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不會答怎麼辦?「萬能模板」助你一臂之力,讓你有話說

公務員面試不會答怎麼辦?“萬能模板”助你一臂之力,讓你有話說

這裡再次詳解公務員面試計劃組織類題,讓你有話說!

該題型中的檢查調研題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針對單位內部檢查調研;另一種是針對單位外部檢查調研。

1、單位內部檢查調研類。可能很多同學會問,單位內部檢查和調研的區別在哪裡?可以說,去基層檢查本身也帶著調研的目的,但是重點在於檢查,那肯定就存在考核,也就涉及了相關的檢查痕跡材料。而去基層調研,程度相對較弱,遇到問題也只是口頭的反饋和提醒,不涉及任何的檢查材料,只涉及相關的調研信息或調研報告。

另外,檢查和調研本身也區分並不明顯,檢查的過程本身也有調研的目的,而調研本身也會發現問題,所以一般去基層檢查的通知會寫成檢查調研,這點需要同學們注意。同學們不要對兩個詞語過於糾結,因為他們的操作流程和作答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內部檢查類的題目較比活動類常規流程多一些,所以作答起來相對容易。

①內部檢查類的一般出題方式:

通過對近5年的真題總結,內部檢查類題目基本上是以給定檢查內容的方式來提問,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你們部門讓你組織一次關於XXXX的檢查,你怎麼做”另一種是“某群眾反映XXXX,領導讓你去開展檢查調研,你怎麼做”,兩種提問方式區別不大,只不過第二種提問方式有反應的主體,可以是群眾,也可以是基層員工等等,所反映的內容可以是涉及基層的單位,也可以是基層的人,通常指定的內容具體,而且是不好的事情,也可以理解為調查,簡稱內部調查類。而第一種檢查僅僅是對一項或幾項常規工作的檢查,簡稱內部檢查調研類,這點需要同學們理解。

②內部檢查的一般作答方法。所謂一般作答方法,是針對所有該類題型的必答內容,不論關鍵詞如何給定,這些步驟不能省略,具體道理跟會議類比較類似。

一是要擬定一個通知下發給各基層單位,告知檢查的時問和內容,以便他們做好迎檢事項。(這裡只針對第一種常規檢查,如果是第二種,則不需要下發通知,也不需要告知檢查的時問和內容)二是

要通過領導談話、查閱痕跡資料、員工交流、實地走訪等形式來進行檢查。這裡需要注意,上述幾種檢查方式需要同學們活學活用,有的檢查可能都可以用到,有的僅可以用一部分。三是對於所檢查的內容對被檢單位進行反饋,並保留好相關痕跡材料。四是撰寫檢查的通報呈領導閱。

一般作答方法只能稱之為套路或模板,並不能直接帶人考場使用,同學們需要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對題目中所給定的具體關鍵詞加以分析、加工,這樣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

例題:要檢查“送文化下鄉”活動的情況,如何保證真實性?

參考答案:

第一,我會擬定個檢查通知,下發給各基層單位,告知檢查的時間和內容,以便他們做好迎檢事項。

其次,我會與下級文化部門談話,瞭解全年開展“送文化下鄉”的整體情況,是否符合我們年初的文件要求。

第三,我會檢查相關部門的痕跡材料,如下鄉巡演是否留有演出照片,是否具有演出前的座談會議記錄等痕跡材料。同時我還會與全年的財務支出報表對照,是否能夠一一對應。因為材料可以作假,照片也可以補拍,但如果與財務報表對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活動開展情況的真實性。

第四,我會挑選幾個文工團工作者進行談話,主要圍繞全年共開展了幾次演出,分別在哪幾個鄉等,看看他們的口徑是否一致。

第五,我會去鄉鎮所在地隨即找幾個村民詢問,瞭解全年是否有文化下鄉活動開展。通過以上幾個方法來進行調查,以保證調查的真實可靠性。

例題屬於內部檢查題,在主流程的作答基礎上,通過對“送文化下鄉”的關鍵詞加以分析,同學們需要思考跟領導和員工談話需要談哪些內容,需要查閱哪些痕跡材料,實地走訪要做哪些事情?這樣題目的作答就細緻入微了,內容也比較豐滿。

