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這麼多大學生,爲什麼很多人畢業後不選擇留在西安?

陝西身邊事兒

為什麼都要留在西安呢?本來就是學習而已,沒打算呆在西安,離開只是回家而已!

在西安上大學,但專業未必是西安需要的,要知道西安的大學是全國人的大學,不單單書西安人的! 所以拿那些國家部委所屬大學統計來說事兒,肯定是不合適的,要知道清華北大還有多一半去了國外,能說北京不如國外一些幾線城市?

人離開不意味著不回來,或者不關心,只要曾經有感情,回報那是多種的,早和晚都歡迎。

一個人喜不喜歡一座城市,不是年輕時的一種衝動,和人和感情和機緣巧合有很大關係,只有經歷了,痛苦了,碰壁了,想起了,才知道要不要回到西安,要不要喜歡從前。

留下的我們歡迎,走的我們說聲對不起,沒有能力提供機會,以後好了,希望常回來!

大氣一些,大方一些,大度一些,我們是長安的衣砵傳人,要有漢唐的氣魄!

西安永遠在這裡,歡迎她的遊子歸來!


生活對我說

同為西安人,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畢業的時候也有很多很好的機會去北上廣工作,但還是選擇留在了西安,即便可能生活環境和未來的發展短期內都沒有去外地好。說一下我周遭同學不留在西安的原因

1⃣️空氣不好,這兩年霧霾嚴重,戴著口罩在學校生活一週就會發現口罩都變成了灰色,實在很恐怖。而且換季之類的時候天氣非常乾燥,每天敷兩次面膜都覺得幹……

2⃣️經常被說西安治安不好和普遍素質低下,作為西安人聽到這種話真的很怒,誰要背這個鍋!但是,假兵馬俑?小偷多?火車站黑車?看到這些新聞我都害臊,而且就不說晚上要是路過火車站那邊,逮著你就問要不要小妹妹,要不要住宿,還有各種騙子橫行,我自己都被騙過幾次……如果我是一個外地人,遇到這些事那實在對西安喜歡不起來。

3⃣️畢業生就業難,西安是高校很多,但是就業機會卻不多。國家開展了好幾年的經濟大開發,但發展了成都發展了河南,始終沒把西安發展起來。這是一個瓶頸,西安是沒有自己的工業的,以前作為軍工地區還比較發達,近幾年各種軍工廠效益太低,黃河廠崑崙廠西光廠這種早都瀕臨倒閉。服裝業一個都開不下去,連我們寫畢業論文老師也說西安沒有服裝業,工業不發達,農業也很一般。現在只有軟件行業還不錯,但薪水也普遍低於其他城市,覺得以後西安可能會轉型成為旅遊城市,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就更少了。每年大量的學生來到西安上學,西安卻沒辦法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就是想留都留不住。

我同班同學是江蘇那邊來的,她在11月就回上海找工作了,實習期薪水4000,期末回學校考試的時候,12.30號一門考試,她12.30號早上的飛機過來考完試又飛走。1月4.5.6號有考試和答辯,就元旦這3.4天的時間她說她也要回家,我說留下來大家一起過大學最後一次跨年啊,她說我對西安非常討厭 ,沒有任何留戀。聽到覺得蠻傷心的,同時也很憤怒覺得她有什麼可驕傲的搞地域歧視。

很無奈,我們自己可以做到文明有素質,但卻沒有能力改變西安的現狀。自己放棄了很多機會,決定留在西安陪在家人身邊,盡力為家鄉做出自己微薄的貢獻吧。

它有這麼好看的城牆,和我們一同仰望著的圓月。


Mcdreamy

我比較有發言權,說說我的經歷和看法,希望新來的書記能看到,做出一點改變,給這個城市一點希望。

2003年高考從東部來的西安,上的西工大計算機,報考之前,我對西安這個城市沒有了解,說實話,對其他城市也沒有了解,不然肯定也不會來這兒,當然,這些是後話。

西工大的學習氛圍還是不錯的,上完本科又繼續在這兒讀了碩士,期間認識了現在的媳婦,陝西女孩兒,感情很好。畢業的時候,有很多工作機會和城市可以選擇,秉著“陝西女孩不外嫁”的古訓,當時是這樣的情形,再加上對西安這個城市也熟悉了,索性籤offer就選擇了西安這個城市,當時還有南京,深圳,上海可以選擇,這是一家通訊企業,有的人可能已經猜到。

