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別再被專家們忽悠了,河北根本就沒有中牟城!


題目:別再被專家們忽悠了,河北根本就沒有中牟城!

《北狄族與中山國》是一部研究北狄族和中山國比較權威的著作。作者是段連勤,河南駐馬店人,供職於西北大學文博學院。作者對北狄族有很專業的研究,我們依據的是2007年9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狄族與中山國》。該書在41--44頁很詳細的描述了中牟城出現的大環境,下面我節選其中一些段落:

1。……當時齊國正在稱霸諸夏,齊桓公聞訊連忙率齊、曹、宋三國軍隊救刑,但前進到刑國南境聶北(今河南省清豐縣北)一帶,即懾於狄人的浩大聲勢而不敢復進。狄人為了分散華夏各國的救刑力量,公元前六六零年(魯閔公二年),突然分兵南下,討伐另一個華夏國家衛國,狄人很快打到了衛國的都城(今河南省淇縣附近)。由於狄人在華夏國家軍隊的側後突然出現,齊桓公既不敢北上救邢,也不敢分兵救衛,對於狄人對邢、衛的進攻,採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度。

2。在狄人的進攻面前,華夏國家完全被狄人的兇猛來勢嚇呆了。鄭文公倉促之間派公子高克率鄭軍救衛,但鄭軍僅至黃河南岸就“師潰而歸”。宋桓公親率大軍救衛,但也只到黃河邊,不敢渡河深入,最後僅將逃來的衛國遺民七百餘人安置在(河南滑縣白馬城)了事。號稱華夏霸主的齊桓公,面對華夏各國的這種“君死國散”的奇恥大辱,也奈何不得狄人,僅使公子無虧率站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戍曹”,以防止狄人繼續南下而已 。

3。……公元前六五九年(魯僖公元年)刑國城破,邢人潰圍南奔,在齊、宋等國軍隊的接應下,邢國遷都於黃河南岸的夷儀(今山東省聊城西南),以躲避狄人的打擊。就這樣,狄人從公元前六六二到前六五九年,只用了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就殘破了兩個華夏國家,佔領了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燕國以南的大片土地。

4。……齊桓公沿黃河一線築城設防,以阻止狄人渡河南來即所謂“禁暴於諸侯也”。這在實際上就是承認了狄人對華北大平原南部的佔領。 5 。北狄人伐邢滅衛之役,極大的震驚了以齊國為首的華夏國家,齊桓公率華夏國家在黃河南岸的夷儀築城,將邢國“遷而封之”;又在黃河南岸的楚丘(今山東省曹縣東南)築城,立公子申為衛戴公,遷之於楚丘。……還率諸侯沿黃河一線設防。邢、衛在黃河南岸的立國和華夏國家沿黃河一線設防暫時阻止了狄人的渡河南下。

題目:別再被專家們忽悠了,河北根本就沒有中牟城!


有一點需要指出,段邊勤先生在此書裡已經把中牟城出現的大環境闡述得很詳盡,但在插圖中還是把中牟城放在鶴壁,略顯遺憾。 作者在下此結論時肯定查閱了很多史料。這也是整個河北無中牟邑的重要依據。但是本著嚴謹治史的原則,需要對作者的觀點做再次考證。先看西晉杜預著《春秋左轉正義》中的記載: 一、“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救邢也。”

看一下聶北在哪裡:

1,杜預注: “聶北,邢地。” 清江永 《春秋地理考實》 以為即 《左傳》 “聊、攝以東” 之 “攝”。據 《元和志》 卷16博平縣載: 故攝城 “在縣 (按博平縣故治即今博平鎮) 西南二十里”。

2,《姓氏急就篇》( 漢•史游):聶本地名,因以為姓。春秋時齊國丁公封其支庶子孫於聶城(今山東茌平西),為齊國附庸,即聶國,其後人以地名‘聶’為氏。

3,《大名府志》十六卷記載(清豐縣元、明、清時期隸屬大名府):“春秋僖元,齊師、宋師、曹伯次於聶北救邢,志以為即此城也。

聶北位置有三種說法,前兩說都在今山東境內,距離黃河很遠,在河東無疑。清豐縣當時也在河東,因為五鹿城在大名縣,前文有講述。

二、“及敗,宋桓公逆諸河,迎衛敗眾,宵濟。夜渡,畏狄。衛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騰之民為五千人。共及騰,懷別邑。立戴公以廬於曹,廬,舍也。。。。。。。曹邑雖闕,不知其處,當在河東近楚丘也”,可知曹和楚丘都黃河東。經、傳皆雲十二月狄入衛,衛人東徙渡河,收集離散,乃立戴公。。。。。。齊侯使公子無虧帥車三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

只有宋桓公還算不錯,他雖然“畏狄”,但還是“宵濟,夜渡”,把衛國潰敗的民眾730人接到河東,安置在曹,並立了國君,曹和楚丘都黃河東。齊侯使軍隊戍曹,齊侯就是齊桓公,從這句也可以得知齊國沒有進入河北建築城池,自然河北就沒有中牟邑。

三、“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於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

這就是鄭國“師潰而歸”的原因。當鄭國聽說邢國受到狄族侵略,派出高克領軍救援。高克是鄭國公子,但是大家都厭煩他,鄭文公也是如此,卻不能疏遠他。於是就借這個機會讓他領兵離開。高克在黃河南岸駐紮了好長時間,再也等不到鄭國的命令。等他知道原因後嚇得丟下軍隊跑到陳國去了。部隊沒了統帥,自然就潰散回國。他們也沒有進入河北。

以上記載可以得知杜預雖然支持河北中牟邑學說,卻說“不知其所按據也”的原因。

其他史料對此也有相同的記載:

《管子》記載:“宋伐杞,狄伐邢,桓公不救。”

《呂氏春秋》:“狄人滅衛,桓公更立邢於夷儀,更立衛於楚丘。”

《國語》:“狄人攻邢,桓公築夷儀以封之;狄人攻衛,衛人出廬於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

對於狄人破邢滅衛,佔領河北一事,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長孫繼民等在《邯鄲簡史》也有詳細記載,這與他提出邯鄲南中牟邑學說自相矛盾;在馮夢龍編著的《東周列國志》裡有更詳細的故事情節,與此完全一致。

這就能完美的解釋為什麼各家爭奪中牟城,卻又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他們的觀點幾乎全是靠推測得出,很難讓人信服,就如麻團越扯越亂,越研究結論越多。到此時,河北中牟邑,這個歷史上存在了將近兩千年的名詞和史學爭議可以蓋棺定論、入土為安了。河北中牟邑缺乏學說缺乏最根本的依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違章建築,必須拆除! 還是重申我們的觀點:

1,歷史上只有一箇中牟(城)邑,只能在中牟縣。

2,河北中牟邑是中國史學界巨大的謊言。

3,真正的“河北中牟邑”是代(河北蔚縣)。

題目:別再被專家們忽悠了,河北根本就沒有中牟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