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民族?

專注於優秀


經過歷史的不斷洗滌,匈奴這個曾經對中原農耕文明造成巨大威脅的彪悍民族,不斷遷徙、融合,已經基本上消失了。至於西遷匈奴的具體去向,在歷史研究中成了不解之謎。

有說法是西遷匈奴戰力卓著,橫掃歐洲,現在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後裔,但是一直得不到有力的佐證。

以我個人見解,威震歐洲有上帝之鞭稱謂的匈奴王阿提拉很有可能就是被漢朝逐出漠北的匈奴族後裔。有兩點讓我堅定這個想法:

一、在時間上有很大的巧合,中國西遷匈奴是在公元350年被漢朝沉重打擊,無法立足而離開東方西遷的,而西方記載的匈奴是370年侵入歐洲南部,匈奴王生於406年,436年以後開始嶄露頭角。



二、他們的作戰模式雷同於中國遊牧民族匈奴的特徵,按照西方記載匈奴人是一個歷史的遊牧民族,他們居無定所,不善農耕,常年在馬背上生活。歐亞大陸北部廣袤的草原是他們的故鄉。他們自公元370年侵入歐洲東南部,在七十餘年間以旋風般的速度劫掠了幾乎整個歐洲,並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軍事政權。


雖然現代史學家質疑東西方匈奴是一家,而且中國漢朝後失去了對西遷匈奴的記載,以我估計,匈奴脫離漢朝力量範圍後一直不停的西遷,與漢朝徹底失聯,漢朝本來是定居型的農耕文明,少了這些騷擾,也就懶得再去關注,所以失去了對匈奴動向的追蹤和記載。

其二,匈奴作為馬背上的遊牧民族,本身就不具有文字記錄習慣,也不具有文書保存條件。其在橫掃歐洲時對自己在東方的慘敗是羞於啟齒的,那段悲慘往事既影響他們的民族驕傲更降低了他們在歐洲人面前的威武形象,所以他們人為的故意抹掉了關於漢匈作戰記憶。



在當時信息閉塞的情況下,東西方匈奴聯繫的所有紐帶都徹底斷裂。而且匈奴的民族性兇悍嗜殺,他們西遷的路途中遭遇的知道他們來歷的民族在他們的劫掠、屠戮中早已遭遇滅頂之災,被一一滅絕,以至於歐洲迄今無法弄清楚這個旋風一樣的民族從何而來。


最後只好歸結於是歐洲人自身罪孽深重,上帝故意釋放出匈奴這麼一個彪悍的旋風民族來懲罰他們的罪孽,以至於被稱為“上帝之鞭”。

無論真相是怎樣的,曾經橫掃歐洲,撬動了西方的驕傲羅馬帝國的遊牧民族匈奴,經過歷史的不斷洗滌演進,以及通婚混血,已經永久、徹底的消逝在了歷史長河中了……


謝金澎

有網友問:古代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民族? 有人說是匈牙利人,也有人說匈奴血統已經消失了。其實,現在還遺留著很多著名的匈奴墓地,比如在外蒙古靠近南西伯利亞的額金河發現的巨大的匈奴墓地。

科學家也正是從一系列的匈奴墓地當中,提取了古代匈奴人的人類分子基因。再通過對照現代民族的基因,其實就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匈奴人現在正隱藏在哪裡?

在外蒙古後杭愛省恩都爾烏蘭蘇木縣發現的匈奴墓地,就是著名的呼尼河畔墓地,科學家在這裡發現了面積超過2500平米的大墓,毫無疑問,這裡埋葬著匈奴的高級首領,生前級別非常之高。

因為在墓地當中發現了十多輛馬車,玉器,銅鏡,玻璃碗等等精美藝術品,還有其他很多陪葬品。經過檢測發現,這裡的墓主人基因是R1,說明他是來自中亞的印歐語系人群。

科學家還在匈牙利發現了至少1500年前的匈人墓地,從裡面的骸骨當中提取了基因。現在這些遺骨,還保存在匈牙利自然歷史博物館。墓地在匈牙利的喀爾巴阡盆地,在2014年,科學家對這些匈人遺骨進行了檢測。