本科班上的同學,我印象中還留西安的屈指可數,非陝西本地貌似現在就兩三個人了,本地的也很多出去的,也沒再回來。研究生的同學外地的就剩我一個吧,本地的留了一些在西安,基本在研究所或ZH。究其原因,為什麼沒有留西安,當時聊天時胡侃,年輕人,想去沿海發達地區闖闖,西安的工作機會不多,最後,也沒有再回來過。以前是工作機會,後來也有聊過,不回來的原因,主要變成環境了,空氣的環境,就業的環境,服務的環境,城市的人文環境,管理環境,太落後了,看不到希望。

這些想法也影響了我,之後買房,結婚,生子,事業也慢慢定了下來,在單位也乾的很痛快,工作的圈子都在西安這塊。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單位多地辦公,經常出差交流,深刻的感受到這種環境差異,讓我越來越壓抑,或者說憋屈。

自從2015年以來,愈演愈烈“不可描述的天氣現象”成為常態,看到活潑的兒子每天只能鎖屋子裡不能暢快出去玩耍,眼神中流露出失望時,我痛心。

這幾年城市大建設,地鐵,高鐵,高速,高樓全部開工,一派發展新氣象。但這個城市沒有整體規劃,下個雨汙水橫流,拉土車半夜轟鳴而過,建築工地整夜施工,修路拆路再拆再修,塵土飛揚,我得了嚴重的鼻炎,半夜因為無法呼吸而憋醒時,我難過。

再到旅遊差,飲食贓,交通亂,服務態度跟不上,這些看回復很多人也提,每次沿海的同事朋友過來西安出差,在面前,我作為半個西安人,處處解釋,在人後,也在為當時留在這個城市的選擇遺憾,後悔過。

雖然如此,但看到新書記到來後帶來的新氣象,還是期盼有所改變,畢竟這是一個我生活過14年,可以稱之謂第二故鄉的城市啊

新年上班第一天,有感而發,寫的很凌亂,但確實發自肺腑的話。


格瓦拉的世界

同為西電本科生,前兩天剛從西電畢業,看到這個問題格外親切,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

我是浙江杭州人,來西安念大學,現在在北京工作,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看重機遇不在乎地點的人了。

1、我為什麼來西安呢?一個原因是浙江只有一所211/985就是浙大,分數太高沒考上就只能出省;還有個原因是西安高校的確多,質量也好,是綜合考慮之下做出的選擇,我周圍的很多外省人都是這個想法——我們是來求學的,一開始就先入為主並沒有抱著留下的想法啊,因為我們骨子裡會認為“父母在,不遠遊”,當然之後因為伴侶或者優質工作機會而選擇留下或遠遊的情況是後話了。

2、我們不愛西安嗎?也不是。正如題主所說,它空氣不好,小偷很多,學校偏遠……但更多的,是認識的人,發生的事,還有那些回不去的時光,多年之後我想起它,完全不會在乎氣候、交通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只知道它是特別的,在這裡有我看中的玫瑰花、有我心口的硃砂痣。能說完全沒感情嗎?真的不能。

3、我們為什麼會離開?題主以西電舉例,我也以西電回答吧,西電大多數專業是電子通訊類和軟件類專業,大家都知道做電子信息要去深圳、成都,做互聯網要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這些城市不管是公司平臺、薪資水平、就業機會、行業交流還是認知視野,都比西安好了太多,這也是很多西安人離開家鄉出去工作的原因吧,這不能怪他們,這些人才留在西安反而不能很好地利用現有資源創造社會價值,相反,你沒看到的是,很多在BATJMD工作了好多年,學習了大廠的語言架構、組織模式回來創業的,到那個時候,他們就是回來提供就業機會的,才是真正帶來成倍的社會價值,而這座城市現在的不足,也終將被改變。

離開,對他們而言,是為了更好的回來。

不光西電學子,交大、師大、西財、西外、政法也是。

4、有沒有人留下?有,而且不少。題主拿西電舉例其實不太科學,首先西電極具行業特色,而非綜合性大學,很多其他專業的同學留下的比例更高,但哪怕是西電,也有很多放棄高薪甘願留下的

所以,希望題主不要太悲觀,看得也更全面和長遠一點。


歡迎邀答,知無不言不知包打聽(嘿哈

坐等勾搭(✿◡‿◡)


