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時期的國土面積到底是多少?

寒蟾

成吉思汗時期的國土面積到底是多少?因為成吉思汗鐵木真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征服者,而且他的子孫繼續了他的征服行動,最終建立起了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所以很多人就把整個蒙古帝國的領土都記在了鐵木真的頭上。但其實鐵木真在世的時候,蒙古的擴張還遠遠沒有達到後來的程度,鐵木真死去時蒙古的領土連其高峰時的一半都還沒達到。

鐵木真直接指揮的征服行動

鐵木真死於公元1227年8月18日,所以其實在這之後的蒙古征服行動是不能算在他身上的。其實鐵木真對於後世的蒙古帝國,最大的作用是他統一了蒙古各部,使蒙古在當時成為了一個世界上為數不多完全統一的民族,而統一的蒙古民族在當時有至少一百多萬人,這在當時雖然不算最多,但也是比較大的民族了。

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

比較大的人口規模再加上當時正處於騎兵的黃金年代,此外又有了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才使蒙古人在13世紀成為了一個開掛一樣的存在。而鐵木真實現蒙古的統一是在公元1206年,但蒙古統一之後,鐵木真也還是沒有馬上開始大規模對外征服,只是曾經對西夏用兵,使西夏向其稱臣並與其和親。而對金朝,蒙古還又保留了4年的朝貢關係,一直到公元1210年才停止向金朝納貢。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鐵木真半身像

不過在此之後,鐵木真就開始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軍事行動。1211年,蒙古征服畏吾爾,1214年攻陷金中都(北京),迫使金朝求和並與其和親。之後金朝遷都河南開封,蒙軍捲土重來,重新攻佔金中都,並不斷南侵。到公元1227年鐵木真去世時,蒙古已經基本攻佔了金朝在黃河以北的所有領土,但金朝此時並沒有滅亡。

而與此同時,因為西方的花刺子模王國襲擊了一支從蒙古來的穆斯林商隊(這件事很詭異),並殺死鐵木真派去交涉的使者,導致鐵木真大怒,決心將其滅亡。但要滅亡花刺子模,則要先越過地理位置更為靠東的西遼帝國。所以鐵木真在公元1218年先派哲別率軍滅亡了西遼,之後又於次年親率大軍入侵花刺子模,兩年之後將其滅亡。

鐵木真時期蒙古擴張路線

之後鐵木真又以追擊逃亡的花刺子模王子札蘭丁為理由,派速不臺和哲別率領兩萬騎兵繼續西征,這就是現在大家口中的蒙古第一次西征。此次西征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歐洲,擊敗了歐亞遊牧民族欽察人和基輔羅斯的聯軍,並一度攻入克里米亞。公元1223年,蒙軍回撤,其勢力範圍穩定在了裡海以北區域。

3年之後,鐵木真以西夏沒有履行對蒙古的稱臣約定為由,又發動了滅亡西夏的戰爭。但在此期間因為某種不為人知的神秘原因去世,而在他死去三天之後,西夏投降。所以其實鐵木真死去的時候,西夏名義上還沒有滅亡。

鐵木真時期的蒙古疆域

所以綜上所述,鐵木真時期的蒙古疆域雖然已經非常大了,但和後來蒙古帝國在蒙哥時期達到巔峰時那個變態的大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簡單說來,當時蒙古的疆域基本上是黃河以北到漠北,向東達到日本海,向西基本達到裡海。具體說來,其領土涵蓋今天的中國北方、蒙古、中亞五國大部以及今天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北部部分領土。總面積估計在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

鐵木真去世前蒙古大致疆域

放在今天這也是個大國了。不過當時金朝還沒滅亡,蒙古和南宋還沒有過直接的軍事接觸。而在西方,歐洲各國,包括最東面的基輔羅斯等國家都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阿拉伯阿拔斯帝國也還沒有直接和蒙古人有軍事衝突。但短短几十年後,甚至是十幾年後,蒙古通過滅金、滅宋和後兩次西征,佔據了幾乎整個東亞大陸、東歐和西亞,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而這一切的基礎,也可以說在鐵木真時代就已經打下了。


