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檢察公益訴訟一年立案834件 築牢美麗浙江法治屏障

浙江检察公益诉讼一年立案834件 筑牢美丽浙江法治屏障

6月22日上午,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檢察院訴該縣國土資源局未充分履行對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監管職責一案開庭,法院經審理後當庭宣判:景寧縣國土資源局未依法履行合同監管職責的行政行為違法。

這是浙江檢察機關提起的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有效避免了上千萬元國有財產流失。

浙江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賈宇介紹,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啟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浙江檢察機關把公益訴訟作為新時代法律監督的重要職能,積極推動檢察工作轉型發展。全省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834件,啟動訴前程序案件675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27件,有效促進依法行政,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美麗浙江、生態大花園建設築牢了法治屏障。

深化法律監督守護綠水青山

2017年7月1日,針對江西華龍化工有限公司停產後遺留的高危化學品未經處理長年露天堆放,威脅錢塘江水源安全問題,江山市檢察院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一起重大跨省汙染隱患案件妥善處置,拉開浙江公益訴訟序幕。

浙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高傑說,浙江是“兩山”理論發源地,全省各級檢察機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服務“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堅持陸地與海洋並重、土壤治理與固廢清理並重、規範採礦與促進復綠並重、植物林木與野生動物並重,切實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責,深化法律監督,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浙江素有“七水一山兩分田”之稱,水環境保護至關重要。浙江省檢察院在全省部署開展剿滅劣Ⅴ類水行政執法監督專項行動;衢州市檢察院組織開展錢江源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嵊泗縣檢察院針對生活汙水違規排放汙染沙灘和近海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建立巡查機制、完善設施,啟動治理工程,有效保護海洋環境。

在全省檢察機關起訴的27件公益訴訟案件中,環境資源領域23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1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3件。

3月16日,紹興市越城區法院開庭審理紹興市檢察機關提起的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越城區檢察院檢察長錢昌夫作為公訴人和公益訴訟起訴人,向法庭宣讀起訴書。

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李某某未經相關部門批准、許可,在其自行搭建的小屋中僱傭被告人李某私自進行金屬發黑作業,通過事先建造的地下滲坑及暗管排放所產生的廢水2.5噸。該案當庭判決,法院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認定兩名被告人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李某某有期徒刑9個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兩萬元,要求其依法處置加工點地下滲坑中留存的汙泥並承擔相應處置費,賠償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恢復期間服務功能損失費18708元,承擔監測、鑑定費用30600元。

據統計,去年7月起截至目前,浙江檢察機關共督促修復被汙染土壤62.5畝,復墾耕地138.03畝,清除處理生活垃圾77824噸,回收和清理生產類固體廢物7674噸,督促關停違法採礦場、採石場40餘家,查扣非法開採設備200餘臺。針對非法捕獵、殺害、出售受保護野生動物行為,在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同時,督促開展放生、增殖,維護森林生態環境。共督促挽回被毀損林地380餘畝,補種樹種近10萬棵,放生魚尾11萬餘尾。

注重訴前程序促進自我糾正

浙江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特殊救濟的作用,把提升辦案質效放在公益訴訟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辦案方式方法,努力實現政治、法律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浙江省檢察院專職委員傅國雲說,浙江以訴訟標準確定檢察建議內容,確保訴前檢察建議合法合理、切實可行。加強與行政機關溝通協調,實事求是地尋找解決辦法,爭取行政機關理解和配合,推動主動履職糾錯,促進生態環境公益損害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同時,浙江檢察機關加強跟進監督,全面掌握行政機關履職情況,督促落實整改,防止不回覆、回覆不及時、不整改、整改不徹底等現象,使大部分生態環保案件在訴前階段有效解決。

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王燕翔等人將8噸廢物礦油非法傾倒在雨水井,流入附近河道後造成水體汙染。台州市黃巖區檢察院對王燕翔等人以涉嫌汙染環境罪提起公訴的同時,查明其行為已造成生態環境嚴重損害的後果,依法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

