的這個舉動,該收拾一定要收拾,堅決不能有第二次發生,這事就得孩子他爹來做了。記住,一次收拾的讓他記住疼。

或許很多人要說風涼話:孩子只能教育,不能打罵,要對其講道理、促膝談心……

談你大爺!等熊孩子的巴掌扇你臉上你還跟他促膝談心,那特麼是害了他,不是為了他好。

適當的時候訴諸武力很有必要。

當然,咱不能把武力當家常便飯,就像前面所說,長期的打罵會讓其產生逆反心理,或許他反抗更厲害。

這種武力,要在那種苗頭剛剛開始的時候就要有,比如拍屁股、拍手掌心等,讓他知道疼就行了。打了他也要跟他講清楚打他的原因。

切記,一定要讓他知道捱揍的原因。

最後想說的是,扶養孩子是一個系統的、漫長的、煎熬的事情,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起到好的帶頭作用,畢竟,你的言傳身教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