桃花石雜談

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不是羅馬帝國,不是英帝國,也不是俄羅斯帝國,而是由中華民族的蒙古族英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25年的時間裡,以總數不到2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其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400萬,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而現在整個亞洲的陸地面積(包括所有島嶼)不過4400萬.蒙古民族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最大的生存能力。釣魚山事件前蒙古帝國的版圖正是最大的版圖。而釣魚山事件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一次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事件。(釣魚山之戰後面有詳細介紹) 成吉思汗生於蒙古貴族世家。三歲時,父親被毒死,母親帶著鐵木真和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使鐵木真從苦難中崛起,逐步擔當起歷史賦予他的重任:使他由一個弱小部落的首領,成為統一蒙古、統一中國、征服歐亞大陸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後人難以比肩的戰爭奇才。他逢敵必戰,戰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了極點。成吉思汗一生進行過無數次的戰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無一敗績。”“他麾下的鐵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了俄羅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已經成了戰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於腳下。”“什麼人才能稱得上戰神?惟有成吉思汗!”. 再看一下成吉思汗的後繼者: 大皇后孛兒臺生子四人: 長子朮赤,為欽察汗國諸汗之祖; 次子察合臺,為察合臺汗國諸汗之祖; 第三子窩闊臺,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 第四子拖雷,後人為元代和伊利汗國皇室; 忽蘭皇后生一子闊列堅,後裔入元封河間王。 虎父無犬子,就連桀驁不馴的軍事奇才拿破崙提起成吉思汗也自嘆不如,“能夠使自己民族凌駕於世界其他所有民族之上,並且後繼者團結一致為帝國效力的,唯有成吉思汗,我自嘆不如。” 各國學者雖然對成吉思汗的評論各異,褒貶不一,但在兩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功者,是對人類歷史產生過最大影響的人。上個世紀將要結束之際,美國、日本等國發起了評選千年偉人的活動。全球頗具影響力《華盛頓郵報》發佈了評選結果,列成吉思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成吉思汗留給後人一種民族的自豪。成吉思汗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英雄人物。西方學者稱成吉思汗為“全人類的帝王”. 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成吉思汗為中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由他的子孫完成了統一大業。1211年,新疆各地歸屬中國版圖;1247年,西藏首次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結束了雲南長達300年的地方割據局面……從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國實現了第四次大統一,打破閉塞狀態,真正登上了世界歷史舞臺。孫中山先生說:"綜觀歷史,元朝時期遠比中國最強盛時期更強大了。”成吉思汗為中國的大統一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可以說沒有成吉思汗就沒有今日的中國版圖。史學家陳高華說的好:"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在於為中國歷史增添了光彩。" 蒙古帝國滅亡了存在了500多年、曾經擊敗了唐帝國軍隊而稱霸一時的阿拉伯帝國,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把東西方文明在版圖上連在了一起,人類的全球化從蒙古帝國開始。蒙古民族在人類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並且為後來中國的遼闊疆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蒙古帝國征戰過程中不斷吸收優秀的其他各民族將領來充實蒙古軍隊,尤其是大量地提拔任命漢族將領.到蒙古帝國全盛時期,漢族將領的數目已經超過蒙古帝國所有將領數目的一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的戰爭思想在蒙古帝國的征戰中發揮到了極至.當時世界上最聰明,最先進的民族和世界上身體素質最好的民族實現了完美的結合,共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愛國的中國人,不管是哪個民族,都期盼祖國更加強大,中華民族更加興旺發達。當然,希望中國強大,並不是在煽動民族情緒,更不是鼓吹民族沙文主義。希望中國強大,這不只是中國人的強烈願望,也是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下面說一下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釣魚山事件。 釣魚山在四川與重慶的交界處,海拔只有300多米,整座山佔地也就三四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只是中國西部內陸地區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偏僻小山頭。但是在750年前,這裡發生了一件改變整個世界歷史進程的大事,深深地影響了此後數百年的世界格局,這麼說,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誇張。歷史就是這麼奇怪,當時間走到1259年夏天的時候,這個小山頭竟然掌握了這個世界上從國王到奴隸的無數人的命運。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號稱可以改變世界幾百年歷史格局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呢?這要先從當時的世界形勢談起. 當時中國南方是由南宋統治,中國北方,蒙古人興起,已經先後滅掉了西遼、西夏、金,形成和南宋對峙的局面。東歐和中亞的廣大地區在蒙古人的兩次西征中先後遭到打擊和征服,中西歐和西亞也馬上要面臨蒙古人的威脅了。1251年,經過激烈鬥爭,蒙哥即位,成為蒙古大汗.蒙哥汗即位後立即著手進行第三次大規模西征,西征主要由他的弟弟旭烈兀指揮,而他自己則著手準備滅掉南宋,“世界大戰”開始了。 1257年,蒙哥汗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對南宋戰爭,準備一舉滅掉南宋。蒙古軍隊兵分東西南北四路大軍,其中西路大軍是由蒙哥汗自己帶領蒙古大軍主力從陝西入四川,由西往東打,待會合其他幾路後合兵攻打南宋都城。各路大軍作戰一直非常順利,但當蒙哥率領的軍隊到了合川釣魚山下,卻遭到了宋軍的頑強抵抗,蒙古大軍的腳步被絆住了。 宋軍經營釣魚山多年,上面修建了完善的防禦工事,儲備了充足的糧食,早就作了長期堅守的打算。守將王堅作戰勇敢,指揮得當。蒙哥軍隊猛攻五個多月,損失很多將士,但始終沒有任何進展,釣魚山的守軍牢牢地牽制住了這一路的蒙古大軍。再看其他幾路蒙軍的進展,都很順利。東路的忽必烈已經佔領南宋東部大片地區,並且正在繼續向西推進.南路的兀良合臺更順利,先後滅亡東南亞諸國,攻佔廣西,一路北上打到長沙城下,北路的阿里不哥已經打過長江,與南路大軍順利匯合,只有蒙古大汗自己所率的主力被絆在釣魚山下.情況發展到這一步是蒙古軍隊所沒有想到的,軍隊的將領已經覺得這不單純是個軍事問題了,而且還關係到面子問題,如果拿不下這座城池,實在是臉上無光,蒙哥汗自己也憤恨不已。雖然軍事會議上有將領建議放棄這座無關緊要的孤城繼續東進,但遭到絕大多數將領的反對,蒙哥自己更不同意。一向攻無不克的一代天驕家族哪能受此大辱,不拿下絕不放棄,這正犯了兵家大忌.眼看其他三路大軍即將攻下南宋全境,又急又惱的蒙哥親自到前線率軍日夜突擊攻城。這時候,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激烈的戰鬥中守城的宋軍竟然擊斃了在山下督戰的蒙古大汗蒙哥!確切的說是宋軍炮火發出的飛石重傷了蒙哥汗,由於傷勢嚴重,蒙古大軍被迫撤兵,蒙哥就死於釣魚山下不遠的北溫泉。 正是蒙哥之死改變了世界格局。東邊正向西推進準備與南北兩路匯合的忽必烈聞訊後立刻揮師回北方去爭奪汗位,阿里不哥和兀良合臺的南北兩路也從長沙北返。此時旭烈兀的西征大軍更是勢如破竹,已兵分三路打到萬里之外。旭列兀率領的主力大軍先後滅亡中亞諸國,接著攻入阿拉伯半島,滅亡了存在了500多年的阿拉伯帝國.怯的不花率領的前鋒軍佔領印度北部,先後滅亡西亞諸國,與旭列兀順利匯合後,繼續西進,直逼埃及.漢族將領郭侃橫渡地中海打敗了歐洲各國聯軍,攻佔南歐巴兒幹半島後,繼續西進徹底消滅了歐洲各國聯軍主力,攻入波蘭境內,正準備跨過多瑙河向已無還手之力的西歐進軍.蒙古帝國此時達到了極盛。就在這時,蒙哥的死訊傳到了旭烈兀那裡。已為進攻埃及做好充分準備的旭烈兀為了幫哥哥忽必烈爭奪蒙古大汗的位置,只留怯的不花率領一萬鐵騎繼續攻打埃及,自己率領主力部隊東歸.在蒙軍撤退後,埃及國王親率十六萬北非騎兵打敗怯的不花,趁機佔領了阿拉伯半島。南宋等其它各政權也趁蒙古軍隊撤退後,收復了失地. 經過幾年爭奪,忽必烈擊敗做了四年大汗的阿里不哥,搶到寶座,並且鞏固了汗位,但蒙古帝國從此分裂: 忽必烈建立元朝,統治東亞,東南亞,北亞地區,為名義上的共主。 旭烈兀建立伊兒汗國,統治中亞、西亞直到地中海東岸的廣大地區。 拔都建立金帳汗國,統治東歐及中亞北部地區。 察合臺汗國,統治新疆大部地區和中亞部分地區。 窩闊臺汗國,統治中亞北部部分地區。 這些蒙古汗國都不受忽必烈的元朝直接管轄。此後元朝再也沒有西征了,整個亞歐大陸的格局基本固定下來。