2018年3月7日,台州市檢察院向市政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市政府指定有關部門行使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及時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台州市政府採納檢察建議,要求相關部門依法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追償工作。黃巖區檢察院主動與環保等部門對接,支持環保部門主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聯合環保部門、公安機關實地踏勘,幫助聯繫鑑定機構,確定生態環境損害數額,最終促成環保部門與賠償義務人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達成賠付額77萬餘元的賠償和解協議。

目前,賠償款已全部到賬。黃巖區財政局設立生態環境修復專項基金賬戶,制定基金管理辦法,由法院、檢察院、審計部門監管,監督賠償款項用於受損的生態環境修復。該案成功辦結後,台州市政府組織法院、檢察院及公安、財政、環保等部門召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協調會,進一步推動全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深入開展。

截至2018年4月底,浙江法定回覆期屆滿的169件生態環保訴前檢察建議中,行政機關已糾正違法或者履行職責的143件,佔84.6%,較好地促進了公益訴訟與行政執法的良性互動。

加強協作銜接推動標本兼治

公益訴訟工作直面社會複雜矛盾,遇到的阻力大,面臨的困難也較多,需要各級黨委、人大、政府的支持。目前,溫州、義烏等30個市、縣(市、區)黨委、人大、政府,已出臺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決定。

浙江檢察機關將公益訴訟辦案與促進行業整治、區域治理有機結合,就辦案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向黨委、政府彙報,向行政機關通報,推進長效管理。

衢州市柯城區檢察院成功辦理洗車點汙染水源公益訴訟案後,排摸轄區洗車點汙水處置情況,形成《衢州市城區洗車業及汙水處置情況調查報告》,由市長批示後,市環保局、行政執法局開展專項整治,收到較好效果。

杭州市臨安區檢察院通過辦理某酒店違法排汙案,推動區五水共治辦、城管局、環保局等11家單位,建立違法行為抄告、工作例會、信息報送、驗收聯辦、責任追究等長效管理機制,督促相關部門開展涉水行業違法排汙專項整治,助力全區雨汙分流處理全覆蓋。

麗水市松陽縣檢察院辦理口腔醫療機構醫療汙水非法排放案中,就醫療汙水未經嚴格消毒直接排放的汙染行為向相關行政機關發送檢察建議。當地衛計部門全面檢測19家口腔診療機構醫療汙水排放,促成3家中心衛生院醫療汙水處理系統全面改造,住建部門對16家口腔診療機構排水進行審查,重新辦理《城鎮汙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在此基礎上,麗水市檢察院組織各基層院在全市開展排查,辦理相關案件14件,促進全市相關行業規範運行和轄區的環境保護。

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邊提升,浙江檢察機關不斷完善機制制度,加強內外協作銜接,為公益訴訟工作長遠發展、高水平發展夯實基礎,營造良好的司法環境。

浙江構建了檢察一體化辦案機制,在加強對公益訴訟工作領導、建立縱向一體化建設基礎上,對跨行政區劃案件,加強各級各地檢察機關的配合協作。

杭州市富陽區造紙企業違法傾倒工業固廢案中,傾倒地點涉及多地,在浙江省檢察院協調下,杭州市富陽區和諸暨市、常山縣3地檢察院相互配合,督促清理工業固廢5.8萬噸。

浙江檢察機關積極與環保、國土、水利、農林、海洋等行政機關對接,制定工作意見,探索建立“圓桌會議”“定期通報、實時聯繫”、檢察官辦公室等制度,加強生態環保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協作。此外,主動與法院溝通,就檢察公益訴訟中的管轄、公告、檢察機關訴訟地位、庭審模式等程序問題以及個案中的證據、法律關係、訴訟請求等問題,交換看法、形成共識,為公益訴訟工作健康開展提供保障。

浙江检察公益诉讼一年立案834件 筑牢美丽浙江法治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