京東校園

  網友一:

  我是陝西人,2010年陝西師大(211,985平臺,所謂的師範生國家隊)畢業的,最後一屆非免費師範生,找工作那年,特別想留在西安工作,畢竟待了四年,很有感情,但是西安的中學(就算很一般的學校)基本不要師大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很難,無奈之下,最後找到重慶的一所中學(重慶的頂級中學),這麼多年,長安情結猶在,也動過西安的念頭,但是很多事情已經不是想動就能動的時候了,想當年,很多一起畢業的同學都面臨這種情況,說白了,就是西安學校不願意培養大學生,直接挖有經驗的老教師,其實這樣很挫傷我們的積極性,弊端也很明顯,挖來的老教師可能更多需要的是平臺,是待遇,而培養一名大學生收穫更多的是情感!說這麼多,只能牢騷幾句,畢竟很難回去了,不過每年有機會還是會去看看的!畢竟,西安有割捨不斷的青春!

  

  網友二:

  我是四川人,現在在西安讀大學,如樓主所說,我畢業後不會留在西安工作,原因如下:

  西安是古城,非常有韻味的一座城市,很適合旅行,但並不適合長期工作。

  1、四川的空氣比較好,但我到了西安上大學發現西安霧霾非常重,幾乎每天霧霾指數都會爆表,空氣質量不好,而霧霾對人體危害很大,所以很多人並不願意留在西安工作

  2、西安就業狀況不好,雖然西安是陝西省會城市,但工作崗位少,有時候要求也挺高的,再加上大學生們想去更好的一線城市發展

  3、西安人其實是比較急躁的,在西安讀大學,我就已經感受到了。比如西安的公交車司機開車非常快,一路罵人,車內也很少有人願意讓座。有時候西安交通擁堵起來真的特別可怕。

  網友三:

  “中國書法學院”院長王根權,打著“幹事業”的旗號姦淫婦女。他老婆鄭愛琴包庇縱容,女兒王盈是律師,他兒子王濤是公務員,為他出謀劃策鑽法律漏洞!“中國書法學院院辦主任”程曉妮是王根權現在的情婦。原本知識和文化是高尚,純淨的東西,在如今現在社會氛圍中可以讓大家暢所欲言,百家爭鳴。可王根權為了“財色”兼收,利用女性被性侵羞於啟齒的心理屢屢得逞。打著“幹大事業”的旗號但凡他找去給他“工作室”工作的女性全部都被他性侵過。就是這樣幹著“推動中國書法事業”的“偉大工作”。幾天的培訓班就能出一個“學士”,是否合法?這樣的敗類不能容忍!

  

  網友四:

  我在上海上學,上海深圳工作,後來又去英國留學,最終回來決定但西安一所不錯的高校裡工作,去西安完全是奔著工作崗位去的,大家說的西安的缺點我都認同,可以說是大部分北方地區的通病,環境不好綠化少,人浮於事懶政,城市規劃亂七八糟,當地人行為舉止粗魯,尤其中年男人隨地吐痰隨處抽菸最受不了,我老爸也這樣,治安以及坑偷騙等等,但西安還是有很多優勢的,房價不高,我最後去西安而不是去上海深圳這是最大的一個原因,物價也比較低,至少比我家地級市要低的多,街頭小館子多的是十元以下的麵食,人比較質樸,陝西話聽起來比較生硬,但陝西人相對而言比較直接樸素。教育資源文化資源旅遊資源比較豐富,這是未來可以發展的重頭,總而言之,北方社會從古至今偏向於弄權與人情而非實幹,希望新來的市委書記能把南方人的幹練精神多發揚光大,好好建設建設西安

  網友五:

  我是00級在西安讀大學的外省學生,於2004年畢業。當年3月份提前畢業毫不猶豫的離開了西安去北京工作(因為面試通過被錄取簽約去了北京某大學任教)。我們班五十多各同學,真正是西安陝西本地人只有四個。大學畢業後,95%以上的同學都離開了西安。真正就在西安的六幾個河南的同學。西安留不住人才,其實原因有很多。不過,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就業機會少,待遇低,尤其民營大企業少,加上空氣質量差應該是主要原因。不過,我在北京工作兩年多後我最終還是堅決離職回南方老家發展。雖然說在北方待了六七年也能適應和習慣北方的環境,氣候和飲食。但是,考慮到長遠發展和環境,氣候的優劣,我還是更喜歡南方,所以堅決選擇回南方老家創業生活!