回憶還是要忘記

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一直過著以遊牧為主的生活。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時,蒙古族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領袖--鐵木真。它作為部落首領,於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為大汗,稱為成吉思汗。

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它於公元1227年消滅西夏、1234年消滅金朝,為統一全中國作好了準備。此時,成吉思汗已死,窩闊臺、蒙哥、忽必烈先後繼任大汗。

蒙古汗國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分裂為大汗之國(後來的元朝)和四大汗國(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四大汗國名義上服從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宗主權,但實際上各自為政。

在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後近七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兵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統一了中國全境。

所以說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國,在1206年時,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後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最大疆域的面積曾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

蒙古帝國當時幾乎佔領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其土地面積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為當時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如果單指中央元帝國,那元朝的範圍大概覆蓋至陰山以北,南至南海諸島,東北到今庫頁島,西北達到新疆、中亞地區。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地區、臺灣部分島嶼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範圍之內。

而且元朝當時控制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與伊兒汗國(名義上)等國。北有漠北諸部、南有南洋諸國、西有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別建立徵東行省與緬中行省。

說到這了,也順便看看我國古代各個王朝的疆域圖吧,看完就知道是不是充話費送來的了。

1、周(340萬,基本與商差不多,在遼寧和重慶四川的範圍更大)

2、秦(360萬,戰國時期,各大國紛紛進行領土託張,北佔了內蒙,南佔了長江流域,西南佔了雲貴川,西佔了青海甘肅。秦朝在此基礎上,北伐匈奴,南滅百越。把廣東廣西越南併入中國。還包括整個寧夏幷包括重慶全部和更大的幾乎整個四川的土地,東晉各諸侯國的國土總合與西周基本相同,自秦朝一統天下以來,先是秦朝南開五嶺,從匈奴手裡奪取了河南地,第一次把嶺南和河套地區置於中央統治之下,面積約有360萬平方公里)

3、漢(1400萬,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東面吞併了朝鮮,西面吞併了西域(新疆)。南面佔領了海南島。把中國周圍凡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都佔領了。)

4、三國(1040萬,魏國約590萬平方公里,所有的長江以北的漢人地區和在新疆甚至少量中亞的土地,也包括朝鮮的極少量土地;吳國約260萬平方公里,包括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和越南北方。蜀國約190萬平方公里,包括湖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緬甸的極北方。)

5、晉(920萬,西晉的國土大小為920萬平方公里。在雲貴上略少於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鮮的土地縮小了。)

6、隋(國土為480萬平方公里,突厥佔領了甘肅和寧夏相當大的土地,雲南和貴州也走向獨立,喪失了在越南和朝鮮的土地,國土面積丟失厲害)

7、唐(強盛時國土大的非常驚人,比現在中國少黑龍江和西藏與雲南,多了中亞的大片土地,大半個蒙古國和俄貝加爾湖,超過1500萬平方公里,在數十年後竟縮為1030萬平方公里,安史之亂後更是縮為800萬平方公里,可謂史上巨大的縮水。)

8、宋(國土為460萬平方公里,與現在中國比沒有新疆,甘肅,寧夏,內蒙,整個東北三省,青海和西藏,雲貴和臺灣。)

9、元(1680萬平方公里,忽必烈自稱是中國之主。國土包括整個中國和蒙古,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大片土地)

10、明(國土最大時,比現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內蒙古全部和東三省小半土地,俄羅斯極少土地。共710萬平方公里。後來大為縮水,喪失西藏、新疆和東北臺灣,到滅亡時只剩350萬平方公里。)

11、清(國土1310萬平方公里,整個中國和外蒙和俄羅斯及中亞的一些土地,論大小算曆代第二)

PS:有些數據可能會有出入,可能是因為古代王朝的一個朝代跨度時間比較長,版圖可能一直在變化。同時,對疆域的統計也沒有那麼準,給個大概數據。如果有不對的,請指出來哈。