最後發現他屬於高加索-蒙古混合人種特徵。這個墓主人生前,身高不高,只有160釐米,但是卻陪葬著一匹馬,墓主人穿著帶有黃金的衣服,而馬匹也佩戴著名貴的馬具。應該生前在匈人當中的地位不低。而且整個墓葬形式,完全是阿爾泰風格,也就是說來自北亞地區。

那麼從外蒙額金河這些埋葬著更多匈奴人的墓地,發現的基因類型就更多了,包括了M117,Q1,R1,N1和C2等等基因。

從基因來看,古代匈奴人其實是一個巨大的部落聯盟,整個北亞,中亞南部,東亞,東北亞等等地區的遊牧和漁獵部落,都曾經是匈奴大家庭的一員。而且,也證明突然出現在歐洲的匈人,就是北遷的匈奴人。

從匈牙利發現的匈奴人基因的標記來看,這些來自亞洲的匈奴人一路西進,也一路與當地部落結盟混血,結婚生子。最後真正到達歐洲的匈奴人,已經變成了中亞高加索人和亞洲遊牧人的混合血統。

所以在1700年前,在中亞就有白匈奴,紅匈奴和艾肯匈奴的說法。因為各個匈奴部落來源不同,混血程度不同,膚色和外貌也有區別。與蒙古人西征一樣,匈奴人在南俄羅斯大草原上與當地的高加索部落完成了大融合,並且以匈奴人為首領,開始了向歐洲的大進軍。

楚瓦什突厥人,匈牙利馬扎爾人,保加利亞人都有當年的匈奴血統。而遺留下來的南匈奴呢?從基因來看察哈爾蒙古和喀喇沁蒙古具有與南匈奴最接近的基因,在中國北方也同樣有這種基因的留存。


深度軍事

匈奴,是曾經遊蕩在北方廣袤的土地上的草原遊牧民族。

他們勇猛彪悍,驍勇善戰,像狼群一樣。他們從草原崛起,他們與強大的秦漢對峙,稱雄數百年。他們以鐵騎征服土地,他們的牛羊吃草到哪裡,哪裡就是他們的疆域。

那麼這個曾經強悍的名貫中西方的馬背民族,如今為什麼不見蹤跡了呢?首先,讓我們沿著歷史的足跡,來追溯一下這個民族的發展史。

根據中國古籍中的講述,古代的匈奴人,其來歷無據可考。有人說是夏朝移民,也有人說是中亞白種人。

匈奴的興衰發展,則直接影響了我國古代政局的變化。

從戰國時起,我國北方的燕趙等國就飽受匈奴侵犯之苦。

《史記》《漢書》等史學著作中,都有關於匈奴的記載。

當時的戰國大將李牧,前半生的赫赫戰功,基本就是在與匈奴的戰鬥中書寫的;秦國名將蒙恬,在秦統一後,曾率三十萬大軍北上抗擊匈奴。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大軍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卻匈奴七百餘里”,使之“不敢南下而牧馬”。

到了西漢時期,經過十幾年休養生息,匈奴已經發展的十分強大,他們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造成威脅。至漢武帝時期,因不甘心一邊被勒索一邊被騷擾,漢武帝興兵主動出擊,跟匈奴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對決戰。

“飛將軍李廣”“衛青,霍去病”都是當時抗擊匈奴著名的將領。經過數百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匈奴終於被瓦解,再也無力挑起與中原的大規模戰爭。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三次率眾降漢,主動與漢朝和親。漢元帝將王昭君嫁於呼韓邪單于,此後60年,邊塞相安無事。

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屍逐單于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他們和漢人,鮮卑,契丹等民族通婚,並逐漸融合。

公元89年,漢和帝劉肇派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記功。後來這一部分匈奴人因在蒙古高原無法立足而西遷。