  

  網友六:

  西安有70多所高校,140多萬大學生,每年畢業30萬大學生。西安是旅遊城市,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根本無法滿足這麼龐大的畢業生體量。我是搞體育的,也經常跟學生打交道,跟很多西安的學生聊過後才知道,西安很多私企給本科生開出1500每月的底薪,結果還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去幹。他們說:畢業後不想再靠父母,只要能養活自己,先幹著,等有好機會再換別的吧。

  大家都知道水漲船高,相反的,大學生太多了,基本薪資也就跟著下來了。我朋友在上海做8小時可口可樂促銷能拿到200元,在成都也有120,在西安只有60或者更低。

  好在這幾年西安引進了比亞迪、三星等大企業,能為西安的大學生提供不少的就業機會。


大家小區

我是陝西人,當年高三的時候,一心想報外省的高校。但是填志願的時候,親戚家人很希望我在西安,尤其是父母。不想讓我走遠,加上那個時候,覺得西安也不錯,畢竟是省會城市,歷史也很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西安的高校,陝師大,西北大,文科專業都不錯。在陝西影響力很大。覺得自己是文科生嘛,去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也能薰陶自己。哈哈,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真是想的太簡單了。所以後來如願以償,就在西安的一所211大學讀書。

時間久了,對西安的瞭解多了,慢慢發現西安的各種不足。

西安雖然說是新一線城市,但是經濟發展真心不行。經濟發展的潛力並不大,所以提供的崗位並不多,薪資水平也不高。企業軍工、科研所特別多,本地成長起來的大企業,幾乎沒有。看看北上廣深杭等地方,一說起來,總會想到一些代表性的企業或者行業,標誌性的產業集群地方。

西安的公共服務,環境真心很一般。霧霾特別嚴重。來過待過西安的應該都有體會。西安算是旅遊城市,但是服務做的並不好。

西安的高校很多,科研機構特別多。很多學生都是外省的,大學畢業很多學生去了家鄉工作,或者去了經濟發達的地方。南方許多城市引進優秀畢業生,有很多扶持政策。力度也比較大,對大學畢業生吸引力也很大。

本地的學生大多思想比較保守,傾向於穩定的工作,事業單位國企公務員等等。

雖然西安有很多不足,但是這兩年不少新的政策出來。不少企業要來西安建立研發中心,分部。總之,也希望陝西,西安越來越好吧。


跡憶JY

我是00級在西安讀大學的外省學生,於2004年畢業。當年3月份提前畢業就毫不猶豫的離開了西安去北京工作(因為面試通過被錄取簽約去了北京某大學任教)。我們班五十多個同學,真正是西安和陝西籍的同學只有4個,大學畢業後,班裡95%以上的同學都離開了西安,真正留在西安的就剩幾個河南籍和3個陝西籍的同學。其實,西安留不住人才,原因有很多。不過,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就業機會少,待遇低,尤其民營大企業少,加上空氣質量差等應該是主要原因。不過,在北京工作兩年多後的我最終還是決心放棄在北京的優厚待遇和工作回南方老家發展。雖然說在北方待了六七年也能適應和習慣北方的環境,氣候和飲食。但是,考慮到個人的長遠發展和居住環境、氣候的優劣,我還是更喜歡南方,所以堅決選擇回南方老家創業生活,想來從不後悔!


先森68827360

我是西安本地人,也是在西安上大學,對於西安的人文情懷可以說是十分濃厚了,可即便是這樣我也選擇畢業後先到外地去歷練,後期考慮回西安發展。

西安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好,許多企業也選擇了在西安投資發展,西安目前的中小企業數量龐大,佔據主流地位,但畢竟企業規模有所限制,這些用人單位在選擇用人的時候多以有經驗有能力的人進行優先考慮,每一個公司對於新員工的培養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很龐大的成本,就單拿這一點來說在考慮用人的時候對於選擇大學應屆生都會仔細斟酌。而且應屆生的不穩定性太高,每一個企業都會考慮培養出來的員工會不會流失,所以針對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來說,一個有經驗且穩定的員工所能帶來的價值遠遠大於培養一個新員工,性價比顯而易見。