小王子木有錢

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以總數才30多萬人的軍隊,在50多年的東討西伐、南征北戰中,先後滅了40多個國家,征服了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總數達六億之多,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疆域最遼闊的國家----蒙古帝國。其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東起朝鮮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俄羅斯諸公國,南達爪窪中南半島,在北緯15°~60°,東經15°~13°之間。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500萬平方公里,是現在中國版圖的四倍還多,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而現在整個亞洲的陸地面積(包括所有島嶼)不過4400萬平方公里。 蒙古的稱謂最早見於唐朝,遼朝時蒙古是韃靼之一部,彼時草原上還分佈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遊牧部落。鐵木真在結束了草原諸部落的混戰局面後,於1206年春在翰難河源召開貴族大會,並被推舉為大汗,號成吉思汗,大蒙古帝國由此建立。 1205年起,成吉思汗開始攻打西夏。1211年蒙古鐵騎進攻金朝,並佔領中都。1218年,蒙古大軍滅掉西遼政權。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進攻花刺子模(今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一帶),攻佔多個主要城池。花刺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素丹逃至裡海孤島病死。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臺繼續西進,在現烏克蘭戰勝基輔大公,後撤軍。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徵西夏,次年成吉思汗在賀蘭山病死。在蒙古大軍的猛烈攻擊下,西夏末代國王投降,西夏滅亡了。1231年,成吉思汗的繼任者、蒙古第二代大汗窩闊臺兵分三路伐金,1234年,蒙古與南宋聯合對金作戰,金滅。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佔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佔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受阻於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1242年窩闊臺的死訊傳來,拔都率軍東歸爭奪汗位的繼承權。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 窩闊臺之後經過貴由的短暫統治,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西征軍攻佔巴格達。1259年旭烈兀徵敘利亞,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時,蒙哥於1258年率三路大軍攻打南宋。1259年,蒙哥死於四川前線,汗位爭奪戰爆發。大蒙古帝國分裂為相對獨立的蒙元帝國和四大汗國。 一、忽必烈統治的蒙元帝國。 蒙哥死後,正在進攻湖北鄂州的蒙哥的弟弟忽必烈遂班師,自稱大汗。在戰勝也自稱大汗的弟弟阿里布哥之後,1267年忽必烈定都中都,後改稱大都。1271年改國號為元,是為元朝的開始。1267年至1279年,經過對南宋多年的征戰,元軍終於滅了南宋,統一了中國。其疆域北至陰山以北,南至南海諸島,東北到今庫頁島,西北達到新疆、中亞地區。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地區、臺灣部分島嶼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範圍之內。 二、拔都統治的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1225年成吉思汗劃分的長子朮赤的封地。1235年,朮赤長子拔都西征俄羅斯和東歐,1243年西征結束,拔都以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為都,建欽察汗國。因大汗帳色金黃,俄羅斯人又稱其為金帳汗國。轄地廣大,地域遼闊,東起葉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位於現在的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俄羅斯聯邦的歐洲部分、北高加索、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部分以及羅斯諸公國。欽察汗國建都於伏爾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的拔都薩萊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 三、阿魯忽統治的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元朝的西北宗藩國,統治中亞地區的蒙古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建,也是其封地。大汗蒙哥去世後,其弟阿里不哥在蒙古本土自稱大汗,他命察合臺三子拜答兒之子阿魯忽為察合臺汗,察合臺汗後脫離阿里不哥,依附忽必烈。最盛時,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卜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 四、旭烈兀統治的伊利汗國 伊利汗國,又稱伊爾汗國,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為拖雷三子旭烈兀遠征西亞後所建。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冊封旭烈兀為伊兒汗。其疆域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印度洋,首都為大不里士。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部分都由伊爾汗直接統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小亞的羅姆素丹國名義上是屬國,實際上由伊爾汗派官治理。 五、海都統治的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汗國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是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的封地。由窩闊臺及其兒子貴由及其後人管理,建於1225年,亡於1309年,是四大汗國中壽命最短的汗國。 窩闊臺死後,其子貴由短暫統治後,由窩闊臺之孫、合失之子海都長期統治,成為中國元初西北叛王領袖。從此,雙方不斷髮生戰爭。元軍雖始終佔上風,卻無法徹底擊敗海都。窩闊臺汗國是窩闊臺氏族諸汗的世襲領地,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於葉密立城(今新疆額敏)。 蒙古帝國最終走向沒落與滅亡。劉照興認為,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彼此血脈相聯,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蒙元帝國為宗主,與蒙元帝國驛路相通。但是,由於蒙古人在文化上大大落後於被征服民族,過多依靠高壓手段統治,其帝國也只是建立在軍事征服基礎上的鬆散同盟,加上統治集團內部因爭奪帝位,內訌是其瓦解的最主要原因。1351年,黃河中下游爆發大規模人民起義,1368年,以漢族為主的各族人民終於推翻了歷經11代統治不足百年的蒙元帝國。窩闊臺汗國1309年滅於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和伊利汗國經多次分裂,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征服。欽察汗國到15世紀分裂成了幾個小汗國,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羅斯公國所征服。



漢東省省委—沙瑞金

大蒙古國由鐵木真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建國於漠北,尊汗號為成吉思汗。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不斷向外擴張。

1214年攻滅金朝,佔領大都(北京),但是金朝國土還沒有完全淪陷,遷都南京(開封),還殘存在黃河周圍地區;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 1227年在攻打西夏的征途中病逝了,但是密不發喪,李睍投降後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 西夏滅亡。



(綠色為成吉思汗死前大蒙古國疆域)

1、 成吉思汗死後的第一位繼承者——窩闊臺

汗窩闊臺,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9年在忽裡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稱汗,管理著整個蒙古帝國。

①滅金

1230年窩闊臺汗發動三路伐金,窩闊臺汗率大軍渡黃河直攻汴京,蒙軍圍攻汴京,迫使金哀宗求和;而後金朝殺蒙古使者,蒙古再度圍攻汴京,金哀宗堅持至年底放棄汴京,南逃歸德(商丘),蒙將史天澤一路緊追不捨,金哀宗逃往蔡州,於1234年正月蔡州城陷,金朝覆亡。

②滅高麗,徵遼東

1231年,蒙古軍侵入高麗,包圍王京,高麗王降;但是早在1215年,金將蒲鮮萬奴叛金自立,盤踞遼東,窩闊臺於是在1233年遣皇子貴由攻佔都城南京(今吉林延吉市東城子山),蒙古軍徹底佔領遼東。

③拔都西征

1235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長子拔都為統帥,速不臺副之,自各地出發, 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1241年4月,蒙軍攻佔克拉科夫、裡格尼察等城,大掠摩拉維亞等地;拔都親統三路大軍大敗馬札兒軍,蒙古軍隊攻掠亞得里亞海東岸及南歐各地。


(紅色為欽察汗國疆域)

欽察汗國:1242年窩闊臺死訊傳到軍中,拔都率軍從巴爾幹撤回伏爾加河流域,以撒萊為都城建立起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

2、 成吉思汗第三位繼承者——蒙哥汗

蒙哥是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1251年,蒙哥繼位,1254年滅大理國。蒙哥命其弟旭烈兀西征, 1256年大軍渡過阿姆河後所向披靡,先攻滅波斯南部的盧爾人政權,1256年攻滅位於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國(阿薩辛派),1258年滅亡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1260年3月1日,滅亡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並派兵攻佔了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1259年8月11日,蒙哥病逝。


伊利汗國: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東阿塞拜疆省馬臘格)為首都建立起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的伊利汗國。

