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中國》是由中國中央電視臺出品的美食類紀錄片,一經推出,好評如潮,因為貼近生活,挖掘出了美食背後的文化和故事,其實美食的故事不就是家庭記憶的故事嗎?幾千年傳承下來的關於家庭的故事。美食各不同,但都帶著溫暖難忘的記憶。人們收穫、保存、烹飪、生產美食,並在其過程中留存和傳承食物所承載的味覺記憶、飲食習俗、文化樣態與家常情感。 “鄉愁”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不管是從南方到北方,從國內到海外,所謂最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最好的東西是故鄉的東西,最好的回憶是童年的回憶。《舌尖上的中國》勾起的不光是對美食的垂涎,還有流淚的衝動。

在我們內心的深處總藏著一些溫暖而難忘的記憶,外婆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老爸的味道。他們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角落。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終點,歸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這是中國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樸素,但有力量。無論腳步怎樣匆忙,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提醒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那就是美食的味道。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開素食餐,想知道反響如何,只看一點,平時夠吃的消毒碗筷不夠了,後來的人只好提供一次性餐盒。朋友還發來了一些高能圖片。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我先嚥下口水,沒有大魚大肉,人家素食也做的棒棒的。難怪來到晚的,只有動用飯盒了。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再來用美食拉拉仇恨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老輩人傳著一句話說:要留住男人的心,先留住男人的胃。過去女兒出嫁,老媽免不得要好好傳授幾道拿手菜給女兒。女兒出嫁之後,也要先用美食來獲得新的家庭的認可。對女性的一句表揚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唐代詩人王建一首《新嫁娘》就是最好的例證:“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婆媳關係最古都難,新媳婦要討婆婆歡心,新婚第三日,洗手下廚房做自己的拿手菜,先用美食征服挑剔的婆婆,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不曉得婆婆的口味,先請小姑子來嚐嚐。每一張家庭餐桌都是瞭解中國人家庭觀念的最好樣本。這羹湯中所飽含的,遠不止日常的柴米油鹽,更多的是家所代表的倫常與親情,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微妙關係。不過現在好像反過來了,是不少男的在廚房。

舌尖上的醫院——要留住員工的心先留住員工的胃

上班一天很辛苦,中午還要為吃什麼犯愁,還要為去那裡吃什麼東西而糾結,滿意度應該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當然如果在這點中餐上都還想賺點錢的老闆,肯定不會是最好的老闆。如果提供的餐太差,成了吐槽和發洩的場所,那也不行。本來希望通過就餐,提供福利,結果變成了一個不滿情緒發酵的場所,那就得不償失了,如果是這樣,還不如沒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