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與優美

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和優美

文/洪門三少

一件藝術作品所能表達的美,大體分為壯美和優美兩類。小葉紫檀作品中所包含的美也不外乎是,那麼壯美和優美是如何在紫檀作品中實現的,以及吾人如何去審視這兩種美?這就是接下來我們要一起探討的話題。

在瞭解紫檀作品的美之前,我們首先要看下壯美和優美的定義,只有弄明白這兩者是什麼,我們才能將其用紫檀作品的探討中。在這裡我們引用周錫山先生在其著作《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中所做的定義。

壯美,若此物大不利於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為獨立之作用,以深觀其物。

優美,苟一物焉,與吾人無利害關係,而吾人之觀之也,不觀其關係,而但觀其物,或吾人之心中,無絲毫生活之慾存,而觀其物也,不視為與我有關係之物,而但視為外物,則今之所觀者,非昔之所觀者也。此時吾心寧靜之狀態,名之曰優美之情,而謂此物曰優美。

我們再用通俗的語言對兩者的定義做一簡單理解,壯美是人在受到外界事物的壓迫而又不能抗拒時所造成悲壯或悲苦的感情時所產生的美。而優美是人在心境寧靜時所領略到的外物之美。

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與優美

結合實例來看,會更直觀。比如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首《赤壁懷古》是東坡先生貶謫黃州時遊玩中途徑赤壁所作,這應該是他第二次途徑赤壁。他眼見三國古戰場心有所感,感慨英雄易逝,滄海桑田,又表達了他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此種為外界環境所迫卻又無力抗拒而產生的心境大抵就是壯美之情,其詞作自然流露出壯美的情懷。

而陶潛之文,多以自然之景入詩,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者,即是作者在拋卻世間凡俗返歸自然之後,愉悅于山水之中,內心寧靜而心態平和,在這種怡然自得的環境下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從而生出優美之情,寫出優美之詩。

東坡之詞曠多言壯美之情,“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縛板,唱"大江東去”,而柳永之詞秀多言優美之情,“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以上主要從文學藝術上對壯美和優美做了理解,此番美論亦適合紫檀工藝品或藝術品,接下來我們主要看看紫檀作品中的壯美和優美。

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與優美

我們常見的紫檀雕刻工藝品多以小件呈現,多以單個景或物為雕刻索才,整體造型體量不大,所以大部分紫檀工藝品所展示的意象不大,多表達的是優美之情,需靜觀方可領略。

比如下面這件南瓜罐器,其外在造型像自然之中的南瓜,作品本身沒有曠達雄渾的意象,也沒有那種令人激動的崇高之感,它就是簡單地採取了南瓜的意象,經匠人雕刻出中正的器型,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這種優美之感不存在厲害關係,也就是說無論尊卑貴賤,階級差別,抑或是不同的宗教信仰皆能對其產生美感,可見優美具有更高的普遍性。

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與優美

當然,紫檀工藝品也能表達出壯美的情感,比如下面這件關公雕件,它所表達的就是一種英雄氣概,有著鮮明的人物性格,義字當先一身正氣,所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令人崇敬的壯美。雖然作品的意象不大,但作品所塑造的題材有著自己的歷史淵源,所以意境卻很廣,壯美之感不減絲毫。

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與優美

當然,也有不少紫檀作品的題材是壯美的,但是經過紫檀重新演繹之後,卻又能給人以優美的感受。比如下面這件敦煌觀音。

如果你去敦煌石窟見過這尊敦煌觀音的話,相信你的第一印象是想頂禮膜拜,因為它給人一種崇高莊嚴之感,再加之整個敦煌石窟的佛教氛圍,人們自然會從心底生出一種崇敬之意,而這種美也就是我們所說壯美。但當我們把這件觀音像作為素材,用紫檀來演繹之後,所產生的美感也就有所不同了。

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與優美

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與優美

人們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當看到比自己大比自己壯比自己氣場強的人或物的時候,就會生出一種被壓迫感,反之這種被壓迫感就會消失。

當紫檀再造這尊觀音像的時候,雖然造型相似,但比例縮小了很多,再加之我們在觀賞紫檀觀音的時候已經脫離了敦煌的特有的宗教氣場,這時我們在欣賞紫檀觀音的時候,那種被壓迫感也就消失了,由心而生的崇敬之意也減少了幾分。我們更多地能感受到紫檀觀音優美的部分,是柔和的,即便不是佛教信仰者,也不妨礙我們去讚歎它的美。

所以,優美和壯美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兩者在特殊的環境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然,審美主體不同,對美的感受也會存在差異。比如這件紫檀雕刻的龜,我們能感受到龜的造型美,能感受到龜那種悠哉的姿態,但也有人能發出“神龜雖壽,猶有盡時”的感慨,這種對生命的蒼涼感,這就屬於壯美的部分。

小葉紫檀作品中的壯美與優美

雖然古今中外的美學家對美進行了壯美和優美的分類,但我認為這並不是絕對的,只是方便我們在一定的環境下去理解美、認知美。正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和“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樣是由“江”寫境,但卻是不同的感受,產生不同美感。

我們在欣賞紫檀作品美的時候,也會因人不同產生不同的美感,這主要受個人認知的深度與廣度,個人的生命閱歷,以及個人當下所處的情景與心境所影響。

我們不必去苛求審美認同,美則美矣。有句話說得好叫“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之於紫檀,你喜歡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