3、成吉思汗死後的第四位繼承者——忽必烈

忽必烈託雷第四子,蒙哥弟。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即汗位。1276年2月4日,元軍攻入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流亡政權殘餘的最後一支抵抗力量被消滅。

元朝:元朝由忽必烈於1271年所建,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1330年國土面積為1372萬平方公里。




察合臺汗國:始建於1222年,由察合臺及其孫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最盛時其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河中地區特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大片地區),1350年國土面積達到350萬平方公里。


窩闊臺汗國:建於1225年,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及其兒子貴由及他的後人管理。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城。


(紅色為蒙古帝國最大疆域)

成吉思汗及其後人建立的蒙古帝國,是由元朝與四大汗國聯合組成的大帝國,疆域包括塞北、東北、華北、西域、吐蕃、中亞、西亞、北亞南部以及東歐大部在內的遼闊區域,

橫跨亞歐大陸,13世紀末國土面積達到33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現今俄羅斯國土面積的二倍。


閣中論史





這個不好說,成吉思汗時期的國土面積在當時算得上最大的,可也不是歷史上最大,他的疆域只算得是蒙古帝國第一次輝煌時期,元太祖打下的。而真正最大疆域是元憲宗蒙哥時期,那時是統一的大蒙古帝國,為什麼最大,蒙哥汗大軍向西已將勢力伸向埃及邊境,就是1259年,蒙哥去世前,那時蒙古疆域可謂空前絕後,看看那時形勢吧!蒙哥大汗登上帝位全憑欽察汗國拔都的鼎力支持,那時擁有半個歐洲的欽察汗國,名義上聽從蒙古帝國統治,實質是拔都閒其路遠,不便中央統治,自行獨攬大權。蒙哥就這樣在龍椅上坐了十年,沒有什麼大的業績,他想像父輩一樣幹出大事,就這樣最後一次西征打響了,在得到中央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西征軍進展順利。在艾音扎魯特戰役爆發前,蒙古王爺旭烈兀已從大馬士革襲來,準備從敘利亞南下,直撲西奈半島,拿下埃及後,將蒙古勢力伸向非洲。旭烈兀想法正確,來個南北夾擊,漢人大將郭侃領北路軍入地中海,南下海上進攻亞歷山大港,南路由陸軍怯的不花統帥從耶路撒冷進入開羅,古老埃及就這樣被蒙古顛覆。在東方,蒙哥時已拿下雲南,蒙古三路包抄南宋,兀良合臺大軍從越南北上攻打長沙,大蒙古國皇帝蒙哥御駕親征,攻下成都,近圍重慶等地。忽必烈已在長江邊上和宋軍相持。



蒙古帝國之所以最後乾的這麼出色,全仗著成吉思汗精明的指揮,蒙古帝國鄒型,已在成吉思汗時期形成,成吉思汗時,中原,歐洲,中亞,印度,都蹂躪過,而南俄羅斯那時已被哲別大軍臣服在長子朮赤帳下,至於伊朗至伊拉克邊境城市已名義上屬於蒙古藩屬,因為它們當時臣服於花剌子模,花剌子模亡了,沒政府了,波斯自然要讓蒙古人接管。至於真正征服波斯和俄羅斯那是他兒孫們乾的事。成吉思汗曾經趁花剌子模敗亡,一鼓作氣,南下追擊殘餘於印度,他又想將炎熱的雨林國印度納為版圖,可是太熱,走到半路停頓了,印度遠征軍八剌回來送來的消息是熱,太熱,瘟疫橫行,敵國殘餘已難以尋蹤跡。成吉思汗回師後消滅了西夏,但有生之年沒滅掉金國,中原王朝仍照樣運轉,西夏不過是個弱國,消滅它只是消除中原王朝西北屏障,控制了河西走廊而已。在對金國戰役中,成吉思汗只用偏師進攻金國,仗著當地漢人軍閥,但收效甚微,中原代理人木華黎在圍攻鳳翔時不幸逝世。金國仍很頑強,尤其在潼關擁有強大的駐軍,蒙古軍推向黃河流域步步維艱,金國新皇帝勵精圖治,蒙古軍在山西的地盤漸漸被金國光復。




1226年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去世,那時西夏戰時沒有結束,但西夏已經剩下國都了,成吉思汗去世那年,除朮赤以外,那時朮赤已死,但他的兒子都來參加葬禮,包括朮赤幾個兒子,尤其拔都。察合臺,窩闊臺,拖雷,三個大家族,可能還有小忽必烈。那時蒙古帝國才是真正統一在一起的,成吉思汗帝國不像元朝和分裂汗國,他們仍用原始的薩滿教,大汗和汗庭之間,諸王,那顏,關係統治大的兀魯斯,那時哪來個元朝,沒有中原繁雜的綱常禮儀。蒙古帝國西面是察合臺和朮赤後人封地,分割了花剌子模,而東面則由汗庭直轄。他版圖成東西延伸,就如突厥帝國,但不像突厥,又和唐帝國極盛時期疆域差不多,實際上蒙古大軍西返後,帝國縮回到裡海已東,阿姆河已北,南俄羅斯早已不歸屬誰,朮赤系只守玉龍傑赤一隅,這就是蒙古帝國為什麼後來極力恢復成吉思汗版圖原因。成吉思汗帝國有多大?它的疆域和唐朝西邊和北邊差不多,成吉思汗一生遺憾的是沒拿下金國 ,這是他至小的心願,一生征戰,二十年用在統一草原戰爭上,六年用在攻打金國上,最後攻打花剌子模,西夏。在他一生中,草原戰爭佔據他大半生,讓他走向勝利,扎木合,王汗,太陽汗,都被打敗,對金,花剌子饃,夏戰役讓他走向人生巔峰。


