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導航法則」,預知需求管理始末

本文作者將結合自身經驗,並利用「導航法則」跨界制定了一套可行性的需求管理方法論。enjoy~

利用「导航法则」,预知需求管理始末

“導航法則”出自《領導力21法則》,主要表達了作為領導者,不僅需要掌舵的能力,更需要帶領團隊依據正確的航線,走得更快更遠。

導航法則最開始是應用於領導者應該要具備的能力,但同樣也是對產品負責人提出的要求。作為產品經理,需要對產品負責。而產品的走向,制定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更是作為產品經理核心職責。

在做需求管理時,都應該有屬於自己清晰可行的方法論。在本文中,利用“導航法則”跨界制定了一套可行性的需求管理方法論。一起來看看吧!

導航法則九步走

利用「导航法则」,预知需求管理始末

1. 預先制定行動計劃

一個需求的完整閉環,離不開當下的產品具體形態。產品又分:導入期;成長期;明星期;衰退期;分別週期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目標也不同。

在不同的週期,產品經理做的事情、各部門分工都會產生很大改變。但相同的是,制定目標和計劃必不可少。

利用「导航法则」,预知需求管理始末

(圖片來自網絡)

在週期中,作為產品經理會有哪些任務?

  • 引入期:產品經理要把控所負責的產品線,確保產品主流程順利通暢,不會有崩潰等嚴重事故產生;為了儘早上線,加班加點是常事,項目把控、項目跟蹤、項目迭代、需求分析、A/B測試等,很多重要緊急事項、或者很多重要但瑣碎的任務。還需要思考用戶怎麼來,如何把用戶留下來,與運營和市場的溝通;
  • 成長期:這個時候產品已經在市場做出推廣,作為產品經理這個階段的行動計劃又有哪些?用戶反饋,留存拉新,產品經理要做什麼?是否有具體而明確的行動計劃和方針,是否有根據SMART原則制定可行目標計劃;
  • 明星期:產品正紅,用戶正有,產品經理是不是得做做什麼事情,用戶流量有了,變現的問題怎麼解決;如何讓用戶掏錢?有什麼增值產品能直擊用戶痛點?
  • 衰退期:產品開始走下滑線,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棄用產品。這個時候的產品經理要最快的速度制定用戶的促活和留存機制了,可以與運營部市場部等一起共同探討。用什麼樣的方式,用戶對象是誰,在什麼時間點,做出什麼行為。

不管身處哪個週期,都要事先制定計劃。不一定要按產品週期來,你也可以按照時間週期來,比如說7月的行動計劃包含哪些需求,7月要達成目標要做什麼需求。甚至也可以按照版本來。但是、首先你要有。這裡推薦用“需求池”管理你的需求,隨取隨用;

利用「导航法则」,预知需求管理始末

(附上我平時用的需求池管理模板)

2. 列出目標

需求是如何產生的?

在有了目標以後,接下來怎麼做?需求池那麼多需求,總不能幹放著,但你那麼多需求,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先明確,你的需求是怎麼產生的。

是誰提出的需求?誰是需求的受益用戶?這個需求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個需求要達成什麼樣的結果和目標?

目標,是需求的導向。需求既然有源頭,也一定有最後的追蹤結果。在你的需求池裡,那些躺著的需求分別對應了什麼目標,什麼時候適合做。有目標,才知道如何去實現需求,有目標,才能驗證結果和需求是否是真正的需求還是偽需求;

核心思考點:這個需求解決了什麼問題。

3. 設定優先次序

第三點是產品和開發天天講的一個概念,叫做“排期”。資源是固定的,但是需求的量是不定的,如何更好地利用資源,這需要我們做好需求排期,設定優先級。

設定優先級是基於我們的目標導向制定的,也就是這個需求能解決問題的大小程度。

就好比在功能優化和界面優化之間,我們會首選功能優化。界面優化的前提應基於功能的完善和流程通暢無阻,很多人都講用戶體驗,但是用戶體驗的前提,是產品用得爽,而且還解決了用戶痛點。否則,再好的用戶體驗沒有完整的功能支撐,也就是“曇花一現”。