再拿工資做一個比較,西安目前的市場對於實習生的工資特別低,然而飛速發展的西安物價卻在步步高昇,這讓許多對西安有想法的畢業生望而生畏,拿我身邊的一個例子來說:同學A從事IT行業,未畢業時曾在杭州有半年的實習經歷,那時在杭州他以實習生的身份每個月能拿到的工資在5k,畢業後留在西安工作,所做內容和在杭州相同,平均日工作量遠大於杭州的工作量,幾乎每天都在加班還沒有加班費,轉正後工資只有3k-4k左右,工資低,壓榨力度大,這一差距實在太令人感到難以接受。

就目前來說,西安雖然出臺了許多針對就住高質量人才的政策,然而西安的市場大環境並沒有改變,所實行的政策並沒有讓西安的中小企業覺得培養人才有利可圖,所以這樣的模式下大多數畢業生不會選擇留在這樣的環境。

不過好在阿里巴巴規劃要在西安建立西北總部,能帶動一系列對人才的需求和重視,可以打破西安目前的狀態,所以在未來的幾年後西安的畢業生前景還是十分可觀的,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愛鬧的技術宅少少

澄清一下

1,並不是為了黑西安,而是確實存在的問題

2,2015年的照片,照片上有時間,2016年的回答

3,評論裡都是什麼說我野雞大學的,請問我野雞大學和西安咸陽霧霾有關係嗎?和黑車有關係嗎?你們想表達什麼?

4,說我瞎逼逼的?我說的哪一點不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問題?說出來是為了得到重視,誰不想要一個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5,事實就是事實,面對現實,迎接挑戰才是真的。和我在這乘口舌之爭有必要嗎?

6,現在這邊綠化搞得挺好,每天灑水車都要灑好幾遍

以下是原文→_→

在西鹹新區上大學!剛被劃分為西安,所以也算是比較瞭解吧!

首先就是西安工資低,工資低是首要的因素,一個月兩三千塊錢,基本上月光!

其次就是汙染嚴重,那霧霾天,那沙塵天,那PM縷縷封頂!曾經給我家裡人說西安房價便宜,讓買套房子,我媽直接一句霧霾那麼嚴重能住嗎?把我給噎死了。

再其次就是西安的服務業態度真的很差,出租車拒載我就不說什麼了,在青龍寺在站一下午被拒載了一下午,我同學都在調侃是不是因為長得太醜了!還有高校門口的黑車司機們,飛機場的黑車司機們,火車站的黑車司機們,真的很猖狂! 清明節的時候跟我同學一起去城牆玩,賣票的大姐,懟完前面的三個女生開始懟我們兩個男神。態度極其惡劣。後來打舉報電話,還是那個賣票大姐旁邊的小姐姐接的,還偷偷通風報信!

再其次什麼治安差啊,交通設計問題啊,也就不想再多說了!

上兩張圖大家感受一下15年的霧霾


奇思妙想的胡犇犇

西安的學生為什麼不願意留在西安,這不是西安的問題,而是所有中西部誠實和高校的共同問題。蘭州大學的學生會留在蘭州嗎?連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畢業後都大都不在武漢,而是南下深圳和廣州。難道武漢也不行?只是武漢的比較優勢不及北上廣深而已。即使是歷史上的大武漢、東方芝加哥和“九省通衢”,武漢目前的就業機會和平均薪酬仍舊不如北上廣深,大學生畢業三四千,幾個願意在這裡幹?當然是好企業在哪裡到哪裡去嘍!西安就更不用提了,雖然是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但畢竟還不如武漢。

而且西安高校當時設置的背景實際上和國家行政力量的設計有很大的關係,作為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西安當時承接了一大批國防工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三線”,著名的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的成立就與此有關係。再加上西安是六朝古都、西北中心,所以西北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也設立在這裡,因此使得西安成為繼北京、上海、南京之後的,與武漢並列的全國第四科技城。但西安的產業結構本質上沒有發展起來,省屬高校的畢業生可能留在省內,但是名牌大學培養的學生可不是專門為西安市培養的啊!除了少部分志願的之外,最優秀的學生當然應該去最好的地方啦。但近年來在北上廣深之外,又出現了杭西武三個重要城市,據有良好的發展機遇,西安的大飛機和電子信息產業可能會迎來新一波的發展高峰,這一現象可能會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