公元406年,在歐洲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據說就是西遷的北匈奴人後裔。

由此我們可以大致可以推斷出,西漢初年,匈奴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是他的鼎盛時期。

經過漢武帝時期的主動出擊,匈奴逐漸瓦解。

瓦解後的匈奴基本分為三部分:

1.南匈奴進入山西河北一帶,歸附並慢慢融入了漢族。

2.留居在蒙古草原的匈奴人被鮮卑族兼併,匈奴古國被鮮卑族政權取代,曾有觀點認為,匈奴是現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

3.北匈奴人另一支西遷到歐洲。西羅馬帝國的匈人即是他們的後裔。因阿提拉的出現,他們創造了短暫的榮耀,公元453年,隨著阿提拉之死,匈奴作為一個民族再次消失。

這個神秘的草原部落,他們曾經雄踞一方,而如今散落世界各地,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民族。但是,因為他們的強大,世界上有了萬里長城;也因為他們的強大,成就了秦漢時期眾多名將的豐功偉績。

歷史總是無情,昔日備受侵略的民族至今仍然繁榮昌盛,而彪悍馳騁的匈奴卻早已難覓蹤影。可見,靠武力和劫掠獲得的強大,永遠不可能是長久和可持續的。


有書博物館

史書記載:“漢朝人和匈奴人並沒有語言溝通障礙”,說明他們文化同源,起源於共同族群。匈奴和漢族共祖時期在夏朝。首先,弄清楚夏朝地理位置?從而知道匈奴人與漢族人分手時間、地點?。在眾所周知,夏朝是具有典籍、檔案的文明古國,他具有成熟的文字系統。而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成熟文字系統的僅有安陽殷墟,年代測定距今只有3300年。縱觀世界符合夏朝起止時間(470年左右)、建築特定、青銅規制、文字特色、農作物、天文曆法等等。(關於青銅器哈拉帕青銅器稀有元素錫、鉛、鋅等和戰國、秦、漢青銅器配比驚人一致。)



他只有存在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摩亨約.達羅城。下圖:夏朝邦國分佈圖,下圖:巴基斯坦:哈拉帕遺址,摩亨約.達羅城遺址。下圖:四川羌寨與哈拉帕城址多相似,有傳承關係。






碳十四測定他們具有青銅、文字時間從公元前2214至公元前1766年。在公元前1766年前後,這些散落印度河流域的城邦國變廢墟。考古測定時間與北宋哲學家、理學家邵雍所著〈皇極經世〉紀年表:夏朝起止470年時間驚人的一致性。哈拉帕、摩亨約.達羅的印章文字經我國著名古文字家亞布.斯力二十多年破譯終於得出他就是夏朝文字,和我國水族水書一致性。

而水書屬於比甲骨文更為古老文字,許多學者把水書稱夏書。下圖為印章文字與水族水書比較圖!


〈山海經〉、〈穆天子傳〉、〈詩經〉等著“赫赫我祖,來自崑崙”,“崑崙墟”,等等論斷中將夏墟(崑崙墟)指向哈拉帕、摩亨約.達羅城方位。另外在新疆南疆莎車縣蘭幹、新疆孔雀河太陽墓(3700多年曆史)、北疆溫泉縣和甘肅玉門大燒溝,上述四地均發現公元前1760年左右的青銅村落遺址,從而確定了夏朝遷移中原的路線圖。