路漫漫76416489

歷史上成吉思汗的國土到底有多大?成吉思汗把領土面積擴展到現在的幾倍之多,在歷史上這是疆域最廣的一個朝代。
元朝疆域極盛時的1330年,疆域面積約2400萬平方公里。1280年元朝完成大一統之後,建立四大汗國。阿爾泰山以西阿姆河以東是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阿姆河以西則為伊利(伊兒)汗國,花剌子模以北是欽察汗國。
13世紀初,蒙古部統一了蒙古高原。公元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奉鐵木真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此後至1279年蒙古先後征服西遼、西夏、金、吐蕃、大理,最後滅南宋。元世祖忽必烈以前,自成吉思汗至蒙哥汗(憲宗),蒙古帝國以蒙古高原為根據地。窩闊臺汗以後建都於鄂爾渾河上游的哈喇和林。1259年蒙哥汗死。次年忽必烈即大汗位於漠南的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 1264年改漢地燕京為中都, 1267年改築中都新城於舊城東北(即今北京城前身)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次年改中都為大都。從此這個政權便繼承宋金成為中國史上一個中原王朝。
當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南宋時,蒙古帝國已分裂。西遼故土在元朝和窩闊臺、察合臺二汗國三方爭奪之下,結果大部分為察哈臺汗國所有。今新疆地區的大部分在13世紀時屬於元朝直轄,元世祖曾在阿力麻裡(今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別失八里(今吉木薩爾北破城子)、火州(今吐魯番東南)、斡端(今和田)等地設置行政機構。但14世紀以後,這些地區終於被併入察合臺汗國。
元朝在東北置遼陽行省,其南界抵達遼東半島南端,東南與高麗接壤。元與高麗邊界線東段,一度曾達鐵嶺(令朝鮮元山南)13世紀末,雙城(今朝鮮永興)以南為高麗收復,此後遂以雙城為國界,西段一度以慈悲嶺(今朝鮮黃海北道中部)為界山,以後又恢復到元初以鴨綠江南岸一部分轄境為界。東至於海,在黑龍江口奴兒干地置徵東元帥府。1254年滅大理國,建立雲南行省,轄境除今滇及黔、川部分地外,南界還到了緬甸、泰國境內。脫離了中原王朝數百年之久的雲貴高原又加入了統一的大家庭。在海疆方面第1次在澎湖列島設立行政機構巡檢司,屬晉江縣(一說屬同安縣)管轄。
1368年元順帝在北伐的明軍威逼之下,北遁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明兵進入大都(今北京市),元作為中原的統治王朝至此結束(殘餘勢力保據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後改稱韃靼)。繼之而起的明朝直接統治了原來的南宋、大理和西夏、金的大部分地區,對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和吐蕃地區則採用羈縻統治的方式,漠北仍為蒙古後裔靼韃、瓦剌所有。今新疆地區為察合臺後裔亦力把裡的領土,而介於亦力把裡和甘肅之間的嘉峪關以外哈密等衛,則也在明朝的羈縻統治之下,其版圖遠較元朝為小。
元朝1330年時領土包括現在的鄂畢河-額爾齊斯河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這一地區我用《俄羅斯地圖冊》將這一地區的州、共和國、自治州和邊疆區面積加起來,面積約1200萬平方公里),蒙古國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中國(新疆西部除外)面積約900萬平方公里,緬甸東北部分,泰國北部,老撾西北部分,朝鮮北部面積約2400萬平方公里。成吉思汗時代疆域面積約2400萬平方公里,現在國土960萬平方公里,你有什麼看法?

談笑書生

成吉思汗 (公元1162~1227) 即元太祖,蒙古開國大汗(1206~1227年在位),傑出的軍事家。成績:統治版圖跨越亞歐。

這些人給出的都是蒙古帝國全盛時期的地圖。根本不是成吉思汗時期的,當時的中國地圖就是南宋的地圖。

當時中國是南宋政權,從來沒跟成吉思汗動過任何刀兵。當時的中國北方有金、有西夏,西方有吐蕃,南方有大理,這些國家都還沒有滅亡。

成吉思汗只是統一了蒙古草原,滅了西遼和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死後60年,南宋才被忽必烈滅亡。

而忽必烈武力奪取蒙古帝國汗位,沒有通過帝國大呼裡臺會議的認可,只是能算是自立為汗,

從而導致

蒙古帝國四分五裂,帝國失去了統一,陷入了同室操戈、自相攻殺的局面。帝國從此日漸衰敗。

這個

地圖上

的“西遼和蒙古”,就是成吉思汗攻佔的地方。

猴子軍師

我們都知道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以及蒙古帝國的精神領袖,他打造了一個天下無敵的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人先是打下了中國北方的一部分,佔領了西夏、金國等部分國土,然後蒙古人的鐵騎揮軍西去,開始向著現在的俄羅斯以及中東方向的花剌子模殺去。


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蒙古帝國國土最龐大的時期並不是成吉思汗在位的時期,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帝國只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並不是最大的。

蒙古帝國最大的時期是在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在位期間,當時的蒙古帝國足足有3500多萬平方公里,一直從朝鮮半島延伸到了歐洲的一部分,從中國北方一直延伸到俄羅斯境內北冰洋旁,這個時候的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



成吉思汗的戰略中心在中東,他以及他手下的鐵騎們在西方世界大肆燒殺搶掠,所到之處盡成焦土,凡是碰上抵抗的城市,在攻入之後他們就會大肆的屠城。

在攻打一些國家的時候,就算有的城市投降了蒙古人也會將那座城市的人全部殺光,因為他們擔心自己前進殺敵的時候後方會被這些城市的人堵住,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部通通殺光,只留下一些工匠。

正因為成吉思汗的屠城戰略以及他派出的大量奸細宣傳他們屠城的恐怖戰略,這才導致了成吉思汗僅憑這十幾萬不到20萬的兵馬就控制了大半個中東世界以及俄羅斯等很多地方。

蒙古人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複合弓,這複合弓的攻擊力非常強大,能在一定的距離內射穿敵人的盔甲,而且蒙古人的戰馬耐力也非常強大,能在荒漠中長途跋涉數天不停息。