另外,由於答題的字數較多,分點比較細,對於所提到的反饋和檢查通報就可以不說了,因為在這裡並不是相關重點,同學們在實際答題中也要學會抓大放小。

2、外部調研類。該類題目主要側重於“調研”二字,它本身並不涉及任何檢查,而是對於一項政策的實施情況或是對於當前的社會問題、現狀進行調研。這類題目一般給定調研對象(即社會問題、現狀或政策實施情況),同學們更應該側重於所採取的調研方式來進行分析和答題。而一般所涉及的時問、地點、人物、調研對象、分工統統不需要進行詳盡的作答或者乾脆不進行作答。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依然通過出題人的角度進行分析。假設,你進人單位以後,你的領導讓你開展一次調研,問你有什麼想法?請大家想想,這個想法其實就是通過哪些方式來進行調研而不是確定時間、地點、分工。或者領導讓你寫一份調研的計劃或方案,其中調研人員、分工、時問、地點、統統可以複製,而調研採取的方式是需要同學們結合實際來想出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整篇書的組織類題目中,很少提及“時間、地點、分工、甚至是資金預算”等元素,因為他們本身不具備任何意義。

那麼,調研的方式該如何進行細化分析呢?

通常,調研的方式包括問卷、走訪、電話等形式,同學們需要通過以下幾個維度來進行思考和分析。

範圍維度。通過題目中的關鍵詞分析所需調研的範圍,是全省還是全市,還是隻針對某一社區,這對後續調研所採取的方式是有影響的。

樣本維度。在上一個維度分析的基礎上,就需要對調研的樣本進行分析,一是樣本的數量,例如一個市平均100萬人口,多少樣本才算合適。二是樣本的結構,可以從年齡段、工作、收人等進行分析調研。

分類維度。問卷可以分成網絡和紙質問卷兩種;走訪也可以分為座談會議、聽證會、實地採訪等等;當然電話就不需要分為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了。

可行性維度。同學們需要通過分類維度的思考,來確定採取哪種細化後的方式例如讓你調研農民工法律意識程度,就不建議採取網絡問卷,因為農民工上網比較少,即使少部分上網也未必能與你所發佈的網站形成交集。那在作答過程中就沒必要鬍子眉毛一把抓,無法突出重點。

例題:某地規定購車要有相應的停車位才給上牌照,這項措施實行半年之後,領導派你去調查實施的效果,你怎麼調查?

參考答案:

首先,我會去車輛管理所瞭解近半年來新增車輛數目,以及所增加車輛上牌是否提供了停車位所屬手續,並查閱相關痕跡材料。

其次,我會抽取一些新上牌照的車主樣本,並調取所提交的停車位信息,聯合相關人員進行實地走訪,查看所上牌照車主是否都擁有自己的停車位。

第三,我會以購車者名義去車行進行調查,提出自己想購車,但沒有車位,看售車人有沒有什麼辦法?通過暗中調查,瞭解當前政策執行上是否還存在一些不足。

第四,我會結合相關調查信息,撰寫一份調研報告,報告中應包括,政策執行半年來,車輛增速情況、政策執行情況、以及當前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還有何不足,以及該如何改進,最後報領導審批。

組織類題目沒有固定的答題模式和答題套路,雖然這裡也提出了一些分析方法,但僅限於分析,並不能直接帶人作答,我寫的標題雖然是“萬能模板”,但此“模板”是一種思路,而不是模板!不要太過於依賴模板和答題套路,因為你所能看到的套路和模板都是驢唇不對馬嘴,沒有任何借鑑意義。更應該運用合理的複習方法,加強對題目的分析,辨別題目之間的區別,以形成一種個人的答題風格,這樣才能真正的在考場上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