從白沙瓦至喀什、莎車至敦煌線路圖! 上圖:莎車縣蘭幹遺址。 上圖:新疆孔雀河太陽墓。 上圖:溫泉縣青銅遺址。

公元前1766年左右,夏王率領民們從印度河流域哈拉帕等十多個邦國整體遷移。他們從白沙瓦附近出發翻越喀拉崑崙山到達南疆喀什,這是到達新疆距近的一條路線。從喀什至莎車、孔雀河轉向東北到玉門關、敦煌,這是絲綢之路南線,從河西走廊就能直達中原地區。這條遷徙路線是夏、商之交的“青銅之路”或曰“文明之路”。所謂“文明之路”是因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生產生活方式和生產工具。他們牽趕著六畜、帶著典籍、生產工具東移。需要說明的在商朝之前或者說公元前1750年前,無論在黃河、長江流域還是中國境內其他地方,均未發現飼養六畜蹤跡。六畜指:‘牛、羊、豬、馬、狗、雞’為主,牛、羊、馬也是遊牧民族生產、生活工具。具有六畜為生的都是夏朝子民,如苗族牛崇拜,羌族以羊生,匈奴以羊馬為生,延伸至大月氏也是以牛、羊為生,他們建立強大貴霜帝國和大食帝國、古羅馬帝國、兩漢帝國當時世界四大帝國之一,存續四百多年。其後裔賈特人在印度8200萬,可稱為世界上最多的華夏族群。

這些東遷的夏朝移民大軍,大部分夏人直奔中原而去。部分遷到河西走廊就停頓下來,如羌族繼續在走廊放羊,還有部分從河西走廊折回向南定居至青藏高原形成現代藏族。有部分放牧族群從河西走廊向北遷移尋求牧場,最終停留在蒙古高原,定格在蒙古高原的就是匈奴族的先祖,因而匈奴夏朝遺民,華夏子孫。


柴墟子孫

這個問題基本困擾著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 提到匈奴,大家都知道秦漢時期強大的遊牧民族部落匈奴。

秦始皇修長城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從秦朝的蒙恬到西漢的李廣衛青,霍去病,再到東漢的竇憲,竇固,他們與匈奴的故事,至今家喻戶曉,傳作美談。王昌齡讚揚秦漢抵禦匈奴“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是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更是膾炙人口。


漢人,蒙古人,契丹人

東漢竇憲基本打垮了匈奴,南匈奴逐漸融入了漢族。北匈奴被當初自己曾打敗過的東胡分支鮮卑打敗,開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之後的鮮卑,柔然開始統治這片區域,在一些戲曲中他們仍然被稱為匈奴。一部分匈奴人與鮮卑融合。鮮卑建立了柔然,柔然被突厥所滅,逃到遼河的一部分成了契丹人,逃到外興安嶺以南地區一部分成了蒙古人祖先。


突厥人

《隋書》一段記載:“鐵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鐵勒民族是匈奴的後代。突厥人統一了鐵勒民族,滅掉柔然建立突厥漢國,最後分裂東突厥和西突厥。這證明一部分突厥人是鐵勒人的後代,也就是匈奴人的後代。這說明突厥也與匈奴人有關係。

匈牙利人

現在有很多關於,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傳說故事。一些學者也宣認為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後代,雖然而今的匈牙利人並不承認。我國著名的學者章太炎就經就曾經說過,匈奴人被漢朝打敗以後,一支到了烏孫,一支到了大秦。大秦為當時的羅馬帝國。

匈奴人到了大秦落腳的地方就是匈牙利。後來又有學者從語言,歷史和風俗習慣等,對匈奴人和匈牙利人進行的比較研究,而論證了章太炎的結論。18世紀的時候,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觀點,在世界上十分流行。雖然說這種觀點十分流行,但是匈牙利並沒有一件考古發現能夠證明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後裔。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首先說一句,如今世界上並沒有哪支民族和匈奴有直接和完整的傳承關係,但是胸中人的血脈卻廣泛分佈在亞歐大陸的各個民族中。

匈奴是對我國曆史有著重要影響的民族,從公元前300多年前開始,匈奴開始崛起於我國北方,與戰國時期的北方各國都有戰爭,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大將軍蒙恬率30萬大軍擊敗匈奴,追擊700餘里,使其15年中不敢南下牧馬,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也曾率大軍北征匈奴,然而被圍於平城,在陳平計策的幫助下才安全撤退,後來漢王朝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積累了強大的國力,漢武帝以衛青和霍去病等人為大將率大軍北征匈奴,地球上兩個最強大的帝國進行了硬碰硬的較量,結果匈奴被打得大敗,從此開始走向了下坡路,其民族開始走向了分化瓦解並且融入其他民族之中的道路。