他們還從當時攻下的中國地區獲得了先進的火藥技術,製造成了強大的火炮帶到了西方,他們在各個城市俘獲的攻城工匠因為他們打造了眾多的攻城利器,為他們掃除城池的障礙。

除此之外蒙古人抓獲到的眾多炮灰也變成了他們攻城時的肉盾為他們抵擋了大多數的攻擊力,他們且戰且退的獨特作戰方式也為他們拖垮了很多敵人。

正是因為這諸多的因素,蒙古人才在那個時期變成了大地上最強大的魔鬼,向當時的文明世界撒播著他們恐怖的種子,像收割麥草一樣收割著人們的性命。

我在看其他評論的時候看到很多人為成吉思汗的作為而自豪,他們為中國能征服那麼多國家而自豪,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了一種悲哀,其實在那個時期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並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中國境內的西夏以及金國與蒙古人征服的其他中東國家沒有絲毫區別,他們都是被蒙古人侵略的對象,甚至因為蒙古在攻打金國與西夏時所遇到的城市比西方的城市高大難攻,導致了蒙古人費了很多的周折,這兩個中國的國家在當時因為蒙古人的報復,很多城市被屠殺一空。


蒙古人在當時中國所殺的人可一點都不比西方的少,成吉思汗的兒子孫子們在打下中國北方的時候,對當時中國境內的漢人以及各種民族們大肆屠殺,僅是西夏以及金國兩個國家境內就殺了大概有一千多萬到2000多萬人,這些人都是他們在攻下城池之後,一個一個用屠刀殺死的,只留下了一些特殊的人才在戰爭中起到作用。

在蒙古帝國時期,西方可比中國對蒙古人的重要性大得多,蒙古帝國的大本營在現在的蒙古國,而被蒙古人奴役的俄羅斯人以及中東人他們所被侵略的歷史比中國被蒙古人侵略的歷史還要長的長。


從元朝建立後,蒙古人把中東的色目人地位放在了中國區域內的北人以及南人之上就可以窺見一般,曾經作為一樣被侵略的國家以及奴隸,中國在當時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俄羅斯以及中東等地被侵略的國家與民族。

我不知道這個時候大家哪來的自豪感?就因為大家的祖先被侵略得比其他國家的人侵略的晚,大家就能認定他們就是我們國家的人嗎?


事情並不是如此,蒙古帝國曾經也侵略過朝鮮半島,所以在韓國人的眼中,蒙古帝國也是韓國的歷史之一,在他們的教科書當中,成吉思汗就是韓國人,因為他們曾經被蒙古帝國侵略過,所以這就是證據,當我們在嘲笑韓國人的時候,大家可知韓國人也是這樣嘲笑我們的?

可能會有人會說民族感情的事情,現在是各族融合的一個大時代,很多人會說我這樣的觀點會導致民族的關係破裂,但是這個時候我就想反問大家了,朝鮮族、俄羅斯族、哈薩克斯族都是中國人吧?


那如果我們不承認曾經的高麗,蘇聯、俄國等他們祖先建立的國家是我們歷史中的一部分,那是否就是否認了他們是中國人的身份?

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這種看法非常的荒謬,我們在論證歷史的時候講究的是實事求是,所以說否認蒙古帝國、否認高麗、否認新羅、否認俄國、否認蘇聯不是我們國家的歷史的同時,對蒙古族、朝鮮族、俄羅斯族、哈薩克斯族之間的感情是不產生絲毫影響的。

蒙古帝國不屬於中國,就如同不屬於韓國、不屬於俄羅斯、不屬於阿富汗一樣的道理。


所以說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帝國面積應該是在1800萬平方公里左右,從中國的北方一部分一直延伸到俄羅斯境內以及中東等大多數地方,成吉思汗屬於蒙古人,屬於蒙古國,在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孫們帶領下,蒙古人征服了當時的大半個已知世界,而中國的朝代元朝也僅僅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而已。


孤客生

蒙古

帝國

領土

範圍,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橫跨亞歐大陸,被公認為世界歷史上版圖最大的

帝國

之一,極盛時約達2400萬平方公里 ,一說3300萬平方公里(包含整個

西伯利亞

),僅次於大英帝國的3367萬平方公里。

公元1206年,

孛兒只斤

·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裡勒臺被推舉為大可汗,標誌著大蒙古國的誕生 。鐵木真及其子孫在統一蒙古各部後的對外征戰中,將國家的版圖擴展到了從太平洋到黑海之間的廣闊地域。

1206年,孛兒只斤·

鐵木真

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庫里爾臺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1209年~1218年,

蒙古人

先後征服高昌回鶻與西遼,為其打開了挺進中亞與歐洲的門戶。1211年蒙古鐵騎進攻金朝,並佔領中都。

1218年,蒙古為了要消除敵人乃蠻

王子

屈出律殘餘勢力,於是出兵滅掉被屈出律篡位的西遼政權。後代在此處建立窩闊臺汗國。

1219年至1222年,由於

花剌子模

劫殺蒙古的使者及商團,故成吉思汗兼併花剌子模(今中亞細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一帶),攻佔多個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統治者摩訶末蘇丹逃至裡海地區孤島病死。

蒙古帝國的建立與瓦解示意圖

1223年

成吉思汗

派速不臺繼續西進,在欽察草原上擊敗欽察9部聯軍,在現烏克蘭戰勝基輔大公,後撤軍。

1226年病危的成吉思汗再次徵西夏,次年西

夏末

帝李睍投降。

1227年成吉思汗在

六盤山

病死。當時的蒙古帝國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東北和華北部分和中亞、西亞大部。窩闊臺繼任蒙古大汗。

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

俄羅斯

,攻佔莫斯科等城市。

1240年

拔都

攻佔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達

奧地利的維也納

附近,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

1241年窩闊臺大汗逝世,汗位空虛達五六年之久,宗王們各自為政,蒙古帝國的中央權力開始削弱。

1259年,

蒙哥

汗死後,蒙古帝國的短暫統一也隨之告終。繼任大汗的忽必烈,他的權力僅限於東方,即中國的元朝政權。此後,元朝和西方的四大汗國,各自按著不同的道路,獨立地發展下去。蒙古帝國(包括分裂之後的

元朝

和四大汗國)疆域最大時東起朝鮮半島,西達波蘭,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灣,包括幾乎整個亞洲和大部分歐洲。嚴格意義上說未分裂時期蒙古帝國不包括南宋故土。

