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代如何看待新競爭對手?聽聽阿里CEO張勇怎麼說

我國的貨代行業近些年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商機也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競爭對手也多了起來。很多後起之秀的經營方法方法更獨特,業務形式更新穎,對很多貿易公司和工廠都具有吸引力。那麼老牌貨代公司又該如何應對新力量的競爭和衝擊呢?

貨代如何看待新競爭對手?聽聽阿里CEO張勇怎麼說

這個問題,現在我國最大電商平臺阿里巴巴也正在經歷。京東、拼多多,這些後來者都走到了今天,並且還在快速地發展過程中。

阿里CEO張勇表示其他電商平臺成功獲取市場,至少說明他們的切入途徑是有效的。但現在阿里也在用發展的眼光看客戶價值。便宜和快速當然是客戶想要的,但客戶也希望能買到好東西。

我們很多老牌貨代公司面對新時代的挑戰,除了回顧自身,思考下自己是否有什麼優勢,客戶服務上能否再進一步。還有必要挖掘更多的潛在價值,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在更高的維度更大的架構中獲得生存空間。具體怎麼做呢?

1、健全自己貨代公司的貨代平臺軟件。別以為這是個小事兒,貨代軟件是貨代業務整體架構的基礎所在。現在的貨代軟件和5、6年前的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雲技術實現了隨時隨地移動辦公,FMS、TMS、WMS實現了貨代公司和產業鏈下游的報關行、拖車公司、場站的緊密溝通,網狀業務架構就從這裡建立起來。

2、加入新元素。與時俱進的貨代公司才永遠不會被淘汰掉。貨代公司應該思考新的成長形式,不再拘泥於現有業務的精進, 而是尋找更多途徑的生長方式。比如貨代電商、網絡化推廣經營、把握實時動態,抓住更多需求量爆發的商機:比如世界盃、奧運會都會讓當地今後貨物短時間內猛增。

貨代如何看待新競爭對手?聽聽阿里CEO張勇怎麼說

3、學會合作。共贏的理念已經出現很多年了,相互幫助相互提升的結果往往是“1+1>2”但合作過程和形勢也要公平且透明,不使合作的天平失衡。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貨代公司還可以和跨界商業夥伴合作,謀求更多的發展可能。

競爭一直存在於貨代行業中,從未停止過。無論新老貨代公司,都要找到自己的商業切入點,尋求獨到且有競爭力的發展形態,公司發展過程應該看成一個面,經營好這個面上的商業生態系統,貨代公司的勝算就會變得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