匈奴首先分化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率眾降漢,漢元帝將王昭君嫁於呼韓邪單于,南匈奴和平安定了60年,這期間和漢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有所融合,之後其中的一些匈奴人又想興風作浪,但是漢朝沒有給他們機會。

公元48年,南匈奴單于又率眾投降漢朝,光武帝劉秀將其安置在河套地區,匈奴開始和漢人、鮮卑,契丹等民族通婚,並逐漸融合,在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共同形成了後來的鮮卑和契丹、女真、蒙古、滿族等民族,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都融入到了漢族人之中。



公元73年,由於北匈奴不肯臣服漢朝,還經常攻打南匈奴,侵略或騷擾漢朝邊境,於是漢朝就派大軍打擊,之後北匈奴愈加疲弱,公元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後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漢,也相繼融入到漢族、鮮卑、高車、契丹等民族之中。

南匈奴和北匈奴之間也戰爭不斷,鮮卑人和北匈奴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北匈奴開始西遷,先是來到我國新疆地區,直到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來到了中亞的錫爾河流域,所以大約從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人就從我國的歷史記載中消失了,但是他們在中亞地區繁衍發展,與這裡的各民族相融合,並且作為一個獨立民族逐步的發展著。



到了200多年後的公元406年,北匈奴人開始在歐洲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就是西遷的北匈奴人的後裔,他給歐洲的打擊曾經讓整個歐洲顫抖,但是到了公元453年阿提拉死後,這個民族又漸漸消失,不過通常認為他們就是如今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各民族的祖先之一,這也說明這部分匈奴人融入了歐洲各民族之中。

所以,雖然匈奴作為一個民族早已經消失了,但是在亞歐大陸民族大融合的歷史大背景下,他們並沒有消失,可以說從東亞,中亞、細亞,歐洲和俄羅斯等地,匈奴人的血脈仍然在流傳,據現代基因學考證,在蒙古國男子中仍然有8%的人保留有匈奴人的y染色體。


人類的方向

《逸周書·王會解》:

成周之會,墠上張赤帟陰羽,天子南面立,絻無繁露,朝服,八十物縉珽。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皆絻,亦無繁露,朝服,七十物,縉笏,旁天子而立於堂上。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殷)公、夏公立焉,皆南面,絻有繁露,朝服,五十物,皆縉笏......北方臺正東,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獨鹿邛邛,距虛善走也。孤竹距虛,不令支玄獏,不屠何青熊。東胡黃羆,山戎戎菽。其西般吾,白虎。屠州黑豹,禺氏騊駼。大夏茲白牛,茲白牛野獸也,牛形而象齒。犬戎文馬,文馬赤鬣縞身,目若黃金,名古黃之乘。數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
匈奴狡犬,狡犬者,巨身四足果。皆北向。
注:王會,周王之會,此篇指周成王成周之會天下諸侯的到會與進貢和受封。

《逸周書·王會》的這一段,記載了來自西周王朝正北方的諸侯,如上所見,大多數是遊牧民族——而匈奴,是排在最末次的一個。

「匈奴」一詞,在戰國中晚期前,不曾見於史書,此前只有鬼方、混夷、獯鬻、獫狁等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指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西周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和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的所謂匈奴。

其實,王國維的考證就已經昭示了一個事實,即:

「匈奴」,它不是一個單一民族。

很明顯,「匈奴」作為族名,在周初時,不過是一個最次的北方遊牧民族,以一個統一的國家/民族的面貌出現,最早都要到秦末漢初。

《史記·匈奴列傳》曰:“東胡強而月氏盛...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冒頓時期)