窩闊臺汗國

(1225年-1309年):主要是西遼故土(今新疆、中亞地區一帶)。忽必烈遷都大都後,支持阿里布哥的窩闊臺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獨立。窩闊臺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都城葉密裡(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的額敏)。1229年,窩闊臺即大汗之位,將封地賜給其長子貴由。1246年,貴由汗繼位,但兩年後便病故。大汗之位由窩闊臺系轉至拖雷系。1251年,新任大汗蒙哥對窩闊臺系諸王進行鎮壓,除處死、謫遷一部分王公外,又將窩闊臺汗國國土分授諸王子孫,以弱其勢。

忽必烈汗

繼位之後,奉行漢化政策,引起以窩闊臺嫡孫海都為首的蒙古帝國諸王公不滿。海都先後數度起兵作亂,屢勝元軍,為元朝一大威脅。1301年,海都率40餘位反叛王公聯兵進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

哈拉和林

為元軍所敗,不久海都病亡。1310年,其子察八兒為察合臺汗國所敗,窩闊臺汗國亡。

察合臺汗國

(1227年-1369年):位於今新疆、中亞一帶。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等勢力多次爭奪。此係成吉思汗(1162~1227)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土地,都城阿力麻裡(今

新疆

霍城縣)。1310年,又合併了窩闊臺汗國的大部封土,國勢達於極盛,其疆域東起吐魯番,西及阿姆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達興都庫什山。蒙古軍事貴族與當地突厥遊牧貴族共同構成統治階級,竭力維護遊牧封建制的宗法關係。蒙古人的

突厥化

現像比較普遍。1365年,汗國分為東、西兩部。東察合臺汗國領有窩闊臺汗國舊地,以西遼的疏附為都,後進一步分裂,1570年東察合臺汗國被葉爾羌汗國消滅。西察合臺汗國領有中亞的河中之地,以

撒馬爾罕

為都城,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成為帖木兒帝國附庸,1370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1402年西察合臺汗國正式消失。

欽察汗國

(1219年--1502年):位於今匈牙利、波蘭、烏克蘭、俄羅斯歐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羅斯諸公國為其附庸國,為拔都所創。成吉思汗(1162~1227)生前曾將所征服的鹹海、

裡海

以北的廣袤的欽察草原賜給長子朮赤為封地。1235年,朮赤長子拔都西征羅斯和東歐,轄地廣大,東起葉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山脈,北接俄羅斯平原地區。1243年西征結束,拔都以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為都,建欽察汗國。因大汗帳色金黃,

歐洲

人又稱其為金帳汗國。拔都後來又將鹹海東北之地分封給斡魯朵,稱白帳汗國,將鹹海以北、西至烏拉爾河之地封給昔班,稱藍帳汗國,二者皆以金帳汗為宗主。金帳汗國疆土大體由兩部分組成,一為欽察草原等遊牧地區,一為俄羅斯等農耕地區。蒙古人因地制宜進行統治,遊牧地區由蒙古人進行

直接控制

,為汗國的重心所在。而羅斯地區則保留其原有諸王公的封建政權,然後加以控制,諸王公須向汗稱臣納貢,接受冊封。自13世紀末始,欽察人又從羅斯諸王公中,擇選最馴服者,封為“弗拉基米爾及全俄羅斯大公”,受封者憑金帳汗的寵信,有權負責徵繳全歐各地貢賦,統一上交金帳汗。

羅斯

諸王公們為爭奪大公稱號,相互角逐,殘酷鬥爭,或告密於金帳汗以消滅對手,或直接兵戎相見。蒙古人則利用此策,坐享其成,實現對羅斯的有效統治。自1219年建國到14世紀中葉的

100年

間,是金帳汗國國勢極盛時代。蒙古貴族逐漸與欽察草原各遊牧部族的貴族合流,改操突厥語,轉皈依伊斯蘭教,不斷與相鄰的伊兒汗國爭奪阿塞拜疆等地,經常以大軍征討不馴服的俄羅斯王公。1341年,烏茲別克汗死後,國內矛盾激化,內訌不已。先後在新興於西察合臺汗國(今

中亞

)為核心的帖木兒帝國和崛起於羅斯諸公國獲得納貢代理權後開始持續對外侵略擴張的莫斯科公國等的打擊或反擊下,國勢日趨衰落。1395年脫脫迷失被也迪古打敗後改稱大帳汗國。15世紀時,分裂出喀山汗國、

克里米亞汗國

、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國。1480年莫斯科公國吸收合併雅羅斯拉夫爾、

羅斯托

夫等俄羅斯諸公國統一俄羅斯後反抗大帳汗國統治,使大帳汗國失

去俄羅斯

的領土,1502年大帳汗國被克里米亞汗國消滅。

伊兒汗國(1256年~1388年):位於

高加索

、伊朗、伊拉克等地,為旭烈兀所創。為拖雷三子旭烈兀遠征西亞所建的汗國。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冊封旭烈兀為伊兒汗。其國東起阿姆爾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達印度洋,首都為

大不里士

。1295年,臺贊汗繼位後,為挽救危局。緩和社會矛盾,放棄傳統政策,全面實行伊斯蘭化改革,以爭取眾多穆斯林貴族的支持,鞏固封建統治秩序。他率軍隊放棄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改皈

伊斯蘭教

,並將其定為國教;大力推行阿拉伯傳統的軍事封土製,將農民嚴格固著在土地上,向領有封土者服役納租;廢除徵稅制度,規定稅率,嚴懲濫徵者;統一幣制和度量衡,制定工商稅則;鼓勵墾荒,興修公路,裁減驛傳,核定兵額,禁止貪汙;獎掖文化,倡導學術。因此到14世紀初時,伊兒汗國的社會經濟得到較大恢復,封建統治一度加強,伊斯蘭文化也有相當

發展

。在合贊汗的宮廷中,聚集著不少文人學者。他的寵臣宰相拉施特哀丁所編著的歷史名著《

史集

》留傳至今。1304年,合贊汗去世。此後不久,伊兒汗國內外局勢日趨嚴重。內有諸王爭立,權臣爭勢,內訌迭起;外有埃及馬木路克王朝和欽察汗國不斷侵掠,國運日蹙,陷於分裂。1353年分裂成

卡爾

提德王朝、莫扎法爾王朝、札剌亦兒王朝和丘拜尼王朝。1388年,終被中亞新興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