4. 告知關鍵人物

這一步主要根據公司結構而定,在創業公司裡,老闆則是關鍵人物。作為公司的決策人,有時候對於產品需求有明確的掌控權。而產品經理在確定需求時,也需要與老闆去核實並確定,不僅因為公司是他的,更因為老闆既然選擇切中某個行業,肯定是有不一樣的想法和理解。

況且退一萬步來說,公司是他的,他有明確的知曉權。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分工,這裡不作過多說明,需要根據公司具體情況執行。

5. 預留時間徵得同意

一個需求的必經之路一定有“需求評審”這個攔路虎,當運營部、研發部、市場等部門一同出現時,需求可能會懟得面目全非,產品經理也可能被diss。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怎麼辦?

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擺正心態,大家都是在針對產品說事,對事不對人。大家都是朝著共同的目標,大膽提出你的想法,與各部門協調和溝通。圍繞產品本身來說事,透過現象看本質,大家的關注點在哪?

是對功能理解不夠清晰?還是有更好的想法?如果別人說的對,不妨大大方方去聽取別人的意見。

需求評審本身是一個傳播分享的過程,在評審中,也有助於產品經理理清思路,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6. 開始行動

經歷了一輪需求評審,這個時候也已經更瞭解我們的需求,該階段的任務是做好項目管理。跟蹤項目進度,編寫測試用例,準備版本上線的相關事宜。中間將會大量穿插與開發部門的溝通,可能也涉及到需求的變更;

7. 預測將會出現的問題

鮮少產品經理會把這一步驟一同做了,你知道產品上線以後會帶來什麼問題麼?

我們呈現理想化期望值,需求上線,解決了用戶的某些問題,用戶用得爽了,然後皆大歡喜了。

但是,很多情況是,需求上線,解決了這個問題,可能又遺留了一些潛在的不穩定問題因素。也許是前面沒考慮全面,也許是有些細節沒顧慮周全,但不管何種情況,“預測將會出現什麼問題、”這是作為產品經理做得更好的進步手段。

8. 始終明白成功的方向

作為產品經理,一定要明確產品的方向在哪,成功的路怎麼走,何謂成功。需求的成立一定是帶著他的使命,而非泛泛之談。

做為需求負責人亦是同理,只有知道成功的方向在哪裡,才能生產更具痛點的需求。

9. 每日對計劃進行回顧

需求跟蹤項目跟蹤是作為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項目進度如何?上線日期是否能保證?有沒有什麼事情落下?下個版本的需求是什麼?對於上面的八步走,還有哪些不足?還有哪些優化空間?接下來可以怎麼做?這些都需要深度思考,不要停,不要懶。

“導航法則”可以讓產品經理在設計需求時,進行版本管理時,都可以應用其中的流程和邏輯。一個好的方法論,可以減少我們的迷茫,並給予正確的方向指導。

補充點:

(1)從失敗吸取經驗。經驗可能來自於外界反饋,內部反饋。一定要花時間和精力對你的產品進行反思總結和定位,這樣可以給你“提供真正的啟示”;讓你每一步走得更穩、甚至越來越好;讓你在做決策時更自信;讓你獲得寶貴的經驗,並使之成為難得的經歷;

(2)在設定每一步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說需求評審時被diss,被反駁,你要怎麼做,你又如何去分析問題,別人提出的問題;而且不僅考慮可測因素,比如說人力物力和資源。還考慮到無形因素,比如說用戶受眾,用戶反饋,內外部反饋等;

(3)要適當聽取別人的意見。比如運營部門,市場部門,領導等,他們對於用戶的瞭解和接觸比你更多時,一定能分析出來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思考問題基於整體,而非特立獨行。

(4)一個成功的方案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改革的恐懼、無知,對未來的不確定以及想象力的缺乏。

作為產品經理,你需要自信、勇敢,以及持續學習的能力。

不管你從過去學到了多少,對於現在的你、以後的你都是不夠的。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