除了曾經臣服於東胡和月氏外,匈奴還曾經臣服於趙、魏、秦等國,如《世說新語·容止》記載的《魏武將見匈奴使》,和《史記·匈奴列傳》的“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其後趙將李牧時,匈奴不敢入趙邊”等。

考古發現方面,也印證了這一點:

趙國賜給匈奴的相印,上書“匈奴相邦”。

由此可見,秦漢之時的匈奴,實為經過原來的「匈奴」人統一了的北方與西北部的少數民族之統稱,因為匈奴族最強大,所以取其名。其主體民族可能是以匈奴人為主,但是也可能不是,因為:

遊牧民族本身不具備高度單一族群的可能性,遊牧的特性是逐水而居,居無定所,且又四處征戰,生產方式以掠奪為主,不具體繁衍大量人口的條件。同時其婚嫁制度父母系混亂,可見,其難以產生單一民族及概念。
因此,匈奴人裡到底有沒有夏朝末代皇帝桀後裔?亦同此理。

毫無疑問:匈奴人的主體人種,顯然就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群。


無風即風

古代中國歷史記述的長河之中時不時透露出的那個匈奴,隨著時空跨度不斷演變走到了如今的現在是否已經徹底民族消失殆盡?還是民族依然存在?首先如果歷史一個民族消亡殆盡,無非就是要不遭遇大自然的沉重災難打擊導致民族消失。再要不就是經歷人類社會相互漫長直接的殘酷競爭當中,民族或是遭遇淘汰而完全崩潰走向解散流失,或者遭到失敗而徹底苟且最終整體被消滅。

除此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支持一個民族隨便就從歷史上消亡!那麼從歷史上來看匈奴這個民族,都不存在這些極端情況因素。說明匈奴這個民族並沒有消失,也沒有民族走向崩潰解散流失,更沒有發生民族最終整體被消滅。我們知道近現代以來世界上那些歐洲強國,基本上都有著各自民族曾經無比輝煌榮光的強者歷史文化。

甚至包括美國這種移民國家性質在內,都是由歐洲大陸歷史上各個強勢的不同民族共同組成的。表明現在世界上任何重要的國家都是民族從歷史的長河當中走過來的,沒有那個重要國家的現在主體民族,不是從經歷歷史嚴峻漫長的競爭考驗之中成長確定的,民族必然是從歷史的競爭當中而來!

但是放眼今天世界上所有重要國家的主體民族當中,只有前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似乎就是個完全例外,其主體民族俄羅斯族除了有著咄咄逼人、而且張揚跋扈的強勢近現代歷史以外,在這之前的歷史俄羅斯民族幾乎就是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是完全不足輕重,可以說毫不任何歷史影響作用性可言。

對於近現代歷史來說,強勢的俄羅斯族完全就是屬於空降神兵一般的民族,沒有任何道理就可以突然冒出來。我們知道歷史中國的北部區域,也就是現在的(前蘇聯)俄羅斯廣大範圍,就是現在民族還有一百多個,可想而知在歷史上的民族數量應該還要更多,由於民族數量集中,更加上特別是絕大部份民族在此都不屬於農耕特點性質。

這就必然無形直接加劇民族之間為了要求主導優勢生存條件,只能展開民族決絕殘酷的自然競爭!在這片大地上,從來莫斯科就不相信眼淚!當然只有赤裸裸,沒有例外者,沒有僥倖者,沒有觀望者,沒有世外者,沒有可以一聲不響悶頭髮展者,更不會存在既得餡餅幸運者。

除了競爭,就是隻有競爭的強度和爭鋒強勁的烈度,這已不是世界上其它區域的民族競爭意識可以隨便拿來相提並論的,這就是環境條件以及特點要求自然造就的。那麼俄羅斯民族除了近現代歷史、之前這片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性和投機性的土地上又如何能夠於世外者?

又如何可以民族輕輕鬆鬆做大做強?就算曆史獨愛俄羅斯民族,也必須經歷民族要求的競爭舞臺這個坎!因此完全可以肯定歷史上的這個匈奴民族,就是現在的俄羅斯民族前身!匈奴這個名稱只不過就是俄羅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被曾用名罷了。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簡簡單單的成功,更不會有什麼隨隨便便的建立。特別是民族!背後就是歷史。


東都有湘

不存在了。

所謂不存在是指“匈奴”這個概念不存在了,認同匈奴這個概念的人已經沒有了。

就好像宋朝滅亡後開始還有一些人以宋人自居,時間長了後,宋這個概念就沒什麼人認同了,也就不存在“宋人”了,宋也就徹底沒了。

國家和民族都是“想象的共同體”,建立於人們的認同上。就好像“神”,宙斯神也好、馬爾斯神也好、耶和華也好,都根植於信徒的認同上,一旦沒人認可這個概念了,也就不存在了。

“匈奴”概念從什麼時候開始沒法說清楚,有說法認為所謂“葷粥”就是匈奴,到底是斯基泰人還是東北亞人也沒個定論。李牧時候對抗的就已經叫匈奴了,可見那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匈奴”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的消失在五胡亂華後期。前期一些內附的匈奴人賜姓劉,劉淵、劉曜等人建立了前漢,被滅後散入其他部族。鮮卑人的“獨孤”據說就是匈奴人,著名的有獨孤信和獨孤三姐妹。

赫連勃勃有可能是最後的匈奴概念了,在他之後,這個概念就逐漸被遺忘在歷史中。了,不再有什麼人群認同。

往西北順著歐亞大草原的匈奴,更無法稽考,阿提拉等人的匈和匈奴有多大關係,也很難說。


尋常味

關於匈奴後裔,史學界有三種說法:一是蒙古族是匈奴後裔,二是匈牙利人是匈奴後裔,三是匈奴完全融合於其他民族。

1、蒙古族是匈奴後裔嗎?

持反對意見的史學家認為,匈奴興於大青山下,蒙古族生活於肯特山脈,額爾古納河畔,在地域上無法聯繫。且史書《稗史彙編》中有"匈奴之國有匈奴、突厥、蒙古⋯⋯"之說。所以,蒙古族是匈奴後裔之說有疑點。

2、匈牙利人是匈奴後裔嗎?

這是早期的匈牙利人自已的說法,歷史上確實有一支東方的遊牧民族西遷到了歐洲,但從東方匈奴的滅亡到西方匈人興盛。時間上差了好幾百年。現在,由匈牙利科學院支持的官方歷史結論也認為,匈牙利人的祖先最早來自歐亞大陸交界地帶烏拉爾山麓附近的一支遊牧民族,他們不是匈奴人,也不是匈奴人的親戚。所以這個說法可以排除。

3、匈奴是融合於其他民族嗎?

史書上對匈奴記載最多是秦、漢、南北朝時期,所以,就此三個時期加以分析。

匈奴在唐虞時期稱山戎,亦稱燻粥,在夏禹時期稱淳維,在殷商時期稱鬼方,在周朝時期稱獫狁,在漢朝時期稱匈奴,在南北朝時稱鐵弗。另有記載,商亡夏,夏人北逃蒙古高原,是為匈奴。

秦時有蒙恬率軍北擊匈奴,連接秦、趙、燕5000餘里舊長城,構築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蒙恬守北防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漢時有衛青、霍去病率五萬騎兵分兩路出擊,衛青擊潰單于,霍去病追殲左賢王7萬餘人,封狼居胥。兩軍共殲滅匈奴軍9萬餘人,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後漢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陰山以南為南匈奴,以北為北匈奴。後來南匈奴向漢朝稱臣,漢末亡於曹操,最後全部漢化。

西晉末期,諸胡南下,推翻西晉王朝,匈奴先後建立了漢國,趙國,夏國,北涼政權。隨著高昌北涼被柔然消滅,匈奴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殘餘匈奴逃入遼東半島,融入鮮卑族,最後鮮卑族也被其他民族融合。

從以上分析可得結論:匈奴已融合於其他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